我们为什么陷入拖延症
什么是拖延症?即明明知道该做某件事,但是就是不想去行动,一拖再拖,最后要么把事情拖黄,要么拖到火烧眉毛的时候草草完成,这就是拖延症的典型症状。
这里我们要特别留意关键词:明明知道,就是不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是动不起来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行动?是懒吗?懒又代表什么呢?为什么有的时候懒、有的时候不懒呢?
你会发现,单纯用“懒”解释拖延症很牵强。其实,造成拖延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初中的物理课上讲过动力和阻力,由此我们知道:想要让物体发生运动,动力必须大于阻力,动力如果超过阻力,改变就会发生,行为就会成立;反之,就会停滞。
同理,做事拖延一定是我们自身的动力不足或事情有阻力,如图1-1所示。
图1-1 拖延发生的原因
那么什么是自身动力呢?这个自身动力指的就是我们做事的原力。当我们对某些事的渴望越大,做事的动力就会越足。
但是在我们做事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导致我们做事的动力无限减弱,那就是对任务的认识不足带来的拖延。
什么意思呢?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司机,你会等到油箱的油耗尽再去加油吗?如果身体出现异常,你会等到疼得受不了时再去看医生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样做的。然而,当我们油箱里的油还够开一圈的时候,当我们的身体只是偶尔出现很轻微的症状,不足以关注时……拖延症就产生了。
二者有什么差别呢?前者能更明显地感知到任务没完成的痛苦和后果,后者却不会有那么强的感知力。
也就是说,即使痛点出现了,但只要这件事情还没有让我们意识到它的影响,我们就会能拖则拖,心理学上把这种拖着不愿意改变的现象叫作“现状偏差”,如图1-2所示。
1984年,肯尼斯基和辛登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将一些杯子、糖果随机发放给学生们,并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得到的礼物换为另一种:拿到杯子的同学可以换为糖果,反之亦然。
但结果显示,90%的学生不愿意交换。这个实验表明,人们更倾向于保持现状,而不愿意改变现状。
图1-2 现状偏差
很多人提到拖延,往往最先想到的方法就是设置任务截止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eadline。
事实上,通过我的观察及亲身实践证实,如果只是单纯地设置一个任务截止时间,几乎没有作用。原因很简单,即使过了截止时间,这些完成不了的事并不会立即导致你和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感知不到它的影响,自然也就认识不到它的意义,行动的动机变得薄弱,行动的动力自然减小,拖延也就发 生了。
好了,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动力不足带来的拖延,那么阻力太大带来的拖延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讲的阻力太大指的就是:做任务的不爽感会阻碍我们的行动力。
这里的不爽感表现为两点:任务心态与畏难情绪,如图1-3所示。
图1-3 不爽感
1.任务心态
任务心态的意思是,当下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自愿去做的。很多人都有被安排的经历,无论是被老板、被客户、被家人安排,统统都算。这种被安排,往往都是被动的或不情愿的。
我以前在单位的时候,老板让我整理一批数据,那份差事真的非常机械和琐碎,别说去执行了,我看见这些东西就感觉到头大,所以我就一直拖着不去完成, 直到老板下了死命令,我才草草地应付了事。
你会发现,如果一件事是被别人强加的,它对我们来说不是自己渴望去做的事情,而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时,我们就会产生不想去行动的心理障碍。如果暂时的拖延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就会选择一直拖延下去。
2.畏难情绪
进化心理学研究关于人类的行为模式,给出过这样一个模型:当人们面临困难时,一般会出现逃避、奋斗和僵住三种情况,如图1-4所示。
图1-4 面对困难的三种情况
● 逃避模式:如果一件事情很麻烦,你完全找不到切入点,就会选择忽视它,走一步看一步。
● 奋斗模式:如果一件事情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我们就会进入奋斗模式,拼尽全力达到目标。
● 僵住模式:如果任务过难,我们就会告诉自己:“哇,这个太难了,我根本无法完成。”然后就摆出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任事态自由发展。
请你回顾最近拖延的三件事,并对照上面三种模式分析原因。
拖延事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拖延事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拖延事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清楚了这个理论后,你会发现其实畏难情绪是行动的最大阻力。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时遇到了困难,感觉到了不爽,只要这件事情暂时不会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就会选择逃避模式,一步步把事情拖死,然后陷入僵住模式。
说到底,拖延的本质就是动力和阻力的博弈,只有让动力超过阻力,才会避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