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入门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治学的目标

再讲治学的目标。我这里说的“治学”,主要是针对古代文学研究而言的。

所谓治学的目标,是说我们做学问,要做到什么样子,做出什么样的学问。简单地说,是“三新”,即一要有新资料,二要有新方法,三要有新观点。

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不管你是做哪个领域,是考据还是理论诠释,都需要有新资料。至于怎样获得新资料,咱们以后再讲。一篇论文、一本书,如果同时具备新资料、新方法、新观点,就是上中之上;如果只有两个方面,那也算是比较好的;如果只有一个方面,也算合格。假如三个方面都没有,毫无新意,那这种文章、著作就是“垃圾”,没有必要去读。新资料,不仅可以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也能够为别人所用。做学问,就要不断去寻求、发现新的资料。同时要用新的理论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出新的结论。新结论可以给人启发,新的理论方法也可以让人借鉴。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新观点,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前人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都强调,要有前沿性、创新性。古代文学研究中,做怎样的题目才是前沿性、创新性的?前沿性,就是发现和解决了新问题;创新性,就是解决了原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通俗地说,做别人想不到的题目,就是前沿性的;做别人做不了的题目,就是创新性的。

做学问,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运用新的方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不要去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重复别人做过的课题。如果一定要做别人做过的课题,除非你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超过别人,能有一定的突破。我的博士论文《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从题目上讲不算是最新的,因为此前台湾黄文吉先生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宋南渡词人研究》。我的论文题目就多“群体”两个字。我开始考虑这个选题的时候,有点犹豫。人家已经写了一本博士论文,我继续做有没有必要?后来经过反复考量,还是决定做,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做。黄先生的论文是个体研究,分别探讨南渡时期个体词人的特色,而我的是综合性的群体研究,主要探讨南渡时期词坛的发展走向,我自信能有所超越和突破。这个超越和突破,并不意味着我比他高明,只是说明我跟他不同。因为我发现和解决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