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入门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治学的态度

先讲治学的态度。我的老师唐圭璋先生强调,治学要有“三心”。所谓“三心”,就是信心、恒心、虚心。

相对来说,信心比较容易确立。不管你们的学历背景如何,各人的智商如何,都是在千军万马中打拼出来才上了大学,如今又再进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些都足以证明你们的智商不低,都有学术的潜质。因此你们要自信在学习阶段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学业,而且经过不断地努力,今后也能够在学术上或其他方面有所成就。

最难的,是恒心,也就是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做一件事情,坚持一天、两天、三天是容易的,长期坚持下来就不容易。比如早上要背诵诗词——学习古典文学的,都应该背诵一些诗词——坚持一个礼拜,每天花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来背诵,比较容易做到,但是,长年坚持天天背诵,就不容易。你想想,如果一天背诵5首诗,一年不说365天都利用上,就是坚持300天,能背诵多少首?一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半年下来就搞定了。在研究生阶段,一天学习12个小时,容易做到;三年之间,天天学习12个小时,就不太容易做到。当然,这不是要你们一年365天都不休息,春节也不放假,而是说,读书期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我自己呢,在读本科和读博士期间是比较用功的,时间抓得很紧,大概每天都要学习12个小时。我经常跟同学们算时间账,我不说每天能否坚持用10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来学习,只说一天我们浪费2个小时是非常容易的。上午上完一、二节课,三、四节课就回宿舍磨蹭磨蹭,回去做做内务、吹吹牛、聊聊天,一天2小时至少一个半小时就轻而易举地给浪费了。如果下午没课,本来午休之后两点钟可以起来学习,你却睡到三点钟才起床开始学习;下午本来可以五点半离开图书馆,结果你四点半就离开图书馆,吃晚饭前的一个小时,你又去神侃了。当然你如果去体育锻炼那也是应该的。晚上,你可以学习到12点或者11点,结果到了10点你就去打扑克牌或者聊天。一天不说多,浪费2个小时,常常是不知不觉的。一天浪费2个小时无所谓,一个星期加起来就浪费了14个小时,一个月你浪费多长时间?一年下来就比人家少读多少书啊!如果你抓紧时间,人家每天学习8—9小时,你学习12—13个小时,一天多人家3—4个小时,10天就多30—40个小时,一年下来该多多少?你一年差不多相当于别人的一年半!别人硕士毕业,你几乎读到博士二年级了。为什么大家同时进校,水平都差不多,到毕业时就分出高下来了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不会利用时间,时间抓得紧不紧。我读博士期间,每天学习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博士毕业以后的几年,也仍然如此。那时我住在岳父家,房子比较小,没有独立的书房,我就每天到学校的单身宿舍里学习,上午3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晚上4个小时,一天至少10个小时。一天无所谓,每年天天如此,就很可以读些书,写些文章。因此,我觉得“三心”当中的恒心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常常有人说,某某某成就很大,学问很高,是因为聪明绝顶,才气十足。做学问,当然要点聪明,要点才气,但才气和聪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投入时间。所以夏承焘先生说,做学问要“笨”,不要太聪明,太聪明的人一学就会,有时就不投入,不专心。笨,当然不是说呆傻,智商低,而是说用笨功夫。一个人只要天天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且爱动脑筋思考,不可能没有收获。所以,我觉得,恒心,毅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素质。有没有恒心,有没有毅力,能不能下定决心坚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虚心,对你们来说,现在还不是很重要。到了你们学有所成,有了一定成就的时候,虚心就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了。因为你们现在刚刚读研,还没有多少资本让你去骄傲。刚读几本书,你也可能觉得自己读的书已经很多了,自我感觉良好,这没关系。到了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我本科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天下读书最多的人,现在呢,我觉得自己是天下读书最少的人,因为我发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书,不说世界上有那么多书,就是我们古典文学专业的,仅仅是宋代文学的书,我该读的、我想读的,还有许许多多,都没读过。有句老话,叫“有容乃大”。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有博大宽广的胸怀,才能够包容一切,才能够尊重人家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一个人做学问,能不能做到一流的境界、一流的水平,与一个人的胸襟是很有关系的。一流的学者需要一流的胸襟。其实做任何大事业的人,无论是作家、艺术家,还是企业家、政治家,都要有一流的胸襟。一流胸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虚心,虚怀若谷。有少数学者,有了一点成就,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只有我做的学问才是真学问,别人的学问都不算学问,别人的什么观点什么方法,都是“野狐禅”,只有他的学问才是正宗。他不知道天下有多大,也不知道学问有多少种。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家,成不了大气候。因为他觉得他是天下第一了,就不可能去吸收借鉴别人的长处,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短处。知不足,然后才会努力奋发,才会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连自己的不足都不知道,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大的进步?

我以为,信心、恒心、虚心,是有层次、有阶段性的。首先是树立信心,没有信心,不敢做学问;其次要有恒心,没有恒心,做不成学问;到了一定阶段,就务必要虚心,不虚心,就做不了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