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入门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交叉法

第四是交叉法。网罗法,是说怎样去读一本书,交叉法呢,是说读什么书。做古代文学研究,不能把自己的阅读视野限制在古代文学之内,还要尽可能交叉读一些专业之外的书,以开阔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立体的交叉型,而不是单一的直线型。

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是分方向的,有学习先秦两汉文学的,有学习唐宋文学的、元明清文学的。研究方向有区分,但阅读范围不能仅仅限于这一朝一代,更不能够仅仅只读文学书籍。如果阅读视野过于狭窄,想在古代文学研究上有所突破,是很困难的。因此,阅读范围尽可能要广泛,以寻求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有关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传播学的理论著作,都要去读。那么多书,两三年时间内当然不可能都读到,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才性,合理利用和分配时间,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去读。比如说,这个学期读点美学理论,那就先要列个读书计划,考虑好读哪几本书。

怎么读,才有效果呢?我的体会是,每一种理论,或者是每个类别的书,要读几本,也就是注意读书的系统性,使自己的知识形成块状化、系列化,而不是散点化。比如说读心理学,读一种心理学的著作,可能还是茫茫然,对心理学的概念、原理不甚明了。读了两三种或四五种心理学著作后,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如果读书没有计划性、系统性,只是随心所欲,今天读心理学,心理学没弄清楚,明天又去读哲学,哲学没弄清楚,又去读传播学,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没有哪种理论、哪种学问会掌握好的。与其这样读,不如一段时间专门读一种理论,心理学的书读几本,哲学的书读几本。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化以后,不同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融会贯通。刚开始读理论书籍,可能没有什么感觉,这很正常。读多了,读到一定程度,就有感觉,就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读科学哲学的时候,觉得“范式”的概念很新鲜,但不知道有什么用、怎样用,对古典文学研究有什么启发。后来读了一些结构主义诗学、叙事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以后,就逐渐有了感悟,提出了“范式批评”的概念与方法,并运用到词史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东坡范式”“花间范式”等观点。

不同的理论,会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理论书籍读多了,思维就会活跃,切入的视角、考虑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会有多种。这样,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变旧为新,将旧资料变成新资源。比如,我们读了传播学的理论著作后,有了文学传播的观念。要研究古代文学的传播,就不仅要寻找理论资源,还要寻找史料资源。前面说过,古代虽然没有传播学的理论、概念,但有丰富的传播史实、史料。古代的传播史料在哪里?目录学、金石学著作里就蕴藏着丰富的传播史料。我们转换视角以后,传统的版本目录学和金石学著作中的版本资料、石刻史料,就会变成鲜活的文学传播史料。

我有时想,一个研究生读硕士两年,假如能读一百本书,读一百本什么样的书效果会更好些?这一百本书,是全读古代文学的书好呢,还是读十个门类的书更好?就像吃饭一样,假如一个人一日三餐吃三碗饭,是全部吃三碗米饭呢,还是分别吃一碗大米饭、一碗面条、一碗小米粥更有营养呢?很显然,粗粮与细粮搭配,比光吃大米的营养要丰富均衡。我们读十个门类的一百本书,应该比读一个门类的一百本书更有效果,知识结构更完善。所以我建议大家注重交叉读书。

到底读哪些书?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开个阅读书目。说实话,这方面,我有困惑。是开书目好还是不开好?大家读研期间,是照单读书好,还是同学们自我选定的好?我也说不准。给你们开个书目,我做起来很简单,你们照书目去读也很省便。但问题是,我开给你们的书目,都是我读过的书,这些书的理论方法我尝试过了,资料我用过了。你再读,就很难出新。不是说我读过的书你们不能读,但是,如果你总是读我读过的书,你永远都只能跟在我后面,永远超越不了我。因为我的知识结构、我的思维方式就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然,这个“我”是大我,包括我们这一代人。你总是读老师读过的书,怎么能超越老师?我的学问、我的成就,这一辈子也超越不了我的老师唐圭璋先生,但在某些方面,我力求有所突破、有所超越。为什么呢?因为我读了我老师没读过的书,像定量分析方面的理论著作、传播学的理论著作,我的老师没读过,我读了,就会有新的想法,解决了一点老师没想过的、没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希望你们多读一点老师没读过的书。当然,基本的典籍,特别是最基本的文学典籍和史料著作,不管哪一代学人,都是要阅读的。我这里说的,主要是指理论著作。

最新的理论书籍,怎么去找呢?当然是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到大型的书店去找。我有时候到图书馆,不是为了借哪一本书,而是到开架的书库里去泛览翻阅,看每个门类有哪些书,特别留意新书。把想看的书或者应该看的书目包括索书号,都抄下来,然后再制订具体的读书计划,先读哪几本,后读哪几本,哪些书留到用时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