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多·阿朗布鲁(Fernando Aramburu)
费尔南多·阿朗布鲁(1959—),西班牙小说家、诗人、散文家。1959年生于圣塞巴斯蒂安(San Sebastián)一个工人家庭。1982年毕业于萨拉戈萨大学西语语言文学系,一直积极参与各类文学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组建文学团体CLOC并创办同名文学杂志(1978—1981),他的身影一度在巴斯克自治区、内瓦达和马德里的文学界十分活跃。阿朗布鲁自1985年起移居德国,起初从事教学工作,为移民者后裔教授西班牙语,后放弃教职,潜心进行文学创作。
《青柠镇火》(Fuegos con limón,1996)是阿朗布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以自己在CLOC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一群青年文学爱好者的故事,获得了1997年“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小说奖”(Premio Ramón Gómez de la Serna de Narrativa)。他的第二部小说《空洞的眼睛》(Los ojos vacíos,2000)获“巴斯克文学奖”(Premio Euskadi de Literatura),被译成了德文。第三部小说《“乌托邦”酒吧的小号手》(El trompetista del Utopía,2003)由导演费利克斯·比斯卡雷特(Félix Viscarret)搬上银幕,影片题为《星空之下》(Bajo las estrellas,2007)。此外,他还出版了多部用卡斯蒂利亚语和巴斯克语双语写成的诗集,如《阴影鸟》(Ave Sombra;Itzal Hegazti,1981)、《糊涂与清醒》(Bruma y conciencia;Lambroa eta kontzientzia,1993)等,在散文、儿童文学领域亦有建树。
然而真正令阿朗布鲁在文坛声名鹊起的是短篇小说集《苦难的鱼儿》(Los peces de la amargura,2006),这本书以若干短小精悍的故事刻画了在埃塔(ETA)分裂主义恐怖组织横行时期遭受迫害与苦难的众生群像,为其同一题材的代表作《沉默者的国度》(Patria)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作将距离叙事与心理暗示、自我批判与深邃思辨有机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令人联想到南非作家库奇的某些作品。《苦难的鱼儿》获得了2007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NH故事奖”(Premio Mario Vargas Llosa NH de Relatos)、2007年“杜尔塞·查贡西班牙小说奖”(Premio Dulce Chacón de Narrativa Española)和2008年“西班牙皇家学院奖”(Premio de la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2012年出版的《岁月迟迟》(Años lentos)为阿朗布鲁赢得2011年“图斯盖兹小说奖”(Premio Tusquets de Novela)和“马德里书商奖”(Premio de los Libreros de Madrid);描写西班牙诗歌界众生态的《贪婪的企图》(Ávidas pretensiones,2014)被授予当年塞伊斯·巴拉尔出版社(Seix Barral)的“简明丛书奖”(Premio Biblioteca Breve);《半开半合的文字》(Las letras entornadas,2014)具有自传色彩,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书籍的热爱。文章《我们是由文字组成的》(Estamos hechos de palabras)获2018年“堂吉诃德新闻奖”(Premio Don Quijote de Periodismo)。
近年来,阿朗布鲁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西班牙当代文坛的影响日益增大,尤其是2016年的新作《沉默者的国度》更是为他赢得了商业和文评的双重成功。阿朗布鲁不仅成为2017年销量惊人的畅销书作家,更是凭借《沉默者的国度》在西班牙国内外斩获数项文学大奖。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不存在不痛苦》(No ser no duele,1997)、小说《没有影子的巴米》(Bami sin sombra,2005)、散文集《无我的自我画像》(Autorretrato sin mí,2018)、诗歌评论集《深层纹理》(Vetas profundas,2019)、报刊文集《灾难的用途》(Utilidad de las desgracias,2020)。
《沉默者的国度》(Patria)
《沉默者的国度》(2016)是西班牙作家费尔南多·阿朗布鲁创作的小说,由图斯盖兹出版社(Tusquets)出版发行。该作品斩获数项文学大奖,其中包括2016年西班牙“国家小说奖”(Premio Nacional de Narrativa)与“批评奖”(Premio de la Crítica),2017年“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奖”(Premio Francisco Umbral)、“杜尔塞·查贡西班牙小说奖”、“本雅明·德·图德拉小说奖”(Premio de Novela Benjamín de Tudela)、“马德里书商协业奖”(Premio del Gremio de Libreros de Madrid)、“巴斯克文学奖”(Premios Euskadi de Literatura)、“圣·克莱门特文学奖”(Premio San Clemente)、“国际新闻俱乐部奖”(Premio del Club Internacional de Prensa)和“国际新闻奖”(Premio Internacional de Periodismo),2018年意大利“斯特雷加欧洲文学奖”(Premio Strega Europeo)、“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国际文学奖”(Premio letterario internazionale 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沉默者的国度》讲述了恐怖组织埃塔横行巴斯克地区的一段暗沉岁月。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虚构的,但它们的背后却投射出一段真实存在过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正如西班牙“国家小说奖”评委会的评价:阿朗布鲁“以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紧凑的叙事节奏和交错的视角,创作出一部全球性的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巴斯克地区那段动荡的岁月”[16]。
小说以比托丽(Bittori)和米伦(Miren)两家之间因巴斯克独立问题而产生的对抗与冲突为主线:她俩原本是闺蜜和邻居,但比托丽的丈夫被暗杀(凶手很可能是米伦的儿子,如今他在狱中服刑)后,她不得不远走他乡。埃塔宣布放弃武装斗争后,比托丽决定返回故乡,此举打破了小镇虚假的平静;另有一条寻求和解并最终达成和解的隐性叙事线索作为平行支线,共同构成了这部宏大作品的框架。小说涉及社会问题的多重层面,如武装冲突、英雄入狱、受害者的心态、自诩“被上帝选中的民族”的心理成因、天主教会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将社群划分为优劣等级的社会体系等。
《沉默者的国度》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不仅在于作者以文学的笔触展现历史,更在于蕴含其中的人文思考。阿朗布鲁追根溯源,探索恐怖主义之所以竭力散布仇恨与恶意的真正动机、根源所在,其中既包括“家族内部环境”等内因,诸如在陈旧封闭的父权社会中得以延续的家庭等级价值观;也有“对埃塔组织的社会支持”的外部因素,例如作家反思了被整个社会所推崇的道德精神与政治生活方式(如英雄崇拜、群众游行等)如何成为孕育暴力和恐怖组织的温床,作者的这些追问与探求正契合了整个社会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困惑与沉痛思索。有评论认为,阿朗布鲁这种将回忆与分析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与佩雷斯·加尔多斯的《民族轶事》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有异曲同工之妙,堪比大家手笔。
《沉默者的国度》这部“关于恐怖主义的伟大史诗”,对于“了解20世纪最后一段时期的巴斯克地区和西班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17]它不仅在西班牙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将在英、美、意、法、德、荷兰、波兰、瑞典等国出版发行。2019年9月由HBO(Home Box Office)电视网拍成8集电视剧,在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参演,2020年正式公演。
(蔡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