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楼梦》真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不仅仅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智慧,还有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雅文化”。所谓雅文化,也即为贵族文化的精华,人们往往误以为贵族就是有权有势,享受很大的财富,过奢靡的生活,但这只是很其次的物质范畴,其实最重要的,更是精神层面的那份涵养和优雅。
正是对这分雅文化的挚爱和推崇,让我研究《红楼梦》已经超过二十年。那真是一条无限开拓的旅程,从1999年发表第一篇红学的论文起,到现在,我一共出版了7本专著、40多篇论文,算下来已经写了300多万字,研究的主题包括:《红楼梦》中的诗学、《红楼梦》对文化传统的继承、《红楼梦》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以及《红楼梦》中的人物分析,算是相当全面。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能够以深广而扎实的底蕴来解读这部作品,诚如小说里最好的一句话,即薛宝钗所言:“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其实,读《红楼梦》也是如此。
很多人以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应该很容易读懂,只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就可以理解了。但正因为这样的想法,于是更容易流入市俗,因为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传统社会和现今世界十分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和所关心的问题和我们截然有别,何况曹雪芹写的是贵族世家的故事,可读者却没有几个是贵族!那就注定带着先天的隔阂。以传统的贵族文化而言,现代即使中文系的博士也等于都是文盲,因为那是一整套极深厚、极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生活形态,并不是靠一般的读法就能理解,难怪常常读反了。
例如把林姑娘当成寄人篱下的灰姑娘,把王熙凤看成是心肠歹毒的反面人物,把薛家的皇商当作一般商人,把脱轨放任当作追求自由平等,把贵族看成暴发户,还有把曹雪芹想要展示雅文化之美,以及最终却失落了这份价值而感伤哀挽误以为是反封建礼教。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作为一般最常见的出发点,竟然也往往就是终点,《红楼梦》便如此被套上了重重的误解。
我们所忽略的、看错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多到得要重新彻底重构。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并不是每一个哈姆雷特都有价值,更不是凭感觉望文生义,就可以产生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没有全面掌握文本的内容,真正理解曹雪芹的意图,那就只能永远在故事的真相之外,更遗憾的是,你会错过靠近真正雅文化的机会。
所以我要重讲《红楼梦》,而且是“用学问一提”,让《红楼梦》的视野“作高一层”,让大家看到原来贵族文化的优雅深厚,那得要通过好几代的涵养逐渐累积而成,并不是用财富权位便能买到的,所以才会那么稀有而珍贵,这也是曹雪芹最自豪的地方。他在失落了以后念念不忘,渴望能够复返乐园,重新再过一次,于是提起笔来一一刻画,就像童话故事里卖火柴的小女孩般,每一笔都擦亮了记忆的光辉,映照曾经体验过的美好。因此,曹雪芹其实是为了展现大雅文明才写这部小说的!
《红楼梦》博大精深,被视为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可讲的主题太多了,以人物来呈现《红楼梦》的大雅文化,堪称为最好的切入点,因为小说本来就是以人物为主所写出来的故事,而人物却必然活在文化环境里,他们是文化环境的具体展现者,从一个人物即可以折射出多层面、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所以最引人入胜。但一如前面所言,《红楼梦》里的人物看似好懂却又往往容易曲解,想要正确而深刻地了解这些人物,必须要有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基础,否则很容易做出错误甚至相反的解释。
也确实,读者的刻板印象往往把《红楼梦》给简单化了,其中的人物被贴上了标签,变成一个个单薄的、苍白的影子,早已不复曹雪芹所给予的立体的、活生生的样貌。我们照自己喜欢的形象任意地把他们剔骨还肉,留下来的是残缺扭曲的模版,但这是不是买椟还珠,会不会入宝山空手而回?
所以,我们要重新理解红楼人物,要看懂“红楼梦中人”为了活得更有价值可以做哪些奋斗,特别是里面的女性角色,如何用更坚忍、更高贵的美好姿态来面对人生。
在这本书中,我会告诉你,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爱?从神瑛绛珠的神话,以及刘姥姥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慈悲善良是一个人最伟大的品质,也是解救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但如果善良被勒索的时候,委屈求全应该有什么底线?对于这个问题的响应方式,探春和迎春这一对堂姊妹就截然不同,两人的命运也完全不一样。还有,当你遇到厄运或不公平的待遇时,应该怎样调整心态?贵族是不怨天尤人、不咆哮谩骂的,除了宝钗的随遇而安、探春的坚忍奋斗之外,湘云也给了一个豁达开朗的典范。
那些金钗们不是明星偶像,不是才子佳人,而是一个个饱满的生命,丰富的小宇宙。当你靠“感觉”读书的时候,我希望借由学问,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带你走进大观园,引导大家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优雅”才是永不褪色的美丽,而优雅的气质几乎只能来自心灵的美好,贵族文化的价值就是把财富、权位转化为生存样态的优雅教养。所以我们需要真正的学问,以打开视野,使生命更优雅,更美好,更高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