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PA的优劣势
一个事物总有两面性,RPA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RPA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有局限性。
1.5.1 RPA的优势
1.非侵入性
RPA机器人采用在系统表现层操作的方式,不会对企业现有的系统造成任何威胁,也不会影响现有系统的稳定性。RPA机器人遵循现有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要求,模拟人的操作行为去访问当前系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与现有系统共存,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2.较少编程
在RPA实施、交付过程中,很少需要编写代码。RPA的设计初衷是为企业内部业务人员提供流程上的自动化。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但编程经验少的业务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RPA软件,通过控件拖曳的方式(RPA软件已经实现了封装)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编排。国内外的很多RPA软件都提供了类似于流程图设计器的图形界面方式,只需要使用代表流程中步骤的图标来创建业务流程定义。
3.快速开发和高效运维
正常情况下,除去前期的服务器部署、环境安装等工作(大约需要半天时间),一个熟悉业务流程的人员开发一个中等难度的RPA应用流程只需要2~3天,然后就可以上线运行。这种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流程的处理效率,解决了业务上的痛点,而且后续应用流程的修改和运维工作也相当便捷。针对同样的业务,如果换成传统的开发模式(如使用Java、C#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开发周期会呈几何倍数增加。
RPA的优势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在实际的RPA案例中读者可以体会到RPA给企业和员工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好处。
RPA机器人的功能及系统结构如图1-8所示。
图1-8 RPA机器人的功能及系统结构
1.5.2 RPA的劣势
1.需要基于明确的业务流程规则
RPA非常快速且高效,但这种高效是建立在规则明确、流程确定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存在错误的规则,或者规则一直处于变化中,那么采用RPA机器人可能会产生错误。如果一个业务流程需要复杂且模糊的判断逻辑,RPA机器人是无法100%取代人工做出判断的,这种情况就需要人工干预,这种场合不适合使用RPA。
2.异常处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外RPA厂商提供的软件在应用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异常处理机制都不太健全,针对宕机、流程回滚、中断后的流程接续等问题并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在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流程中异常处理机制的不健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比较差的体验,更有甚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但无论如何,RPA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还是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RPA创造了新的数字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