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PA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模式
在了解了什么是RPA后,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RPA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模式。
1.2.1 RPA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和便捷的基础设施,习惯使用各种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如Office和ERP等)来提升日常工作效能。同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欧美等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寻求降本增效的方法。自2003年Blue Prism发布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RPA产品开始,RPA概念便逐渐在全球流行起来。
1.行业规模和增速
经过多年的发展,RPA行业已经成为拥有20亿美元(1美元约7.25元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增长行业。HFS的数据显示,RPA行业的年增长平均速度超过50%,预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亿美元,截至2019年,中国RPA市场规模为10.2亿元,较上年增长96.6%。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但全球著名咨询调查机构Forrester发布的RPA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其中,RPA服务市场规模为160亿美元,RPA软件市场规模为65亿美元,RPA服务市场规模几乎是软件市场规模的3倍,如图1-5所示。
图1-5 RPA服务和软件市场规模预测(来源:Forrester)
2.Gartner魔力象限报告
2019年5月,Gartner发布了RPA行业第一份魔力象限报告,此后就延续了下来。《2021年RPA魔力象限》报告中的魔力象限如图1-6所示,上方第一象限的企业都是行业中领先的RPA厂商,UiPath是此行业中的佼佼者。作为全球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这份报告标志着RPA行业由先前的初具规模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全球各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热潮的来临和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现,RPA市场呈井喷式增长,同时RPA引起了传统软件供应商和云计算服务商的兴趣,它们纷纷加入这个行业。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中国RPA厂商进入第一象限,这对RPA市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扩大了影响力。对国内外各大RPA厂商来说,这意味着正式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图1-6 RPA魔力象限(来源:Gartner,2021年7月)
1.2.2 RPA的两种产品模式
随着近几年RPA在国内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一些领军企业开始尝试使用RPA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并节约成本。而在这些企业具体的RPA实施和落地过程中,大多数RPA厂商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如下两种模式。
1.本地化部署(线下部署)模式
本地化部署模式是RPA的一种传统模式,是指将RPA服务端和客户端都部署在企业内部环境,并基于企业特定的业务流程定制化开发RPA应用,如图1-7所示。
之所以使用本地化部署模式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大多数RPA厂商都有广泛的客户群体,本地化部署模式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定制化流程开发服务;另一方面,安全起见,RPA服务端需部署在企业内部,因为某些行业(比如金融、政务)对数据安全要求比较高,如果采用公有云SaaS化模式,会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图1-7 本地化部署模式
因此本地化部署模式提升了企业对RPA的管控力度,不管是在流程的定制化上、使用的灵活性上还是数据的安全性上都有了较为完美的平衡和完善的落地方式。
一般来说,本地化部署模式大多由RPA厂商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并由其合作伙伴提供流程挖掘、流程定制化开发和售后维保等服务(也有部分RPA厂商提供原厂交付),而用户作为RPA的最终使用者将从RPA实施后的效率提高上获得应有的价值。
本地化部署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在RPA实施初期专业的流程咨询专家会为企业提供流程挖掘和分析服务,将工作流程拆解为可以被RPA产品进行自动化处理的流程步骤;在RPA实施中期专业的交付专家会提供RPA应用流程的编排、调试、上线等服务;在RPA实施后期专门的运维专家会提供RPA产品和应用流程的维保服务。
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由于需要高度定制化,一般为某企业实施的应用流程很难大规模复用于其他企业。另外,这种模式相对于公有云SaaS化模式来说投入成本较大,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比较适用于大中型的有较好成本支撑的企业。
2.公有云SaaS化模式
在RPA厂商和合作伙伴不断为企业定制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很多共性的流程被不断发掘、抽象和提取出来,最终成为一个个通用的RPA流程,比如电商领域的活动报名、上市公司的财报下载、财税领域的税务申报等。这些流程的共性是对某个行业或某个特定的业务领域具备通用性,用户只需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配置即可直接使用,而无需对流程本身进行大幅度的定制化改造。当这样的流程越来越多并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诞生了公有云SaaS化模式。Automation Anywhere公司推出全球第一个纯基于网络的云原生数字化劳动力平台Enterprise A2019。2019年7月,UiPath宣布已将端到端超自动化平台集成到AWS的企业级云基础设施、云应用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这两大RPA厂商的引领之下,全球很多RPA厂商都开始陆续上云。或是自身迁移上云,或是与云计算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不只是海外RPA厂商,国产RPA厂商也在跟进。当前的国产RPA厂商有一半以上转型自云服务厂商、大数据厂商以及人工智能厂商。作为平台型厂商,它们推出的RPA产品本身就具备SaaS属性。截至本书发稿时,近一年来,新上线的RPA很多也是基于云服务的SaaS型产品。推出SaaS型RPA产品,或者将RPA上云,早已是行业共识。
公有云SaaS化模式具备如下优点。
● 即开即用,用户无需任何流程改造,而是通过直接线上购买及简单的参数编辑就能完成其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 购买应用只需支付较少的费用,相比定制化开发RPA应用流程,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都会小很多。
● 这种方式面向广大的用户群体,而不仅仅只针对那些需要定制化开发的大中型企业,在大规模开拓市场方面特别有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
1)应用质量问题
如何保证用户买到的应用是其需要的,并能真正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通常来说,RPA厂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保证其应用市场上RPA应用的可用性。
2)维护问题
RPA是基于某个或某些特定系统进行自动化操作的,如果系统本身发生了变化或更新,那么应用的维护和再发版的时效性将受到影响。
3)应用不足
如果应用市场中没有合适的应用,那么用户将无法使用RPA,需要合作伙伴或者开发者针对场景开发相应的应用流程。这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各个RPA厂商和合作伙伴需要权衡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