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教育学70年:学前教育学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国学前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仅凭经验到依法治教,从全面引进苏联模式到反思批判,从学习借鉴欧美经验到自主探索创新,历经了以苏为师、批判反思、挫折停滞、借鉴欧美、本土化探索的过程,走上了一条虽充满坎坷、波澜起伏,但矢志不渝地探寻中国特色的艰辛发展之路;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使学前教育学学科呈现科学化、法治化、中国化的蓬勃发展态势,可谓“踏平坎坷成大道”,为新时代实现学前教育学的中国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营造了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门学科建设的过程都是在原有学科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事业召唤、改革推进、政策引领、法律规范、理论演进、实践探索等影响下不断改革创新,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也不例外。可以说,我国的学前教育学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多年学科发展的合理成分与经验的基础上,伴随着70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学前教育理论的演进、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以及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一步步向前推进的。70年里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岁生日之际,以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过程为线索,全面回顾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深度思考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有利于我们展望未来,做到胸中有丘壑,同时对于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学在新时代科学化、中国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着力完善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的自我建构,在科学化、中国化、形成权威性上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有效指导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在实践性、指导性、有效性上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就有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学前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梳理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围绕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旨在通过梳理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学术研究进展,总结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反思学前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失误与教训,从而为新时代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提供历史的、理论的、实践的借鉴。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中国化探索为线索,全面回顾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史为经,以事为纬,既陈述事实,也进行评论,旨在客观总结、深入分析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轨迹、主要特点、取得的成果及积累的经验,有重点地探讨当前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深入思考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规律与方向,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资借鉴。

一、研究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的意义

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学前教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学前教育学学科专指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除了学前教育学,还有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论、学前教育概论等多种叫法),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学科。从广义上说,学前教育学学科是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保育学、学前课程论、学前游戏论、学前教育史等的学科体系。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目的,虽然并不直接面向幼儿园教育,但其必须按照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求深化、拓展,因此,其学科建设具有明显的间接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本书中的学前教育学取其广义的含义。

学前教育学作为科学意义上的学科体系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以1904年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和《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为起始,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史迄今不足120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伴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艰难起步、波折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学也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

20世纪初,以自强救国为目的,当时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日本。癸卯学制是一个有着明显日本印记的学制,《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内容基本上照搬了日本1900年颁行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五四运动爆发后,特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华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开始向欧美强国学习。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为代表的学者引进介绍了欧美等国的学前教育学经验,但他们反对一切设备教法皆抄袭西洋。他们躬身实践,创办了农村和工厂幼稚园,并开展了“国民公育”“平民教育”“活教育”等幼儿教育实践。然而,这些幼儿教育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受“一边倒”方针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学一度学习苏联模式,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等问题。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一些科学的学前教育思想被错误地批判,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牵头编写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的后续工作也因此搁浅,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一度停滞。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的学前教育思想遭到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幼儿园所教育制度被严重破坏,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偏离了科学轨道,学前教育师资储备和培训制度被取消,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也因此几乎完全停滞。可以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学前教育学虽然努力尝试学科发展中国化的探索,但整个探索过程艰难曲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我国开启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学前教育学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后焕发了新的活力。学前教育学界开始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儿童教育观念,总结经验教训,注重从老一辈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中汲取精华,打开学科视野,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汲取学前教育学的思想营养,使我国学前教育学重新走上了学科建设科学化、中国化的探索之路。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学前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学科一起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标志着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89年,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教材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学》教材。21世纪初,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开启现代化征程,学前教育学体系日益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游戏等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可以说,历经70年的艰难探索,我国学前教育学逐步走上一条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的发展之路。

对于开展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历史研究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镜鉴当前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问题,找准前进方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溯历史的重要动因之一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服务现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研究有三个基本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何处去?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开展研究,就是为了回溯历史源头,会诊把脉,镜鉴当下中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现实问题,搞清楚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以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找准前进的方向。我们只有明确了自己从哪里出发、走过哪些弯路、取得了哪些成绩、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正本溯源,理清思路,才能知道该向何处去。然而,检索已有文献可以发现,鲜有研究者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为数不多的研究仅是针对某一时间段内的某一个事件或主题的,呈现出点状、线状、碎片化的特点,对当今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只能提供零散的参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个时间点上,很有必要对这70年的学前教育学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和反思,以为当前及今后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第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学前教育学的学术传承与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术传承,忽视历史研究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遗忘学科的历史就是模糊学科建设的未来。人类社会早期的儿童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教育,传递的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生存和生活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积累成了一些传统,经过科学的总结提炼,便形成了一门学科。对学科发展历史的研究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传承学科研究的传统,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运用开拓创新的思维探究其发展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基于此,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进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学前教育学的思想理论、主流价值,这既遵循了学科发展规律,也能为今后的学术传承做好阶段性盘点,最终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学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有助于预见学前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未来。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动力与终极目的,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程为线索开展研究,其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行为;这种研究有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与现实研判,是具有规律性认知的分析判断,因而可以较好地预见未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从中找到一些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规律,提炼出一些学前教育学发展的哲理,从而更好地预见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四,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学前教育学。要想使学前教育学学科被更多人了解,则要把一个成体系的、有规律的、以文字形式展现的学科发展史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人们才能按照“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要求去接受。截至目前,虽然关于学前教育史的研究不少,但以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为线索梳理学前教育学发展史的研究并不多见,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研究还没有,这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了解与接受,导致人们只能片面、零散地感知学前教育学,缺乏对这门学科的全盘、深入认识。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程,还原这一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样貌,挖掘不同阶段的学前教育学历史资料,以呈现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利于完善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学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及遵循的原则

对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史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历史研究法,即汇总整理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进程中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对这些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努力揭示其中的发展规律。具体到本书,即在搜集、整理一手学前教育学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二手资料,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还原历史面貌的基础上揭示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学前教育学学术传承的轨迹,为当今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二是文献法。文献是记录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几乎所有教育研究都会用到文献法,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史研究当然也不例外。许多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发展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既然要继承前人的研究,就要知道前人做了哪些研究、研究了什么内容、研究的结果是什么、研究的成效怎么样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则需要对已有的关于中国学前教育学的历史研究进行检索、研读、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已有研究的再研究,对已有认识的再认识,对已有思考的再思考。

本书的撰写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的各章都包含对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背景的介绍,包括各时期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与重大实践探索,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学重点学习苏联,引进了苏联幼儿教育专家戈林娜和马努依连柯的“计划教学”实践等,并以之为模板,结合我国实际,着手编制《幼儿教育工作指南(初稿)》;20世纪80年代,我国重点学习欧美,介绍了欧美学者的学前教育理论,引进了欧美先进的学前教育实践做法,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学法、瑞吉欧教学法等,同时总结我国老一辈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观点与实践做法,如陈鹤琴等人的学前教育思想,还推广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教改试验,如安吉游戏课程化模式等。本书一方面介绍并讨论理论观点及其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分析研究各时期学科发展在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实际成效、收获与启示,以为当前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二是政策与效应结合。本书在各章重点介绍了各时期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主要政策、制度、规定等,在介绍它们出台的国际国内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它们的落地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包括成效与教训,尤其是一些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期为今后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三是史料与评论结合。本书重点对70年来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呈现历史事实,同时结合当时实际、从今日视角予以评析,力求做到以史为主、以论为辅,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努力从历史中抽丝剥茧、还原真相,梳理路径、发现规律,以供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四是回顾与展望结合。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本书一方面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立足于当下,着眼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实际,将之与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对新问题、新挑战进行深度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学前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判,以期为今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特别是最后一章,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重大观点等进行集中反思的基础上,专门对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等做了分析与展望,力图描绘出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规律与未来走向。

五是全面与重点结合。70年来学前教育学走过了一条风雨兼程、波澜起伏之路,其中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不胜枚举。本书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历史事件,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幼儿师范学校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但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最终效果体现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上,检验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成果的场所是幼儿园等各类托幼机构。因此,一方面,本书注意围绕我国学前教育的重大理论观点、重要法规政策、重点历史事件等来选择资料,力求把握学前教育历史资料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本书注意突出各个时期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以及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梳理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

虽然本书在内容上尽心安排,但以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为线索的学前教育学史写作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更何况是要全景描绘70年的画卷。本书的写作成效究竟如何,只能交由读者评判。

三、本书结构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为线索,全面回顾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重点内容,如教改试验、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等;以史为经,以事为纬;既陈述事实,又予以评论,旨在客观总结、深入分析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社会背景、发展轨迹、主要特点、取得的成果及积累的经验,有重点地探讨当前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索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与方向,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学改革发展特别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建议。按照这一思路,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这27年里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1977—2000年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展,特别是学前教育学在经历“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后,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阔视野,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经验,尝试探索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国化道路的过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从2001年教育部颁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学前教育国十条”)发布,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程以及围绕政策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发展。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2011—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学有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情况,对儿童观、课程观、教师专业标准等进行了重点分析。

第五章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史进行了深度反思、分析总结,为我国新时代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会诊把脉,指明历史的启示,并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的写作,既是梳理历史的过程,又是思考历史的过程;既是学习反思的过程,又是成长发展的过程;既是锻炼驾驭材料和写作能力的过程,又是检验静心、潜心、耐心等研究人员必备品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