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的天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2
生命的黎明是乐园,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

库尔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

知名制作人、导演

时值1985年,道格·门德斯和硅谷的大多数人一样,正值28岁年华。在过去的4年里,IBM推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苹果也推出了第一台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万维网则将在6年后诞生。时值1985年,门德斯同硅谷的所有人一样,聪明好奇,精力充沛,总认为最好的机会能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刻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也总是相信,未来将诞生于散落在旧金山南郊的一群年轻人手中,他们整天盯着计算机屏幕,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如果门德斯是一位诗人,而不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摄影记者,那么他记录那个纷繁年代的方式,可能正如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在巴黎的理想主义青年时代结束20年后,回忆法国大革命的开端一样:

生命的黎明是乐园,

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噢!一次又一次,

习俗、法律与规范之贫乏、陈腐与令人生畏

摧毁了这个浪漫国度的吸引力!

当理性似乎最能维护她的权利之时,

当大多数人蓄意将她视为

正值鼎盛的女巫——她前来协助

于是,这项事业便以她之名,砥砺前行

门德斯曾远赴埃塞俄比亚,报道当地的干旱情况和内战。1985年,他从埃塞俄比亚回到美国,想开启一个不用记录人类痛苦和绝望的新的长期项目。与此同时,史蒂夫·乔布斯被他自己创建的公司“赶”了出来,正准备启动一项新计划。在这个新计划中,他无须讨好短视的董事会成员和投资人,而这在针对大众市场的计算机公司里是无法避免的。乔布斯同意给予门德斯自由出入他新公司NeXT的权利,《生活》(Life)杂志则承诺资助并发表门德斯对乔布斯创造“新新玩意儿”的报道。门德斯日复一日地从马林(Marin)驱车前往雷德伍德城(Redwood City),同乔布斯及其团队闲逛、聊天,并拍摄照片。然而,3年后,当NeXT计算机终于瓜熟蒂落即将面世时,乔布斯这个人嘛……你懂的,很遗憾,他改变了主意。“我只是突然觉得《生活》杂志很差劲,”他对门德斯说,“不过别担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照片能给你带来意外之喜!”

事实证明,乔布斯的直觉是正确的——事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一点。在硅谷,人人皆知乔布斯是出了名的难搞和神秘,而他竟然允许门德斯自由出入NeXT公司,这令门德斯仿佛拥有了“尚方宝剑”。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尚方宝剑”让门德斯能够自由出入硅谷所有的科技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位“自由的记录艺术家”,无拘无束地游荡在Adobe系统公司(正当Photoshop诞生的时刻)、英特尔、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NetObjects公司、凯鹏华盈和苹果公司。他是唯一一个在数字革命的每条战线上都奋斗过的战士。门德斯在硅谷的畅行无阻之所以引人注目,还源于硅谷的文化——尽管许多人对硅谷的认知十分肤浅,认为硅谷的文化不外乎就是以比萨和桌上足球为代表的懒散风格,但是实际上,硅谷里那些创造了数字未来的人是狂热如火的,他们之间展开了白热化的竞争,因而极易走上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偏执之路。

在那个开创性的10年里,他们梦想着创造一个酷炫的新世界,不管那意味着什么,反正在那个新世界里,知识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与扩散,人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作为芝加哥一个社区工作人员的儿子,门德斯对这种愿景满怀期待。旧金山湾区早期的淘金热标志着童话式现代化的开端,而这种现代化是通过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实现的。从那时起,乌托邦主义就根植在当地人的基因里。这一切皆源于加利福尼亚州那终年怡人的气候,以及无止境地重塑自我的精神。在20世纪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沉迷于计算机的极客一族便顺理成章地扎根于此,并茁壮成长起来。

在北加利福尼亚州的“婴儿潮一代”看来,失败也有可能是自我实现的机会。对于被逐出又重回苹果公司的经历,乔布斯这样评论道:“从头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对待任何事情都多了一份不确定性。我得到了解放,并进入了人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段时期。”

硅谷是世界上最能体现“婴儿潮一代”特点的地方,而乔布斯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瞧瞧他,一个只穿牛仔裤、浑身散发着“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首席执行官,不仅是一个多愁善感、反主流文化的浪漫主义者,还是一位残酷无情的科技大亨,更是一个心态永葆年轻的工匠,致力于消除工具与玩具之间、工作与娱乐之间的界限。(若想了解硅谷里上一代搞技术的家伙是什么样子,可以看看门德斯拍摄的肖像照片《贝克曼仪器公司的工程师们》,这张照片拍摄于1989年的加利福尼亚州富勒顿市。)正是在本书描绘的这段时期里,“婴儿潮一代”的人最年轻的在1985年只有21岁,最年长的到2000年也不过54岁,他们盘踞在文化与经济的繁荣地带,而这绝非巧合。事实上,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已不再是孩童,但也不算太老,并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与决心。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之所以未能成为硅谷英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并不属于那一代人,他的年纪太大了——当他担任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已经有44岁“高龄”。

门德斯所拍摄的照片往往非同寻常,能在观看者的大脑中唤起许多难以形容的虚拟的热闹场面,这是因为他极具艺术天赋,能将乏味的办公室生活背后的戏剧张力和激情展现出来。不过,这些照片也极具讽刺意味。在那个满是阳光、绿草、碧空与黄金的地方,他却有意识地选择在室内拍摄黑白照片,以老派的方式来描绘这个新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他将数字革命的历程记录在胶片上——这种源自19世纪的古老媒体即将被它所记录的这场革命淘汰。

当你启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项目时,你怎么知道何时才算大功告成?对门德斯来说,结束时期的开端是十分明确的。1994年年末,一个刚大学毕业、从伊利诺伊州搬到芒廷维尤(Mountain View)的黑客开发的网景浏览器(Netscape)横空出世。通过网景浏览器,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且方便地访问万维网,这在历史上是第一回。互联式计算变成了现实!信息的洪流渴望挣脱牢笼,无拘无束地奔流!1995年夏天,当首次公开募股(IPO)和货币化对金融界以外的人来说还是陌生的概念时,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就上市了。不到一年前,这家公司的估值还只有2 100万美元;而此时,它的市值飙升到了29亿美元。于是乎,硅谷的时代精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做梦都在开发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的年轻人,从一门心思搞技术的科技先锋摇身一变成了淘金热中的弄潮儿。在那之前,并非所有人都是酬不抵劳的勤劳工匠;在那之后,也并非所有人都变成了总想着大捞一笔就抽身而退的财迷。然而,他们对一切事物的“计算方法”却陡然发生了深刻且永久性的变化。

对门德斯来说,“NetObjects的功亏一篑即为那个最后时刻”。NetObjects是坐落于雷德伍德城的一家初创公司,其开发的Fusion软件让普通人也可以创建网站。1999年,NetObjects成功实现了首次公开募股;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它的市值达到了15亿美元,相当于其收益的51倍。门德斯表示:“那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我的任务也完成了。”于是,数字革命的第二阶段拉开了帷幕。这一阶段中充满了广告、无处不在的小程序和大规模项目,人人都想利用20世纪末的工匠们所取得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巨大而崭新的复合产业。当门德斯刚开始在硅谷拍摄照片之时,互联网还不存在,几乎没人拥有手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上初中,而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还是襁褓中的婴儿。15年后,当门德斯大功告成,怀揣着25万张底片(相当于每天拍摄45张照片)时,几乎一半美国人可以访问互联网,并用上了手机;佩奇和布林已经创建了谷歌公司;扎克伯格则上了高中,正忙着破解音乐播放软件和即时通信软件。数字革命的第二阶段无疑是激荡人心的,那第一阶段呢?那个让无畏的天才们漫不经心、无知烂漫的年代呢?“生命的黎明是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