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开考
这贴经就像后世语文的古诗词填空题,出上一句让你答下一句这就是考验学子平时是否用心背诵书本了。
而墨义即是围绕着经义的注释所出的问题,说的通俗明白一点的就是如今的简答题。
这两者相较于制艺行文,难度上对于他要简单了许多。
当然不过对于他这种能够将《四书文府》这种通篇背下来的人来说,难度是说不上困难。
至于王素的这种算不算是作弊,实际放在科举之上也是算不上的,即使考官知晓也是无可奈何。
如这《四书文府》就是民间的刊刻版,因为民间的确是有着那些聪明却又不那么聪明的士子背诵这些坊刻,也就是《四书文府》并揣摩考官文章为了投其所好,背诵到的文章掐头去尾的默写一遍就好了。
稍换首尾,强半雷同,便可侥幸中式。
而且书院的审卷的先生肚子里也不可能记着三千篇文章,所以说王素这种取巧的方式是在钻科举的空子。
合理的范畴之内做着不合理的事情,虽然说此事做的的确并非正途不过有时候为人是需要变通的。
当然虽然这个办法并不难,却是没有多少人学着和他一样,有着这个时间还不如好好学习制艺,奈何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比起当初的那间小厢房,如今月课考试的地方是要远远宽阔很多。
自外舍的院子走出来,穿行过影壁便是一处挂着正学书屋四字的匾额。
冯安在见到王素之时,嗤笑道:“先生见你不上进方才说上几句,莫要太过得意忘形!”
张经向来是讲课结束后便不会和学子有任何多余的交谈,所以冯安刚刚听见讲书的话方才显得如此不忿。
而王素只是觉得莫名其妙,只是瞧了他一眼便不理会奔赴向考场。
那眼中的意思就像是在说你说的都对极为敷衍,让冯安有种被羞辱的感觉。
他看着其离开的背影,大声说道:“王素,等到此次的月课成绩出来,你就知道你我之间的差距!”
可那个背影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止步,反倒是身边的书院维持治安的斋夫。
面色冷然的说道:“考试重地,保持肃静!”
他立刻化去不忿连忙赔礼,冷静下来方才发现自己的不理智。
对于这种挑衅他不仅仅不觉得恼怒,反而觉得十分的幼稚,就像是一个争宠的孩子一样。
所以对于他也并没有多少恶意,只是视作一个路人。
此刻的正学书屋,依旧同当初一样每个人一张方案和草席需要席地而坐。
不过对于如今的王素也已然是习惯了,席地而坐拿出了自己的文房四宝。
卷纸发下后他第一时间并非是答题,而是通篇看了一下方才动笔。
贴经拢共有十道题,对于他这种将四书五经背诵的滚瓜烂熟的人而言,实在不是一件难事。
这不仅仅是王素,这在场的其他学子那里同样是送分题,因为这是最为基础了,身为书院的学子这样的题目竟然也能够答错,那可真是不细心了。
贴经的十道题之中,第一道赫然就是大学之中的章句。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王素不假思索,便在后面的空白之处填写: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十道题很快便统统答完了,墨义五道方才是要慎重的落笔了。
其中为先的第一句依旧是《大学》,题目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对此他可谓是十分记忆深刻,因为当初讲堂上的第一课便是所讲《大学》。
他脑海中如今的知识储备不再如此的贫瘠了,稍加思索想起来了朱子的《四书集注》,其中程子曰:“亲,当作新。”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
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日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
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他可以说将当下最为标准的答案说出来了,四书集注中大学章句的节选,其他学子的答案的标准在于贴近审卷老师的心中所想。
而王素这个答案就是毋庸置疑的最为标准,毕竟没有哪一位先生会说程子的话是错误的。
理学圣地竟然在质疑理学宗师的话,那可就是一件荒谬至极的事情了。
比起贴经十道题,这墨义五道可就并没有那么容易了,细细琢磨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通篇下来这五道墨义也写完了,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不过这场考试总共有五个小时留给他的时间倒是足够。
贴经十道题他几乎没有思考就落笔,如今差不多还有一个时辰。
那接下来方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了,制艺也就是八股文需要按照格式去写。
其中题目是《百姓足,孰与不足》,这是小题限定是三百字。
这八股文的题目都是出自四书之中,而这道题出自《论语•颜渊》。
做八股文,就不能如贴经题那样随意落笔了,即使自己肚子里有货积攒着历代名篇,可是却也得在心中打好腹稿。
并不能完全照搬全抄需得想好如何承题,他没有急着落笔反而暂时搁笔在一侧,闭目养神了起来。
在不知过了多久,方才睁开眼睛显然已经心中有了腹稿随即提笔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