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中国古代星座体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再版自序

本书首先讲星座。星座的概念西方人讲得最多,也最浅显。中国有类似的观点,但是否叫“星座”,还存在不同看法。不过我认为,《宋史·天文志》叫“座”,就是星座之义,故我认为,中国古代有星座的观念。只是西方的星座之名,只有80余个,而中国则有200余个,不过二者对星座的认识,基本是一样的,例如,同一星座之星,无远近之别等。

中国星座自成体系。有先生评价说,是写在天上的历史。这话说得很形象。例如,介绍井国、鬼方、毕方等,都是将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历史相联系的。

西周之前大致是三辰时代。三辰即北斗星、大火星、参星。“辰”有定季节的意思。北斗星也称北辰,大火星称大辰,参星称参辰。北斗斗柄指向定季节。《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大辰,二月二龙抬头。参辰俗称犁里头星。“三星在天……三星在户”,意思是三星在头顶上,三星在门口。

我们所了解的星座,大约从西周开始。很多研究天文学起源和星座起源的人,大多主张星座从西周开始。所谓二十八星就是二十八宿的起源。所谓月令就是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星座名称和朝向,是定季节和月份的命令。《月令》是用中国星座指向定季节的最早文献。

中国星座体系形成有个很长的过程。《天官书》是《史记》的一篇,反映中国星座形成的过程。从西周、西汉、东汉、两晋都在发展,星辰的名称不断增加,至唐朝基本定型。

本书的初衷是总体阐释中国星座体系和星座命名的起源,此次再版,希望它在科普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本人现已年迈多病,精力眼力不济。书中多有疏漏,敬请包涵指正。

陈久金

2020年3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