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从一颗兵心出发(自序)
历史的长河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每个瞬间都是精彩的,值得歌颂的。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平凡而无限精彩。只是我们缺少一双慧眼而已。个人融入到大时代中,每个人都是一股奔涌向前的洪流。
从我的家乡说起吧。我出生于江西于都,长征出发地,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启万里长征第一步。小小的县城,承载着历史重任。2003年我离开家乡,来到冀北平原的一座军营,开始我的军旅生涯。部队生活充实紧张,在紧张训练之余,也没有别的爱好,唯有书相伴左右。那个时候看书,只是充实自己的生活而已。写,也不叫写作,完全是在记录生活,情绪化书写,像日记一样,可长可短,记录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喜怒哀乐。也因为时间问题,有些是在背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完成的。有一晚,这个“地下场”被查铺查哨的指导员发现,挨了一顿批评之后,允许我到会议室去加班看书。从那以后,经常到会议室学习。有时也会在训练间隙,掏出纸笔,写上灵光顿现的句子。有一次,这个举动被眼尖的新兵连连长看到了,被叫去谈话,他以为是写投诉意见,后来才知是误会一场。在他们看来,这些漂亮的句子,像诗一样,就这样在新兵连传开了。后来整个新兵营都知道,咱们有一个会写诗的新兵。就这样误打误撞进来了,这次广而告之的效果,直接导致的就是让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走。从那以后,只要有出板报、战地广播、影评之类的文化活动,都会有我的身影。
刚开始写诗时,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老师指点,跌跌撞撞一直坚持到现在,唯有看书读报剪报摘抄,成了我的一大喜好。写的一些东西,不叫作品,谈不上发表。在第二年时,当我的一首几行的短诗,印在战地小报上,全连官兵对我刮目相看,更激发了我把诗歌写下去的执着。诗歌是最好的休息,永远都不累。当我越深入了解诗歌时,才知诗歌的力量多么强大。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这种感受尤为深刻,短短数行,就把那些想说的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话,说出来了,这就是诗歌魅力所在。那年我的一首小诗《五月》发在《北京晚报》上,让我兴奋不已。有些心境,是说不出来,诗歌可以做到;有些情怀,词语抵达不了的,诗歌可以。好的诗歌,读完之后,意犹未尽,直抵内心,那叫一个过瘾痛快。真正的诗歌大抵是这样。好的诗歌,应该是历史在场记录者,引发社会共鸣,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强国强军是现代历史的一个伟大进程,是时代的召唤,而强军是我们军人的职责所系。我以为,强军征程,诗歌不能缺席,要在场。
我的诗歌绝大多数是以部队题材进行创作,都是取自我的生活场景,我所经历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在我笔下汇成一句句诗。当我在阅兵场上,我写下“与烈日对峙,一个人/不断掏出自己,炙烤信仰/粗汗从眉毛处滑到眼里/一滴有盐的泪,在控诉/一只小虫在鼻梁处登高/痒,图钉般摁进心——《阅兵训练》”,当我看到扫雷英雄杜富国的英雄事迹后,我写下“用陡峭的心来攀爬/用仰望的姿势,看风和日丽——《以麻栗坡的名义记住英雄》”,以诗歌记录点滴,以诗歌记录英雄。点滴成河,记录历史,记录感动。
强军征程上,每个人都是战士,都是建设者,从一颗兵心出发,抵达诗与远方。以兵之视角,用诗歌载体,写下强军征程上的每一个瞬间。强军目标是我们这代官兵为之奋斗的梦,诗歌就是要记录强军征途上的精彩瞬间。每一瞬都是永恒,串联起来就是历史,诗歌就是强军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年,诗歌已成为我生活的精神支柱。
愿我的笔能继续书写强军征程上的每一个精彩故事。
愿我的笔能继续为战友们训练加油鼓劲。足矣。
此为序。
刘九流
2020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