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术语
本书介绍的术语都是相对的,是我作为作者的个人选择。我选择了自己所观察到的大多数精神病人的用法,或者我认为重要的用法进行展示与阐述。因此,比起医学术语的指示性、词典性说明,更接近于一种相对的、个人化的解释。
我在书中提到过各种精神疾患与精神障碍,将其统称为“精神病”,“病”这个字的使用也很频繁。比起拐弯抹角地使用“心病”一词,我更想把焦点放在“精神”的疾病状态,强调这是一种让人在精神方面产生问题的“疾病”。
疾病掌控着我们的思维、情感等看不到的“心理”,以及可以感知、触摸的身体。我们的人生与发病前截然不同,疾病的痛苦有时还会威胁到我们的尊严与生存。
我使用“精神病”这个术语,是为了强调其作为疾病的实际危险性与现实破坏力:未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的精神病如何加重并逐渐掌控一个人的人生,夺走他已经拥有的一切,阻断他与周围的关系,导致他对以前的兴趣爱好变得毫无感觉,最终自我封闭,不见任何人。
你想和别人谈谈精神病,却感到难堪,或者在克服恐惧、终于开口的瞬间发现,疾病会竭尽全力妨碍你。你越是对别人谈论自己的疾病,自己真正想要传达的内容就越像在空气中散开的烟雾一般消失无踪。
因此,我们必须齐心协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病。如今一方面有太多猎奇式的内容刺激着人们对精神病的兴趣,还有人散布令人恐惧的传言与误解,而另外一方面,不负责任的“没关系”式安慰,以及毫无根据的替代疗法也十分猖獗……现在,是时候齐心协力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了。我是患者,同时依然在某个地方继续自己的生活,我支持所有精神病人。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诉说,必须比现在获得更多的关注。
近来,消费“精神病”的语言热衷使用“心灵”这个模糊的表达。大家都称精神病为“心病”,但是大多数精神病人会对“心灵感冒”这种说法心存抗拒。通常的说法是,心灵位于胸膛部位。过去的学者们曾经对“心灵/精神”究竟是基于心脏还是大脑有过争论。但是,我们的感受、思考乃至身体活动,全部由大脑主管。身体生病时会感到悲伤,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会发挥得更加出色,这是因为大脑的情感区域与运动区域彼此相关。解释严重的精神病症状时,或许可以将其比作“重大物理事故所引发的症状”。我们会经历一系列的身体症状,比如身体僵硬、行动迟缓、不自主震颤、过度换气、痉挛等,并不只是“心理痛苦”“心理伤害”。
我们患者永远在苦恼如何控制、管理疾病,如何在生病的状态下与“疾病”共生。无论如何,希望本书的读者也按照字面意思把“精神病”理解为精神的“病态”。
精神病人 非蔑称,指代患有精神病的人。
精病 精神病的简称。曾是精神病的隐语,2018年以后在互联网上流行。主要用作蔑称,当事人也会用以自嘲。
精病er 患有精神病的人。由“精病”与表示“行为者”的英文后缀“er”组合而成。2016年之后开始通用,出现了“精病人”“精病者”等各种派生词。
病识感 对疾病的洞察力。拥有病识感时,患者会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并努力接受治疗。
发作 受精神病影响,行为能力遭到损伤的状态。症状加重或者恶化的非特定时间,称为“发作”。
神经症[1] 内部心理矛盾或者外部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紧张或人格变化症状。心理矛盾或者外部压力造成的不安可能是各种神经症的原因。在神经症中,常见的症状是感到不安的焦虑症。
精神病 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症状有妄想、偏执症、幻觉等,现实检验能力改变,引发认知与思维能力下降。
抑郁症 不同于暂时的心情低落,整个认知、精神、身体机能持续萎靡,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接受治疗。
躁郁症 精神科的正式名称是“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包括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双相Ⅰ型障碍、轻躁狂与抑郁发作的双相Ⅱ型障碍。本书同时使用躁郁症与双相障碍两种说法,因为“双相障碍”这个名称不能完全体现疾病特征、疯狂发作等患者经历,可以通过“躁郁症”进行更加直观的解释。
躁狂 主要特征有过度亢奋、睡眠欲求减少、语言迫促、思维奔逸、注意力涣散、对未来计划多而不切实际、社交活跃、性欲增加、沉浸于危险与破坏性行为、肢体动作增加等。这些症状对社会关系或者工作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或者给自身、他人带来危险,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损害。
分裂情感障碍 主要症状既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又符合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且持续出现。其特征是明显的精神分裂与抑郁或心境障碍并存。
精神分裂症 在韩国又称“调弦病”,这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同时具备几个共同特征的疾病群,会广泛引发思考、情感、知觉、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症状。患者语言支离破碎,妄想幻觉等持续不断,导致社会机能低下。
人格障碍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行动、思维与感受。个体的这种倾向统称为“人格”。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在现实与社会中,面对各种状况时出现功能障碍或问题的现象。
人格障碍具有多种特征,很难统一说明。患有人格障碍的人,感知自己言行的方式与他人不同,思维经常偏离周围情境,人际关系面临困难。然而,由于人格障碍的特殊性,很难明确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问题。
人格障碍的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意识,很可能与周围的人产生矛盾,导致心理压力,通常不会听取他人的劝告,认为没必要接受治疗。人格障碍十分复杂,目前根据其相似的行为特征分为A、B、C三组。A组包括偏执型、分裂型、分裂样人格障碍,B组有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与边缘型人格障碍,C组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与强迫型人格障碍。
初发 疾病显露出来,初次出现。
缓解期 疾病缓解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而言,缓解持续五年,即判定为治愈(完全缓解)。一定程度的缓解至少持续几周以上,才可以称之为进入缓解期。在缓解期,医院会调整生活和治疗目标,以便患者自主管理。
断药 中断服药。未与医生商议的断药,会因药物特性出现撤药症状、精神依赖、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因此,如果想要中断治疗,一定要先和医生商议,逐渐减少服药量。
躯体化障碍 精神、心理压力或者矛盾引发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却找不到医学方面的病因。
复原力 个人遭遇逆境、心理创伤、威胁等压力时,表现出积极适应的活动过程,重新恢复的倾向。
[1]神经症是一组以恐惧、焦虑、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的轻度精神障碍。目前这一概念已从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中去除,这类疾病被肢解为7种不同的精神障碍(本书中的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者和审校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