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关中诗
关中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咸阳市旬邑县出土的大象犀牛化石。证明大约300万年以前,渭北高原一带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图为黄河剑齿象化石,侧后为板齿犀化石。2021年4月24日摄于旬邑大象犀牛化石馆)
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西安市临潼区出土。2020年9月1日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尖底瓶,西安市东郊出土。图片来源:半坡博物馆官网
尖底瓶,淳化县城关镇出土。2016年9月2日摄于淳化县文博馆
尖底瓶,宝鸡市金台区出土。2020年9月1日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历年来的各种考古成果,提供了不少实证材料,诸如咸阳北部旬邑县境内的目前世界上个体最大的黄河剑齿象化石以及犀牛化石、西安市东部蓝田县境内的蓝田猿人遗址、西安市东郊的半坡文化遗址、铜川市耀州区的石柱塬遗址、渭南市大荔县境内出土的大荔人文化遗物、宝鸡市岐山县出土的鱼家山旧石器文化遗存,等等,都证明了关中地区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状态。而且,如西安市东郊半坡遗址发现的著名的红陶尖底瓶,在渭南市澄城县、宝鸡市金台区、铜川市耀州区、咸阳市淳化县等地也有同样的考古发现。这些,都证明了远古时期关中地区丰富而先进的人类文明活动。
本书题为“关中诗歌图志”,那我们关注的起点也就从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开始。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关中地区,正是周王朝的发祥地,也是中华诗歌的发祥地。而先秦的关中诗,几乎可以这样表达:《诗经》中的关中。
周原遗址,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于2019年4月25日
《诗经》中,有多篇作于关中或反映关中地区的作品。
据学界研究,《周颂》为西周时期的作品,产生于西周首都镐京(今属西安)一带。《大雅》中的作品,以其都是出于统治阶级不同阶层士大夫乃至巫史之手,其产地不外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西周之镐京及其城郊周边地区。《小雅》除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西周镐京之外,另一部分作品,大致在周王朝东迁之后,出现于东都洛邑(今洛阳)及其城郊周边地区(1)。就是说,《大雅》皆是关中地区的作品,而《小雅》的绝大部分也是关中地区的作品。
至于十五国风,“豳风”“秦风”等多作于关中地区,反映了当时丰富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