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向未来敞开自己
康至军
“12个德鲁客”创始人
“复盘”源于联想,名满天下。沈磊兄是复盘方法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主持过数百场复盘会,学识精湛、身经百战。本书真正是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将多年来积累的‘干货’和盘托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与沈磊兄是淡若水之交,见面很少,因为崇尚专业而惺惺相惜。作品完成之后,沈磊兄寄给我试读,并嘱我写点推荐的文字。这是我不能胜任的,但想着可以先睹为快,于是应承了下来。取到书稿之后,从前言起,一口气读到了最后,酣畅淋漓。通读过后,觉得囫囵吞枣太过浪费,于是又精读了两遍。越读越羡慕:写得太好了,如果是我写的该有多好!推荐的文字不好写,而且似乎没有必要。但既然有机会抢先读,就分享一点心得,为后来的朋友搭一块垫脚石。
《复盘》特别“饱满”。很多书籍要么流于大而化之,要么流于细枝末节。《复盘》既有对复盘本质的解析,也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经过实战验证的复盘方法论,书的最后还分享了精彩的复盘案例,实现了“理念—工具—案例”的贯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管理类书籍,百里挑一。
“别人家的复盘会是怎么开的?”
喜欢看实践案例的朋友,可以先看第三部分。书里不仅提供了3种类型的复盘会的精要片段,并且在附录中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案例。除了这些案例之外,7位企业家的复盘实战心得(见第10章“3个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尤其过瘾,烟火气十足。
“以前做得比较粗糙,有没有专业的方法?”
喜欢方法论和工具的朋友,可以先看第二部分。书里提炼了复盘模型,包含5大步骤和5个原则,缜密、简洁。5大步骤注重逻辑,源自复盘的本质,同时明确了每一步的核心内容,可以有力指引实践。5个原则强调内在文化,明确了参与者应当具备的5种基本态度,可以指引“心法”的修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对5大步骤的说明是极其专业、详尽的。基于数百场实战的打磨和沉淀,每个步骤的内容都指向了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并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建议,可谓拳拳到肉。沈磊兄举重若轻,书中既有对实战经验的提炼,也呈现了精湛的专业修为,旁征博引,不失学术和专业味道。
“复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喜欢探究本质的朋友,可以从第一部分读起。当然,也可以读完第二、三部分之后,再回到第一部分。复盘的本质很简单,“就是对‘预期—结果’的比较”。但正如书里引用的达·芬奇名言,简单是终极的复杂。尤其是通读全书并对照自身经历深入反思之后,相信每个人都有对复盘本质的独特体悟。
以上算是简要的阅读指引,接下来说说我自己的心得。我读的时候几乎每页都做了标识,限于篇幅,只谈一点。关于复盘的本质,书里的这段话尤其让我心契:
我们之所以应该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复盘,是为了通过复盘刷新认知,打通主观设想与客观世界的链路,并通过新认知铺设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将未来的事情做得更好。因此,复盘虽然面向“过去”,但是在以进行时的姿势观察、捕捉和开创“未来”。
复盘是面向未来的。它不仅是指总结过往、沉淀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更是打开自己以更好地拥抱未来。面向未来最有效的方式,恰恰在于诚实、有效地复盘过去。
通常人们总是认为,摆脱过去才能拥抱未来。但复盘过去,恰恰是为了摆脱过去。这两个过去是不同的。复盘中的“过去”,是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以及不同人眼里的不同“事实”和“真相”。要摆脱的“过去”,则是我们过往的不当认知。听起来稍有点绕,容我慢慢展开。
我们天生主观。自认客观,是一种幻觉。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中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他说大部分关于决策的书都这么写:首先,找到事实。但是,决策不是从事实开始的,而是从“自己的观点”开始的。
作为人,我们无法摆脱自己。我们有避免不了的喜好和视角,而且总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爱“事实”的习惯并不值得炫耀,因为我们会很自然地收集那些符合自己既定结论的“事实”。沈磊兄在书中说得很形象:通常我们认为这是在“实事求是”,其实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因此,不如爽快地承认自己是主观的,然后直面现实: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未来的判断,总是受制于过往的经验和价值观,因而是极其有限的。未来很容易沦为过去的延长线。
面向未来、开创未来,关键在打开自己。
我们无法摆脱自己、摆脱主观,但可以不断打开自己,向未来和更多的可能敞开。复盘是打开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事实有三类:我们眼里的“事实”(通常我们都是言之凿凿)、实际发生的事实、别人眼里的“事实”。在有效的复盘当中,三类事实的激烈“冲突”会帮助你打开自我和刷新认知。
人总是沉湎在自己的想象当中。德鲁克在他的书里举了个例子: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坚信,自己的时间均匀地用在了三个方面:与高管互动、与重点客户互动、参与社区活动。如实记录了6个星期之后,他发现自己几乎没在这三个方面花时间。那三个方面都是他自认为应该花时间去做的事情,“于是一贯‘乐于助人’的记忆就那样告诉他”。也许是因为是车间基层员工出身,他实际上把时间都花在了跟单、催促生产等事务上,反而干扰了工厂的正常运转。
因此,书中将“梳理过程”置于“回顾目标”之前作为复盘的第一步,真正是从实战经验而来,让我读时忍不住击节赞叹。“我们首先应尽可能地呈现实情和真相,而不是在真相还未搞清楚的情况下,就立刻陷入想象的世界,做出各种假设和推理。”
我们还应该善用别人眼中的事实。
非常赞同沈磊兄在书里对“盲人摸象”的新解释:它并不是提醒我们要避免犯盲人那样的错误,而是揭示了一个惨淡的现实——实际上,我们跟盲人没有任何区别。即使在最熟悉、最有经验的领域,我们的所见所知依然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了解事情的全部。
那些不同观点,甚至反对意见,不一定是我们的对立面(而我们总是瞬间生成这样的评判),而极有可能是揭示了复杂事物的其他侧面。通用汽车的传奇CEO斯隆先生还因此提出了一条原则:没有不同意见,就不做决策。
关于善用别人眼中的“事实”,书中有关“基本归因谬误”(见第3章)的段落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假定你驱车赴约,因为出发得晚快迟到了,所以在路上连续并道超车。看到这一情形的人难免有“此人毫无耐心、车品太差”的愤慨。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事人的行为往往源于情境,而旁观者更容易将其归结于人的品格!察觉和减少一些对别人的主观评判,是打开自我时最重要的事情,这在有效的复盘当中可能会自然发生。
向未来敞开自己,而非抓住未来。
《复盘》刷新了我对过去和未来之关系的认知。忙不迭地舍弃过去,恰恰让我们无法拥抱未来。善用过往的经验,才能真正地跃向未来。通过有效的复盘,可以“刷新认知,打通主观设想与客观世界的链路,并通过新认知铺设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人们对未来的焦虑,表面看是VUCA带来的,实际上源于对确定性的本能渴望。我们无法抓住一个确定的未来,唯有拥抱不确定的现实,带着健康的、建设性的焦虑,向未来敞开自己。这是真正的自由,对我们而言也是挑战。有一位智者提醒我们:“我们常常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衷心感谢沈磊兄贡献了这部真诚、专业、饱满的作品,诚挚推荐。不要错过《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