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打家具
白归砚此时侧对着他们,手里握着茶盏,眼睛望向院落外的枯树枝丫,神色是温和的,浑身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气。
几乎是院子里刚响起脚步声,白归砚就回头了,第一眼就瞧见了软萌的小团圆儿,他眸中有些讶异,他记得这个小姑娘。
团圆儿也很自来熟地同他打起了招呼,“好久不见呀。”
白归砚愣了愣,点点头,属于少年深沉的嗓音响起,“需要什么?”
团圆儿,“我听那边杂货铺的掌柜说,你们这里也接木匠生意对吗?我家要盖房子,需要打一批家具。”
白归砚点点头,又问:“什么样的。”
团圆儿知道他话少,上次来就没说过几句话,只暗叹他真是个冷漠美少年,便自己说了起来,
“我要打三张新床,要大,样式就按镇子上时兴的来。柜子么要四个,椅子桌子按六个人的配套……”
她要求是很多的,原先家里的那些家具早就烂的不像话了,干脆全扔了换新的。
不光要桌子椅子这种基本家具,她还要了个贵妃椅,摆放在院子或者堂屋里,以后就能随时随地睡觉啦。
洗澡桶她也要了两个,一大一小,哥哥弟弟是男子,共用一个大的,她是小姑娘用一个小的。
剩下的团圆儿暂时没想起来,不过基本的有了,日后再慢慢添置就是了。
团圆儿说完,看着站直在面前的漂亮少年,面上仍然是一片波澜不惊。
嗯……也不知道这个哥哥他记住没有。
白归砚就站在她面前,自然注意到她那怀疑的小眼神,嘴角忍不住勾了勾,“我记住了。”
被戳中心思,团圆儿讪讪地笑了笑,“那定金是多少?”
“二两,交货付剩下的。”
白归砚报了一个数字,团圆儿二话不说就掏钱了。
牛大壮惊了,目瞪口呆的看着团圆儿付钱,然后跟着白归砚选木材。
心中感慨万分,娘嘞,现在的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掏出二两银子吗?
而且!他刚刚好像依稀瞧见那孩子钱袋里有几张银票!!!
这得是多少钱啊!
团圆儿在忙,他也不好这时候追着瞎问,只好抓住在场唯一一个程家人——程三郎,“三郎,你不去劝劝,二两银子说给就给了?也不考虑一下的?太草率了吧?我看村里的木匠才收五百文定金呐!”
这在三郎眼中就不是个事儿,他家可是有好多个二两银子呢。
也豪迈地说:“我阿姐草率不是一两天了,大壮哥不必放在心上。”
“…………”
李大壮:“!”
服了,他是大写的服了!
总之家具的事团圆儿就这么草率的定下了,敲定了做木材的木材,又敲定了送货的时间,团圆儿才离开打铁铺。
一出铺子门口,李大壮终于忍不住了,趁着四下无人,他压低声音问:“团圆儿啊,你这会不会太草率了,那可是二两银子啊,你也不再想想?而且刚刚木材你选的啥样的?我跟你说,做家具可不是小事儿,你不如再让村里的木匠看看?”
不是李大壮多嘴,主要是受了程大郎之托,要看着这两个孩子,这是他兄弟的妹妹,他肯定要多关心多问。
那少年郎看起来年纪颇小,怎么可能有好手艺?
要知道做家具这事儿可不小了,在普通人家里,打一套家具可比盖房子重要多了。
毕竟房子过个几十年可能要修。
但是家具打好了,那可以传承好几代人了呢,马虎不得。
“我知道的,大壮哥。我这定钱都付了,若是现在不要了,钱可退不回来了。上次来这的时候,这家铺子的掌柜的还挺好的,是个有手艺的老师傅。日后家具打出来不结实,那我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对不对?大壮哥,你就放心吧。”
团圆儿知道李大壮是担心她被骗,小小的眼睛弯成了月牙,不知道为什么,她还是挺愿意相信那个漂亮哥哥的。
这就是颜值的力量。
李大壮听她这样讲,倒是放心了一点,原来这个铺子不是那个少年郎的,如果有老师傅在,那就没多大问题了。
但李大壮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嘟囔了一句,“村里的木匠都才收五百文,他这二两银子也太多了。”
团圆儿乐了,“大壮哥,那是因为村里人打家具都是一张桌子一张椅的,也没有人打全套的家具呀?我觉得二两银子不算多了。”
李大壮沉思,嗯,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总之,团圆儿这一手土豪般的作风,还是把李大壮吓得不轻。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要是有人托他看顾小孩,他可不愿意了,现在的孩子都太变态了,显得他有点……废?
程大郎从镇守府出来,听说了这事儿后,也没多大反应,只是笑着说:“我家团团心里有数的,二两银子就二两银子。”
李大壮:“…………”合着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个没见过世面的。
大年初一就这么悄然过去了。
年初二是外嫁女回门的日子,村里的大媳妇儿小媳妇儿都纷纷回家探亲去了,而嫁出去的女儿也都陆陆续续回来了。
因此,村里多了许多生面孔。
而团圆儿家即没有外嫁女,也没有儿媳妇,自然就都闲在家里了。
倒是三郎下午出去了一会儿,回来就带了个消息,程小姑回来了。
不是自己回来的,而是带着那个五十多岁的读书人。
据村里人的说法,程小姑一改以前的寒酸,现在浑身上下穿的都是好料子的衣裳,还带起了银首饰,在村里晃了十几圈,怕没人瞧见似的。
团圆儿就当个乐子听听,该吃吃,该喝喝,也没去在意,她现在日子好过了,巴不得离老程家远一点。
大年初三,外嫁女们都回去了,儿媳妇们也都回村了,但团圆儿听李大壮说程小姑和那个读书人还没走。
她蹙了蹙眉头,也没说啥,尽管她不喜欢老程家的人,但村里又不是她家管的,人家爱待多久待多久呗。
直到大年初六这一天,团圆儿才不得已的出门了。
农村人日子过得无聊,过完初六就算是过完年了,歇也歇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