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新征程:“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内涵的演进与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最早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的,强调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提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过去了,新发展理念怎么样?实践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新发展理念太重要了,很管用。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郑重回答了处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中国“实现什么样发展、怎么样发展、为谁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古人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出特色。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对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面临的环境深刻变化

与“十三五”期间相比,“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更长时间,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西强东弱”是存量、是历史,“东升西降”是增量、是未来,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增强我们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回旋余地。

从国际层面看,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已然形成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方面,“十三五”开局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保护主义只是出现了抬头的苗头,但到“十四五”开局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少数国家奉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随意脱离全球化、区域化组织,在全球肆意挑起经贸摩擦,已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实质性威胁。经济复苏方面,“十三五”开局时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即使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但仍在缓慢复苏进程中,但到“十四五”开局时,国际上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经济“深陷泥潭”,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球治理变革方面,“十三五”开局时虽然也受一些掣肘,但总体向合作、开放、包容转变,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到“十四五”开局,非经济因素的冲击越发明显,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诸多非经济因素冲击,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困境,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变化。

从国内层面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不平衡方面,各领域、各区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比如产业发展方面,尽管有些领域已位于世界前沿,处在领跑状态,也让我们更加充满自信,但是盘点下来,更多的是处在中低端,处在跟跑状态,有的距离还有些远。区域发展方面也有不少难题,传统的东中西部差距依然存在,新的南方北方差距开始显现,有些区域不仅人才外流,还出现了人口的外流;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2019年基尼系数为0.465,仍高于0.4的国际警戒值;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如何建立不返贫的长效机制成为新课题。不充分方面,2019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0262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29美元,更低于发达国家动辄4万美元甚至更高的水平。要实现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扎实的明显进展方面,仍面临很大的挑战;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次中美博弈,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刁难打击,暴露了我们科技“卡脖子”的严重问题。其他如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短板突出、弱项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奋发图强。

二、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关注内涵的演进深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它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演进深化,要高度重视。

“创新”突出了全局核心地位下的科技自立自强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论是在“十三五”时期的国家发展全局中,还是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创新都占据核心地位。“十三五”时期要求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这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总体要求。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摆在第一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创新提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是基于我国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协调”突出了持续健康要求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统筹发展与安全。协调发展通常包括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这是“十三五”时期协调发展理念的具体部署。“十四五”时期的协调在此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鉴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基于把握发展和斗争主动权的考虑,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问题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安全屏障。

“绿色”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三五”时期,绿色正式成为一种发展理念。“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都从绿色低碳、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在新发展阶段,更加强调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比如在“十四五”时期,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比如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此,更加强调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更加注重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发力,更强调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

“开放”突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十三五”时期要求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从战略布局、开放体制、“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十四五”时期则要求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再是单纯地引进来和走出去,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水平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是立足国内大循环,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服务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与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连。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高水平的改革的互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共享”突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质下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体现在时时刻刻。“十三五”时期,重点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要求更高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要求,希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重价值导向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关注其内在的价值力量和精准的指向特征。

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其根本宗旨体现的是坚定的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就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发展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诉求。我们在发展中处处想着人民,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事情。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这说明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更加尊重客观规律,更加实事求是,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扎实实地推动共同富裕。

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体现破解现实突出问题的实践精神。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考验,必须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增强其针对性。在应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美国对我们的遏制打压全面升级这三重严重冲击的背景下,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十四五”期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化解挑战与矛盾。关键是要求广大干部树立全面系统的观念,克服单打独斗思想,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不搞“急就章”,避免“一刀切”,政策不能只是挂在墙上,要切实抓好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提高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增强责任担当。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更为增强,从大国走向强国将释放出更大的潜力和引领力。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就要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要深刻认识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这就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局面越是复杂严峻,就越要用好新发展理念这根指挥棒。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及时化解矛盾风险和推动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大开放、更为安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