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诸葛亮传》改稿谈

叶雄

自去年10月起,到今年4月,历时近六个月,我终于把旧作《诸葛亮》(重版后更名为《诸葛亮传》)的画稿修改工作完成了。这次修改工作极为艰辛,其工作量之大超出我的预料,也出乎出版社的意料。本来,出版社要求我在2019年底前把《诸葛亮》修改完成,2020年3月要出书,但当我着手修改第一册后马上发现,这个进度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诸葛亮》是我在三十年前画的作品,那个年代的连环画小人书正处于热火朝天的状态,全国各个出版社都在大干快上连环画小人书项目,创造出了连环画小人书出版历史上的又一个高潮。那时候各个绘画领域里的名家都加入画连环画小人书的创作队伍中来,各种连环画风格纷呈,流派云涌。无论油画、国画、装饰画、儿童画、木刻还是剪纸,都能成为连环画小人书的创作手段。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他们带动了连环画创作,确实让连环画增光添彩。人们都以为连环画将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了。

然而,转瞬间,连环画崩盘了,就像股票那样,很快地跌入了低谷。大量的连环画小人书积压滞销,变成了库存,吓得出版社再也不敢出版新书。自此,连环画再也不是香饽饽了,连环画小人书的寒冬来临了。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自然有很多,但连环画小人书的创作指导思路失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连环画小人书一味大干快上,只讲数量,忽视质量,连环画作品由此丧失了可读性,我称之为连环画小人书的自残行为。我的《诸葛亮》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在看来虽不至于那么不堪入目,但是也免不了受时代的局限,受到当时不良风气的影响。坦率地讲,今天当我拿起当年的这部作品,不禁汗颜。

幸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提供了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让我能够对自己三十年前的作品加以修订,弥补当年的谬误。

当我翻看原来的画稿时,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当年画《诸葛亮》的时候,在绘画风格上我特意强调写意,不重形似,因此走笔太快,画面气势是有了,可是落笔的线头太多,就像做好的一件衣服,拎起来一看露出来很多的线头,实在不雅观。因此,第一个要紧的事就是修掉那些讨厌的线头。在保持气势的前提下,我把错综复杂的线头一一去掉,有的地方交叉线条太多,就需要重画。六百多幅的图画要修掉多余的线头,这个工作是十分艰巨的。

人物形象是这次修订工作的第二个重点。既然我有机会可以把作品打磨一番,对人物的造型自然要分外注意,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更是我要重点琢磨的。诸葛亮从开场的一个青年人,经历了隆中出山、出使东吴、联吴抗魏、南征孟获、六出祁山等诸多事件,随着年龄的变化,阅历的增加,形象自然由盛而衰。我要把人物的这种形象变化过程强调出来,以此来进一步强化诸葛亮这个主题人物的塑造。至于其他人物形象,也在这次修订中得到了加强,无论外形或者内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修订《诸葛亮》想开去,我对连环画小人书有了更多的想法。连环画小人书三十年来一直萎靡不振,常常有人提出疑问:“我们的连环画小人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什么时候能够东山再起?”

可以回顾一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小人书经过老一辈连环画家的努力,终于出现了《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十五贯》《地球的红飘带》等一大批艺术性极高、阅读性极强的作品,把连环画小人书的地位提升到了和油画、国画、版画同等的地位,这是连环画艺术的大发展时期。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倾注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对连环画艺术的虔诚造就了这些殿堂级成就。反观八十年代末,拿当时创作的连环画小人书来与之相比,反差何其大!老一辈连环画家的作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琢磨,幅幅精品、件件佳作;而八十年代末的小人书创作则走向了反面,粗制滥造、滥竽充数之作泛滥。就是这样的小人书把连环画从艺术的殿堂里拉下了马!现在要问怎么才能让连环画小人书重新振作起来,首要的问题就是把连环画小人书的绘画质量搞上去。有了高质量的艺术品,才能吸引读者来看连环画小人书,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怎么样让画家安下心来创作出高艺术性的连环画小人书,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如果,我们现在能给连环画艺术家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花几年的时间来琢磨一部连环画小人书,而且,这部连环画小人书还要是一部题材吸引人的原创作品,而不是炒冷饭,嚼别人的馍馍!这样一来,这部连环画小人书怎么会不吸引读者?这样的作品怎么会不进入艺术的殿堂?因为以往已经有成功的例子摆在那里了,就看谁能够迈出这一步。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全世界的连环画读物都发展得很好,唯独我们这里的连环画读物奄奄一息,这是极不正常的!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发挥工匠精神,把连环画小人书这篇文章做好,跟上时代步伐,让读者看到想看的连环画小人书,我相信连环画小人书必定会重新火红起来。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连环画已经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叶雄

2020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