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研究对象来说,社会史研究的最小单元是家庭,进而扩大到性别集团、职业集团、社会集团等。通过对社会史的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特定社会、特定时期的社会现状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其他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文化传统相近的中日两国是在近代以后才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但认真进行社会史的考察,会发现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从很早开始就显现出某些不同。大和时代的日本,孱弱的皇室与强大的豪族并存,实施族制集团式统治,以身份等级制度维持社会秩序,可以说日本在大规模吸收隋唐文化之前已经形成了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格调。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后,日本人为改变本国的落后面貌,竭诚效仿隋唐时期中国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创造了奈良时代日本文化的繁荣。但是,大化改新后及律令时代对中国制度的模仿,并未改变旧有秩序及传统的根基。从平安时代起,日本社会逐渐脱离唐文化影响,与它原来钟情的中国制度与文化渐渐拉开了距离,回归传统的倾向日益明显。虽然与中国在文化上的联系仍在继续,但从社会发展道路上却与中国渐行渐远,越来越接近欧洲社会,进而奠定了近代以后“师徒关系”转换的社会基础。
在几十年的日本史教学与研究生涯中,我选择从社会史的视野考察日本,即探讨日本文化的风土——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人群状况,分析日本历史上社会结构的变化及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研究日本社会史,会发现日本在社会组织、社会集团、社会控制、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区别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特征,表现在皇权衰落、贵族政治、族制集团式统治、身份等级制度等方方面面。尽管日本历史在不同阶段一直处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但无论日本人怎样吸收外来文化,都不曾动摇日本社会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些固有特征一直影响日本历史过程的始终,并对日本的国民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基于上述认识,选辑数十年研究生涯中发表的34篇论文(即书中各节)而成,能够忝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第四辑《南开史学家论丛》,倍感荣幸并致以衷心的谢意!此次论文收录时曾做了一些修改,但书中仍难免有疏漏与谬误之处,敬请学界同行与读者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