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又名巩祚,字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龚敬身、父亲龚丽正位居要职,外祖父段玉裁是乾嘉时期著名的古文字学家。
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龚自珍自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学,并立下高远的志向。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却屡屡受挫,直到三十八岁才考中进士,并且由于不擅长馆阁体书法,失去进入翰林院的机会,只担任过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官职。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此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各地农民纷纷组织起义,西北边境爆发严重的民族冲突,外国商人私自将鸦片运到中国贩卖……他敏感地意识到清王朝正在步入“衰世”,于是积极地向朝廷建言献策,呼吁在新疆设立行省,移民实边;又倡议加强海禁,抵制鸦片输入。他还向刘逢禄、宋翔凤等人学习公羊学,希望能够实施政治变革。同时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精心钻研西北史地之学,筹划编纂《蒙古图志》。
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对清朝政治产生丝毫改变,反而因为喜欢议论时政、臧否人物而背上了“狂生”之名。
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他辞去官职,独自一人离开北京,两个多月后回到家乡杭州。又于同年九月回京迎接亲眷,十二月举家回到昆山羽山馆。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回忆平生经历,写下三百多首诗歌,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两年后,他在丹阳云阳书院因病去世。
龚自珍一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文学上却取得辉煌的成就。他的文章“文字骜桀,出入诸子百家,自成学派”(《清史稿·文苑传·龚巩祚》);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有的瑰丽古奥,有的自然清丽,有的奇诡生僻,有的平易浅俗,其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