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1章 大儒

于此同时,李逸的这两篇文章也随着报纸传入到了更多的人手里。

官员,农民,商人,工匠,清流,当然也包括兴安伯等一群人。

不过因为各个人群的立场与理念不同,大家关注的点也不同。

官员与农民更关注的是李逸的第二篇,关于新的土地政策的文章。

在这片文章中,李逸提出了土地民有,而朝廷代管,以及耕者有其田的概念。

天下土地为天下人所共有,而朝廷便是通过天下人的授权,管理这些土地,并将之分配给土地的耕种者。

任何个人间的租赁,买卖皆为非法,朝廷不予承认。

对于这些内容,各方的关注点也同样不同。

官员思考的是,这样的制度是否真能够抑制兼并。

以及一旦具体操作,还有施行之后对朝廷会有什么影响。

商贾和工匠则关心,他们有没有分配权。

农民则是欢心鼓舞,同时又关心具体怎么分配,每个人能分配多少。

不过目前李逸这篇文章还只是提出了概念,并没有具体给出分配方案。

具体方案还需要朝廷讨论之后,才能推行。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必然会是接下来土地政策的指导方针。

于是各方,包括各地的农会也都代表农民上书,纷纷发表意见。

最终这些意见都被汇总整理,放到了皇帝和李逸的案头。

而于此同时,一众残存的清流官员却对李逸的第一篇文章大发议论,甚至直接上书批驳李逸这是在乱人心,有违圣人之道。

如今在京畿朝廷之中,最后的清流砥柱大概就是太学博士韩式,与礼部侍郎王匡了。

这二位基本都是耄耋之年的饱学之士,因为有修为在身,所以身子骨倒是都还坚朗,可是不管是在张翰时代,还是如今,两人基本上都是在士林德高望重,但在朝堂却没有什么权利。

过去是因为他们不肯趋炎于张翰,因此自然无法掌权。

如今,皇帝对他们倒算是尊重,但他们的思维却也和皇帝与李逸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再加上本身除了道德品质之外,也确实没有什么实干的能力。

皇帝和李逸自然也不可能让他们真正参与朝政。

而两人自从皇帝亲自当政之后,也都很低调,并不像其他清流一样总是喜欢指手画脚。

但这一次,看到李逸的文章,两人却都坐不住了,亲自到乾兴殿拜见皇帝。

皇帝虽然没有重用这二位,但是也不敢慢待。

毕竟这二位可是真正的当世名仕,士林泰斗。

另外当初在张翰当政的时候,清流能够始终独立于丞相党与大将军府之外,这二位也是有功。

皇帝也还是比较敬佩两人的人品德性的。

“陛下,自古以来,权来自于名,名来自于位分,位分来自于纲常礼法。

纲常若乱,礼法则无可立。

礼法不立,则名分亦无所存。

是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

所谓天子者,受命于天,代天牧民。

若天子不再受命于天,那么何为天子呢?”

这两位不愧是儒学大家,一句话就说出了儒家的根本核心。

什么忠孝仁义,根本就是所谓的纲常,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纲常确定礼法,以礼法确定等级尊卑,是所谓名分。

由这一级一级的等级确定了权力的合法性。

但在这所有的尊卑关系中,其他的都好说,基本上都是宗族礼法的延续。

只有君权的确定是虚构的。

父子是通过血脉确立的。

师生是通过传承确立的。

那么君臣是从哪确立的,凭什么你就是君?

儒家的最大作用就是解决了君为什么为君的问题,那就是天命。

而李逸现在却要否定这种天命,这在这些儒家的门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胡闹。

也是在断他们的根。

甚至他们的观点,朝中不少人也都赞同。

不过皇帝和李逸听到他们的话,却下意识的对望了一眼,都有些失望。

事实上在此之前,李逸和皇帝就把这个问题不知道讨论了多少次了。

两人的问题实在没有什么新意。

也没用李逸开口,皇帝便微微一笑道:“两位爱卿所言有理。

但朕却也有两个问题,不知两位爱卿,哦,还有在座所有大臣,是否可以替朕解答?”

王匡和韩式微微皱眉。

皇帝的反应实在是和他们预料中的不一样。

了一下,然后拱手道:“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很好。”

皇帝再次一笑,然后问道:“第一个问题,敢问两位爱卿,天空打了一道雷霆,有没有可能是上天示警?

第二个问题,朝中这个时候有三党。

一党为权臣,说这是上天示警,雷为刑法,意为天子无道,天子应该下罪己诏,应该退位禅让。

一党为保皇党,说这是上天赐福,因为雷主生发,正是万物复苏之兆,正表明陛下福泽深厚,大吉大利。

最后一党说,这什么都不是,只是普通天象,前两党都是在为自己牟利。

敢问二位朕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这……”

两人都神色僵硬,这是什么见鬼的问题。

皇帝见两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再次一笑道:“两位爱卿发现问题所在了吗?

如今的天下问题不在于天子是否受命于天,而在于天下世族都以解释天命来要挟于朕,稍微不顺他们的心,他们就动辄说什么上天示警。

他们口口声声说的是天命,但要的却是利益。

比如现在朝廷要推行均田,要让黔首有饭吃,这其中一旦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立马就能给朕整出一堆的上天示警。

如果朕不理会,他们就敢扶持一个新君造反,并且说朕没了天命。

那个新君才是天命所归,但事实上呢,不过就是朕给他们的没有那个新君给他们的多而已。

对此,两位有什么解决之道?”

“陛下言重了。

天下世族总是中正者多,奸邪者少!

只要陛下修德政,重礼法,自然……”

“什么是德政,把世族的田亩收回,分给百姓是不是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