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失误”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思维的错
“工作任务没完成,只能留下来加班了。”
“本以为大功告成了,却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不得不返工。”
“不小心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商谈会议的时间,导致与客户的关系疏远了。”
“一不小心误删了费尽心思做好的资料。”
我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类似的失误。
在职业生涯里,一直保持零失误的人,我觉得应该是不存在的。不过,的确有一些人在繁重的工作中,依然能够应付自如,且几乎不犯错,而还有一些人,不仅工作效率低,还经常出现失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呢?
当工作上出现多次失误时,大多数人会自责道:“我简直太没用了……”,强烈的负罪感导致情绪跌落到谷底。还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失误,不仅工作能力被低估,还丢失了公司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开始自责不已。
对这样的你,我有句话要说。
那就是,所有的失误,都是思维处理信息“机制”的问题,并不是你工作能力的问题。
容易造成“失误”的“大脑”的工作原理
我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一直致力于脑科学的研究,并且观察了数千名患者的“大脑”和“心理”的工作原理。通过研究经验,渐渐明白了“不容易失误的人的大脑”的工作原理。本书以脑科学为依据,将研究成果总结成了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松践行的方法。
● 注意力低下
● 临时储存记忆的空间不足,大脑的“工作记忆”功能下降
● 脑疲劳(大脑处于疲劳的状态)
● 随着年龄增长导致的大脑退化
本书基于我迄今为止研究过的脑科学证据,为大家讲解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失误的“四大原因”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写一本以“失误”为主题的书的理由
我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接触过很多的抑郁症患者,并从诊疗经验中获得了新的发现。抑郁症患者几乎无一例外的,在他们抑郁的早期阶段都出现过失误增多的现象。
“提前约好了要见面,我竟然爽约了。”
“居然忘记提交必须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的文件。”
“文件中出现小错误的情况增多了。”
失误会以类似于上面这样的形式体现出来。
在“抑郁症”的早期,随着大脑中提高注意力的物质的减少,必定会导致注意力和专注力下降。
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我又不是抑郁症患者,这些都跟我没什么关系”。
然而,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最了解”,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
即使你没有患上“抑郁症”,或者刚好处于濒临抑郁的“脑疲劳”的状态,实际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大多数人即使没有到“抑郁症”的程度,也很可能达到了离抑郁症一步之遥的“亚健康(还称不上患病)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有可能陷入“脑疲劳”的状态。因此,请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不要觉得事不关己。
换句话说,如果工作中失误增多,我们可以理解为大脑正在向我们传递出“大脑正处于疲劳状态”“大脑无法做出正常的判断和信息处理了”“如果这样下去恐怕会出大麻烦”这样的“警告信号”。
但是,你也不必恐慌。
如果我们能在前驱期回顾自己前段时间的身体状态,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以及出错的频率,就能够察觉到自己的大脑处于怎样的状态了。
有没有失误,可以说是疾病来临前的征兆(黄灯),是了解大脑状况的晴雨表。
如果我们能在“脑疲劳”的阶段就意识到“自己的大脑正处于疲劳状态”,并养成不失误、高效的用脑习惯的话,无论是谁都能够重塑健康的大脑,甚至塑造成更高层次的、充满活力的“绝佳状态”的大脑。
可以科学提高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大多数的失误是因为“大脑未充分发挥性能”引起的。正如“疏忽遗漏的过失”“粗心大意的失误”“常见的失误”“单纯的错误”等,正如这些词所表明的那样,我们失误的背后存在着“粗心”。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表现不佳,导致粗心大意,从而造成“失误”。
也就是说,失误并不是因为“你的工作能力低下”,也不代表你是“问题员工”。无论是多么能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脑的表现不佳,就会因此造成失误。有没有“失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才能。
想要消除失误,其实非常容易。只要平时就养成提高思维能力的生活习惯,让思维和身体保持“绝佳状态”,就会远离失误,让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无论是谁,都可以塑造“不易失误的思维”。
所谓“容易失误”,就是指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无法改变的。只要养成本书中所介绍的基于脑科学的用脑习惯,就可以将“思维的性能”最优化,那么,无论是谁,都能够塑造出“零失误的思维”。如果能改变大脑,我们的工作“质量”和“速度”就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输入”“输出”“思考”“整理”——如果能改变思维,失误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书将重点介绍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的4个运行模式,即“输入”“输出”“思考”“整理”,并为大家讲解在各个模式中防止失误的诀窍。
失误的原因,只有“注意力低下”“工作记忆力下降”“脑疲劳”“大脑退化”这4种。
在这“四大原因”中,“工作记忆力下降”“脑疲劳”“大脑退化”又是造成“注意力低下”的原因。
话虽如此,这四大原因却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
简而言之,它们4个是浑然一体的。
那么,为什么要将“原因”细分为4种呢?这是因为通过分解原因,可以便于我们找到更具体的应对措施。本书根据脑科学,将思维失误的原因分解成了4个部分,相比已有的“消除失误的书”,这本书会更加具体地介绍从根源上解决本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我真心希望大家通过不断地实践本书中介绍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养成零失误的思维习惯,能够拥有一个“清爽的大脑”,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