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体育媒体格局发生巨变
我所接受的教育,至少我从父辈继承的理念是,努力工作是生活中获得一切的关键。工作理念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我曾经认定无休止的努力工作会带来成功,甚至乐此不疲地认为无休止的工作本身就是成功。
——摘编自《轻松主义》
积重难返,不破不立
2014年底,我离开服务了8年的联想集团,加盟新浪网,任新浪网高级副总裁。在入职之前,杜红将新浪网的各个频道,从科技、财经、娱乐、新闻到体育,给我介绍了公司各方面的情况。
说体育时,杜红特别提到2014年9月从中视体育请来的阮伟博士。之前,阮伟单枪匹马带领中视体育做到一年十几亿元的规模。听得出来,当时杜红对阮博士和新浪体育寄予厚望。为什么不呢?我早年读过新浪网的历史,知道新浪网就是1998年从四通利方的一个互联网体育聊天室开始的。体育是当时新浪网除了新闻之外最重要的频道。
我本人也是新浪网的忠实用户。我从1999年开始养成一个习惯,到办公室后打开电脑,先查阅和回复重要邮件,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www.sina.com开始了解身边、国内、国际的大事。每到NBA的季后赛,我每天一定要看姚明所在的火箭队和科比所在的湖人队的最新消息,再看看新闻、比赛、评论等。当时我在中国惠普公司工作,惠普的宽松环境和人性化管理氛围让我把这个习惯保持了多年。即使2000年我离开中国惠普公司到美国惠普公司总部工作,也将新浪网设置为浏览器的首选网站,每天从新浪网看中国。这些习惯一直到我进入联想集团工作后才改变。首先改变的是查阅和回复邮件的习惯,我的联想手机上有了手机邮箱之后,每天的查阅和回复邮件工作就成了上班路上的消遣。而对于资讯的获取途径,还是选择新浪网。我不记得何时下载了新浪新闻App,它当时每天1 500万的日活用户(DAU)中,一定有我。新浪新闻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2015年加入新浪体育的原因之一。
新浪网的工作内容、节奏和联想大相径庭。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联想,一直是以“从干毛巾里拧水”的态度对待业务运营,要从12.6%的毛利中,拧出2.5%左右的税前利润(PTI),这让我总是担心毛巾不够结实。而以新浪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在2015年有60%以上的毛利,不过在这样的新型企业中创新和试错,对新业务的投入和机会的捕捉尤为重要。在联想工作,由于有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工作的核心是执行策略,兑现承诺。而在新浪网,则要“劳心”加“劳力”。由于公司管理架构清晰,部门规模不大,管理工作相对简单,向上管理和同级沟通的成本远低于其他公司。难的是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保持对产品和技术的敏感,以及对发展方向的判断和把握。
2015年初,新浪移动正在调整业务策略,由于我的加盟,年度计划被拖到2月才开始逐渐形成。1月底,新浪网和微博的高管一起到海南开年度规划会议,由各个业务负责人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曹国伟汇报年度计划。曹总的英文名是Charles,新浪内部都称他“老查”。我知道后心里凉了半截,我的英文名字是Arthur,不会被叫成“老阿”吧。老查带领新浪网推出微博,并于2014年成功让微博在美国上市,我还参加了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举办的欢庆酒会。我当时作为联想的首席市场官,第一次见到了新浪微博的首席执行官王高飞。后来高飞成了我的老板,他的微博名字是“来去之间”,所以公司内都称他“来总”。当晚杜红(我们都叫她“老杜”),还将安踏的首席执行官郑捷介绍给我。后来新浪体育和安踏的夏奥、冬奥等重大合作都得感谢郑总的支持,这是后话。而2014年刚刚上市的微博还处于亏损时期,远没有2018年如日中天的光景。
2015年1月的海南会议,让我第一次有机会了解,包括微博等兄弟公司和频道的业务策略和进展,而其中最“奇葩”的业务汇报是新浪体育。当时新浪体育还是新浪网的一个频道,所以由频道的内容负责人和频道总经理阮伟共同参会,共同汇报。但很明显,由于内容负责人和阮伟的思路截然不同,所以两个汇报之间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和业务的相互支撑,包括我在内的一屋子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中间茶歇时,我找到老阮,问他怎么回事。老阮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地吐出一串烟圈后才幽幽地说:“积重难返,不破不立吧!”我承认,这是相当高深莫测的答复,看来新浪体育有些状况。之后的两天,会议都在紧张的业务讨论中进行,我也就没去深究体育的问题,心想,毕竟老阮是体育方面的专家,有他在,新浪体育一定没问题。
两个月后,老杜找我谈事,但是没有约在公司见面,而是约我到丽都商圈附近的一家酒吧喝一杯。我和老杜都喜欢红酒,第一次一起喝酒是在2012年,当时我刚从联想新兴市场集团被调回联想中国区任首席市场官,任职后约见的第一个门户网站就是新浪网,由此我认识了老杜,还一起喝了一瓶加利福尼亚红酒。我和老杜很谈得来,但是联想在新浪网上投的广告并不多。当时的互联网门户竞争日渐激烈,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凤凰等在门户广告业务上都大同小异,难分伯仲。各个网站向我推荐的网页广告价值,都是以千次曝光成本(以下简称“CPM”)、点击均价(以下简称“CPC”)和点击量(以下简称“CTR”)为核心指标,而这些指标日后又成为我向黄金联赛广告主推荐黄金联赛的关键。真可谓造化弄人!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3月的北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迎春花和海棠花的味道。落座后我点了一支罗伯特·蒙达维酒庄出品的赤霞珠。我一直喜欢加利福尼亚红酒的直接和热情。老杜也是位说话直截了当的老板,“你觉得新浪体育怎么样?”我被问得有点晕。我平时很少关注体育方面的业务,除了海南年度会议中的一点印象,还真说不出新浪体育的所以然。虽然我热爱体育运动,在高中时代打过篮球,是校队的主力控卫,又从2000年开始跑步,到2015年时已经跑过十几个马拉松和超过100个半程马拉松,但是,我对新浪体育还是一无所知。
一个小时后,我第一次对新浪体育有了一些了解。2015年初的新浪体育作为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体育媒体,手握一副好牌。从NBA全部互联网视频版权,到中超、英超、西甲、意甲、高尔夫、网球、F1,甚至马术等各类体育赛事视频版权,新浪体育据此形成版权视频编辑、内容建设、流量获取、视频广告变现的业务模式已经发展10年,非常成熟。大客户中,既有宝洁近1亿元年单的赛事直播贴片广告投放,也有几乎所有全球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的各种千万级投放,新浪体育的地位稳如泰山。在竞争方面,新浪和腾讯在积极争夺NBA2016—2020年的视频版权。当时的乐视体育尚未开始蒙眼狂奔,新浪体育的多数版权也要2015年下半年才到期。再说,谁能在2015年初预判乐视体育的疯狂程度呢?
当时形势一片大好的新浪体育,在管理上出了问题。简而言之,老阮的管理风格在新浪体育遇到了极大挑战。新浪体育的中层干部都是在新浪工作了10年以上的老员工,在业界和圈内多少有些地位。而老阮风格犀利,做事大刀阔斧。从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的半年时间,老阮和新浪体育管理团队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老杜希望由我来接替老阮,管理新浪体育。当时的新浪体育还面临另外一种时间压力,成立不久的阿里体育希望能和新浪体育“深度合作”,对新浪体育的投资调查已经提上日程。在这个当口儿,一个稳定的团队是新浪体育最基本的筹码。
跨界者能否带来新转机
我请老杜给我几天时间思考,其实作为职业经理人出身的我很清楚,如果我答应下来,新浪体育将成为我的责任。老杜找我来,就是要我帮助她解决问题。不过,面对困难,我从来没犹豫过。在联想工作的8年中,我也一直服从公司派遣。2006年我面试的职位是联想集团副总裁和中国区首席市场官,而报到时被告知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刚辞职,公司需要我来担任这个职务,于是我在运营管理的岗位上干了3年。之后,也是因为公司需要,我又调任联想俄罗斯和独联体业务的总经理。正当我决定踏踏实实干好运营和销售时,公司又有了新的调整,我成了联想中国的首席市场官。在入职新浪网之前20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懂得服从的重要性,而令我真正担心的是,我究竟有没有能力管理好新浪体育。
联想的企业文化有一个理念叫“想清楚再承诺,承诺就要兑现”。我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惠普工作的11年中,每次老板交给我新的任务,我都欣然接受,从不推脱。从1996年我加入惠普到2007年离开时,这家历史悠久的IT公司正经历着它的辉煌。2007年惠普取代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公司。雄厚的实力、丰富的技术储备、闻名遐迩的“惠普之道”,给当时的惠普增添了无数光环。而“惠普之道”的核心是:只要公司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支持,每位员工就会全力以赴创造价值!在惠普,只要我尽心尽力地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即使有时结果不尽如人意,公司也会认可我勇于担当、努力工作的态度。而这个思维方式在联想就完全行不通了。
2007年3月,我加入联想,负责联想中国区的战略和运营工作。3个月后,又喜迎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成为大中华区。我应老板要求,开始管理包含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内的业务。6个月后,我又被要求接手联想的服务器业务和外设数码业务。2008年开始,联想大中华区变成大中华及俄罗斯区,我的肩上又多了俄罗斯和独联体区域的销售管理重任。最忙碌的时候,我管理着9项不同的业务,涉及销售、策略、运营、研发、渠道管理等。我一天参加12~15个会,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7点,午饭都没时间吃,整日疲于奔命。而到了年底的业绩考核时,我得到的是最差评级。我满腹牢骚地找老板理论,得到的答复是:“我请你来,是要你做成这个业务,不只是管理!”这么看,2009年开始推行的联想企业文化“想清楚再承诺,承诺就要兑现”,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
我究竟能不能管理好新浪体育?联想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虽然过程重要,但结果要大于过程。体育的意义是什么?新浪体育需要改变什么?新浪体育的两百多位同事需要什么改变?我需要哪些公司的资源?我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我应该向谁请教体育产业的问题?新浪体育的机会在哪里?我有什么能力可以经营好一项完全没接触过的业务?我想要什么?我能给这项业务带来什么?
一周后,带着所有这些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我成为新浪体育总经理。我的些许信心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新浪体育的成绩是团队创造的,同事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就有机会。
· 我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健康心态。
· 虽然我不懂体育,但我有严谨的商业逻辑和丰富的盈亏管理经验。
· 我有老杜无条件地支持。
我祈祷我还能有好运气。后来的事实证明,除了对当时新浪体育面临的竞争环境的严重误判,其他的,我都有。
然而,即使我拥有当时能够企及的一切,我能带领新浪体育走出困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