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怦然心动
提起贾瑞,王熙凤的情绪更是恶劣起来。
她将贾瑞送过来的那一堆西瓜,踢了好几脚,把西瓜踢得满地都是。
有好几只西瓜还被她踢破了,弄得地上都是瓜皮汁水,连下脚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种作孽的事还是少干吧。”贾琏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道,“今后你在公中捞钱的机会没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你真不爱吃这西瓜,也可以送到你娘家那里去。何必要浪费呢?”
经过贾琏这一番提点,王熙凤一想也是。
出了这么大事情,连累得叔叔王子腾一家也受到了忠顺王的一顿告诫,她也确实该上门赔个不是了。
于是,她便命令旺儿家媳妇和丰儿姑娘,把家中打扫一下,又从这堆西瓜中挑出十几个大小一致、熟透了的,用框子装起来,她待会儿还是需要走娘家一趟,把贾府中的这些变故,都告诉叔叔一家人。
等王熙凤走后,贾琏立马吩咐下人们准备车马。
老太太和两位老爷都已经说过了,贾氏一族血脉不能流落在外,让他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赶回昌平乡下,将尤二姐接到家中来住。
。。。。。。
尤二姐母子俩被贾琏接走后,贾瑞和仇亮二人便从曹里长家中搬了出来。
贾瑞仍旧是住回那个农家小院,而仇亮则住在了那家新修好的度假酒店之中。
贾瑞给这个酒店取名为小山塘温泉酒店,交由仇亮的小妾孙绍美代为打理,目前并未开张,只是在做一些前期物质准备和人员招募工作。
孙绍美将田寡妇家中的三娘子、五娘子和七娘子都接了过来,让她们做服务员。
而四娘子和六娘子,则在厨房负责烧煮。
孙绍美摆明了是要把这个度假酒店变成第二个田寡妇家,但贾瑞也不会多管闲事。
他陪着仇亮在工地现场,随意观看了几眼,便回农家小院书房中刻苦攻读去了。
八月乡试在即,贾瑞心中也有些焦急。
整个上半年,他操心书院和家中的诸多事情,牵扯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虽然也每天都在坚持,但却是远远不能和秦鸣奋和傅验等人相比的了。
“哎,王恩允教授曾暗示我,说是周百仲大人会给我放水,可这顺天府乡试的时间都只有一个多月了,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给他府上送了一车西瓜,也得不到任何回馈。这王恩允教授不会是忽悠我吧?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操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心科考了呀?”贾瑞在心中郁闷道。
吃过晚饭后,贾瑞继续在书房中点着蜡烛苦读,忽然房门被人推开了。
随着一阵香风袭来,贾瑞抬起头来一看,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
这不是尤三姐吗?
她身上的衣物薄如蝉翼,将她的美好身材展露无遗,上身衣服中的那两只肥硕菠萝更是向外探头探脑,让贾瑞的口水都差点流了下来。
“看什么呢?”尤三姐故作生气,对贾瑞呵斥道。
“我看菠萝……哦不,我没看什么,我什么都没看。”贾瑞语无伦次地回答道。
“菠萝?什么菠萝?”尤三姐不明就里。
贾瑞嬉笑道,“哈哈哈,这里哪有什么菠萝,我是和你开玩笑的。我记得,你中午不是随着尤二姐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尤三姐道,“我把二姐送到荣府中就好了呗。我又不是贾琏的小妾,难道好意思在荣国府里蹭吃蹭喝?更何况,我还兼任着扫盲书院下设农业学堂助理,你曾经当着琏二爷的面,这么答应过我的。不会是想赖账吧?”
贾瑞当时确实是和贾琏提过这么一嘴,其实纯粹是忽悠。
他想着尤三姐这人,虽说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但从小也都是小丫头们服侍着长大的,怎么可能会关心农事?
等到她姐姐尤二姐被贾琏接入荣府,她必然也要回到尤老娘身边去,这个农业学堂助理的职务,她不就只能自愿放弃了么?
可谁能想到,尤三姐居然仍旧回到昌平乡下,就为了做这个农业学堂助理?
按季度赚六两银子的工钱?这怕是连她的头油和胭脂钱都买不起吧。
贾瑞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尤三姐或许也看出了贾瑞心中的困惑,遂解释道,“我亲生父亲还在世时,我年纪还小,但也懂事了。那年,他听信了一个江湖术士的鬼话,说是买了他的优质麦种,就有希望达到亩产一千斤。我父亲于是花光积蓄,高价买下了这批麦种,不仅把自己那将近一百亩土地都种上了,还在皇庄张粮头那里租下了八十亩良田,想要大干一场。结果这批麦种根本没有江湖术士说得那么好,亩产一石都不到,比普通麦种都不如。父亲又羞又急,一下子病倒了,请医馆郎中看病,又花了不少钱。我二姐也是因为张粮头催要佃租甚急,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她和张华之间的婚事,就当是收了人家的彩礼了。这以后,全家经济情况便一蹶不振,不断卖田还债。我父亲的病最终也没有治好,他在羞愧之中饮食不思,不到一年时间就病逝了。临死前,他还对我说过,要是这人世间,真要有亩产千斤的农作物,那该有多好啊。到时候,这个世道就再也不会有饥荒了。”
尤三姐看向贾瑞,眼睛里炯炯有神,“你所说的那个土豆,味道确实不错,要真能达到亩产千斤,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我,我,我……”
说到这里,尤三姐的一张粉脸羞得通红,她捂着脸蛋,转身欲走。
贾瑞这时怎能不明白她的意思?他也怦然心动,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小跑了几步,拦在尤三姐身前,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你要死呵,都把我弄痛了。”
尤三姐重重地拍打了贾瑞一下,很是生气地说道。
她坚决地推开贾瑞,逃也似的离开了书房之中。
贾瑞感到十分惋惜,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又浪费了,真是过犹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