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懂文娱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4章 103.连续套娃

“咦,剧本作者叫李敬,这不是我们刚在聊那个吗。”

收到这封邮件的贺岚山嘴上小声嘀咕,手上动作一点不含糊迅速将这封邮件附带的附件下载到电脑上。

前面不太重要的介绍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掠而过。

眼下迅速来到了一个剧本最为重要的故事梗概或者说剧情简介上面——

“一位元国部委级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检反贪总局侦察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

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该案件牵连甚紧的汉东省京州市(虚拟地名)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

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峰项目引发的一家汉东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地方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般的剧本有没有最后这句括号里的话没什么所谓。

唯独这类反腐反贪主题的剧本不行。

加上这可是直接递稿给中宣委的。

这故事描述的那么详细,要是不在最后添加上这句话,万一人家信以为真那事情才叫大发了。

这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谨慎总归是不会有钱的!

整个剧本故事概述的字数加起来还不到四百个字。

在贺岚山眼中看来这个剧本故事是完全符合这一次中宣委征稿主题的,并且这种“正邪”之间抗争的故事也是观众们比较喜欢看的。

故事概述没有问题的话。

接下来就要看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安排了。

好的故事很多人都能够写得出来,但是真正见证一个编剧是否高明的地方还是在于能否把这个故事“讲”好。

比如说每一集内容的编排。

比如说故事情节如何推进,冲突的设计。

比如说人物的刻画等。

当贺岚山翻看到具体的分集剧情内容时。

脑海之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只有一个字——细!

这每一集的剧情内容描述简直是细致到了极致。

“第1集侯亮平搜查赵德汉

最高检反贪总局侦缉处处长侯亮平接到实名举报

称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与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涉嫌巨额受贿。

为了不让相关人员得到风声逃跑,侯亮平在京都展开对赵德汉的调查的同时,让汉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海协助他们抓捕嫌疑人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

……”

如果仅仅是一两集如此细致也就罢了,他特意快速往后翻了翻,发现从第一集开始到大结局第五十五集都是如此。

由此可见写这一份剧本的李敬花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

平心而论,贺岚山在成名之后自己写剧本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用心细致过。

单凭这一点,这份名为《人民的名义》的剧本就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再然后就是后续包括角色介绍、拍摄分镜画面、台词等......

所谓窥一豹而见全貌。

从前面的内容就已经让贺岚山明白李敬大概是一名什么风格的编剧。

一整个剧本内容全部看一遍下来果然如此。

可以看得出这个名为《人民的名义》的剧本是经过对方精心打造的。

绝不是这段时间看到的很大一部分剧本那样纯粹是速成出来的东西,目的就是奔着与中宣委合作而来的。

“这剧本写得是真好!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从未写过影视剧本的新人!”

“老贺你说什么呢?什么剧本不像新人?”

兴许是见前者那么久没有出声,坐在茶台上的一位编剧听见他的低声嘟囔后出声问道。

只不过贺岚山丝毫没有理睬身后人的意思。

因为此时此刻他心中产生了一种十分强烈的预感:

这个剧本就是中宣委需要的!!!

下一秒莫名其妙想到了一首自己曾经看过的唐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人民的名义》这个剧本的出现就像是诗中描述的那个“我”。

那个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别的花在它面前全都凋零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见猎心喜的贺岚山认为这么好的剧本不应该就自己一个人欣赏到。

吱——

一阵刺耳的椅子拖动声音响起。

原来是坐在贺岚山旁边的另外一名正在审稿的金牌编剧胡当国被连人带椅子拉了过去,脸上完全是一副懵逼的表情。

“那些滥竽充数的辣鸡就先别看了,老胡你来看看这个剧本。”

“我……”

胡当国正准备开口抱怨几句,结果下一秒眼神顺着贺岚山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人民的名义》故事内容。

仿佛是剧情重演一遍。

发生在贺岚山的经历在胡当国身上又发生了一次。

从欣赏到欣喜,从高兴到兴奋,最后忍不住将这份心情与其他人分享。

吱——

又是一阵刺耳的椅子拖动声音响起。

只不过这一次出手的人是胡当国,懵圈的是向佐。

就像是在套娃一样,一个接着一个。

仍在茶台上品茶闲聊的另外两位编剧眼中就看到三颗大大的脑袋聚在同一个电脑屏幕面前。

手上不停指手画脚,嘴上更像是在激烈探讨着什么。

好奇心驱使着二人再也坐不住了。

连忙起身同样向着这三人扎堆的位置凑了过去。

眨眼间。

被中宣委邀请来的五位金牌编剧同时对着《人民的名义》这份剧本开始边看边评头论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