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华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复习生

1991年的秋天一个星期六下午,正在奉天县二中补习班读书的张建新走出宿舍,看了看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看样子要下雨了。

同宿舍的人都已经走了,就剩下他一个。

张建新收拾好书包,从铺盖下面拿出事先准备好用蛇皮袋子做成的雨披,走出了宿舍。

这一年,他20岁了。

上世纪90年代,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全国人民的生活还不算富裕。

那个时候,中国南方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像张建新这么大年龄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加入了打工的行列。

虽然同龄人都进入了打工的行列,但是张建新的父亲张振奎始终秉持着耕读传家的祖训,坚持让儿子考大学,实现读书成才的目的。

读书就一定能成才吗?

真不一定。

每一次回到家里,张建新总能听到同学在外打工的消息。

“你知道不?深圳的厂子每个月能发五六百,比咱们县长的工资都高。”

“咱们村的丑娃在广东一家电子厂里当领班,手底下管着好几十人。”

丑娃这样的人都能当官,简直是天大的奇闻。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都对张建新是一个打击,甚至会动摇张建新继续考下去的勇气。

必定他已经是参加过一次高考的人了,这一次高考能不能成功还在两可之间。

张建新上学的年代,小学是五年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八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他的求学之路和上世纪六七十岁年代出生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小学一般在自己村上或者是邻村上学。

初中之后,农村孩子就开始了住校,进行集体生活。

张建新七岁的时候,家里人便送他上了小学。原因是他爹娘要参加农业社的生产劳动,家里没人管他,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人替父母管孩子。

由于年龄不够,上学的时候,张建新的个头是班上最低的,但学习成绩却是班上最好的。上了初中之后,张建新的成绩就没有以前那样突出了,始终保持在全班中上游的水平。

那个时候的升学率是很低的,如果不是名列前茅,根本就没法考上高中。张建新也一样,第一次中考没有考上高中。

到底要不要继续补习上高中呢?张建新忐忑不安。

最后,他爹张振奎发话了,“再考一次,如果实在考不上,就跟着我去预制板厂打工。”

那个时候的张振奎40多岁,正在县城附近的一个预制板厂打工,一个月能挣到三百多块钱。虽然挣钱不多,但对于张振奎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当年的秋天,张振奎骑上自行车把儿子带到临乡的初中继续读书。为什么要送儿子去别的初中读书呢?因为他想让儿子早点挣钱。

那个时候,初中毕业可以考中专,三年或者四年之后就能上班参挣钱。

张振奎的这一决定,让儿子张建新感谢了一辈子。

第二年,张建新考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比当年的中考分数线整整高出了40多分。按照这个成绩,考上中专完全没有问题。

就在张建新兴冲冲等待中专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却等到了奉天县二中的通知。

为什么没能如愿考上中专呢?

因为那时候的中专太吃香了,时间短,见效快,好多学生都愿意上中专也不愿考大学。

于是,教育部门便出台了一个特殊规定,补习生不能参加中专考试,只有应届生可以参加,张建新的补习生身份肯定被人查出来了。

既然这样,张建新只能硬着头皮上高中了。

那是一个真看分数的年代,由于张建新中考成绩还可以,于是他破格被县里的重点中学奉天县二中录取了。

从上高中的这一天开始,张建新第一次接触到了城里的生活,这里的街道很干净,街上的人穿着也很时尚,男的说话底气十足,女的看起来也很洋气。

到了晚上街上依然是人流不断,有闲逛的,有吃饭的,有带孩子的,有谈恋爱的。

最令张建新高兴的事情就是县城的街道上还有摆摊唱卡拉OK的,一块钱唱一首歌。

他的眼界开阔了,思想也跟着有所变化。

上完下午课之后,张建新也会跟着同学去街上逛,吃一碗街边摊上的小吃,偶尔也会用省下来的钱去卡拉OK摊上唱一首歌。

虽然次数不多,但这已经令他兴奋不已了,至少能说上好几天。

高二的时候,张建新选择了文科。明明理科的录取比例比较高,为什么张建新还要选择文科呢?

因为他想当领导,按照当时的说法,理科生大学毕业以后绝大部分可以当科学家,文科生则可以去行政单位当领导。

为了能够实现老张家出大领导的愿望,张建新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思考就选择了文科。

能在城里重点高中上学的学生几乎都是人中龙凤,每一个人上初中的时候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虽然选择了喜欢的文科,但张建新的成绩并不突出,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两年后参加高考,名落孙山。

不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够一次考上大学的人并不多,好多学生参加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考一个好的分数,为来年复习打下准备。

要知道那个时候要参加复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高考成绩太低,连参加复习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那时候学校里对于老师的教学分配也和今天有所不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在复习班来代课,以此来确保升学率。

“张建新,你怎么还没走啊?”张建新刚刚走出宿舍门,迎面走过来一个女生问道。

这个女生名叫李亚琴,是张建新上高中之后的同班同学。

李亚琴的父母都是县供销社的职工,由于家境较好,穿着时尚,加上人长的也漂亮,很受同学们喜欢。

由于在高二的时候,两个人曾经坐过同桌,张建新跟李亚琴的关系比较好。

张建新下意识把蛇皮袋子做成的雨披藏在了身后,脸稍微一红说道:“我刚收拾好,正准备回家。你怎么现在还在学校里?”

“我已经吃过午饭了,陈老师让我们几个留下来打扫教室卫生,你还没吃饭吧?”李亚琴问道。

陈老师是张建新上补习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班带历史课。

“我在灶上吃过了。”张建新站在门口,有意识不让李亚琴看到自制的雨披。

“看天色快要下雨了,你早点回家吧!我去打扫教室了。”李亚琴说完向教室方向走去。

等李亚琴完全消失在教学楼后面之后,张建新才走出宿舍,锁好宿舍门,把钥匙放在门框上。

这是他们宿舍十几个孩子的共同约定,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人把钥匙放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地方,以便于明天早到的学生能够进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