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锦绣初识爱莎逢凶化吉
那艘正在卸货的商船大得出奇,远看好似小山一般。
有不少三四十岁的男人站在商船下,用肩膀接过重重的货物,再踩在窄窄仅容一人通过的木条上往回走,将货物放到一旁的小船上,再经由小船来到渡口,往返十来次赚一点饭钱。
天空又飘落淡淡的雪花,温度更低了。李锦绣下意识紧了紧身上的棉服,再看那些肩扛重物的人们,大多衣衫单薄,膀子露在外面,衣服上补丁一块连着一块。
李锦绣有些恍惚,眼前所见的一幕幕和她在上海城里见到的大相径庭,好似两个截然不同的上海。
她在那里站了一会,恹恹没有精神地转身离开。
再回到旧货市场时,摆摊的人们差不多已经走得七七八八,李锦绣的目光被放在地上的一块绣帕吸引。绣帕无论是质地还是做工都平平常常,甚至有些粗糙,只是上面绣着的纹饰李锦绣隐约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忍不住蹙足观赏。
摊主卖的是一些随处可见的小玩意,生意凋零得可怜,到现在都还没有开张,见李锦绣对绣帕感兴趣,连忙殷切介绍,物美价廉,只要一个大洋,还说这个价钱她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便宜是挺便宜的,就是瞧着太普通了,没必要买吧。”清越的女声在李锦绣身后响起,言语真诚,还有几分戏谑的味道,“李小姐什么绣帕没有见过,这个肯定入不了她的眼睛。”
李锦绣转头,眼眸疑惑地看着突然来到自己身后的少女。少女金发碧眼,皮肤白皙,漂亮得如洋娃娃一般。她瞧着有些面熟,一时又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少女见李锦绣疑惑,笑得更甜了,提醒李锦绣她参加过自己的婚礼。
李锦绣恍然大悟,这才想起少女是苏姿的嫂子,在她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苏姿特别做了引荐,还把她在宁波府的一些事迹添油加醋地说了通,说得人新娘子听得一愣一愣。
那日爱莎穿的是中式传统的礼服,凤冠霞帔,今儿换了一身小洋装,李锦绣一时竟没认出。
爱莎本就见多识广,加上苏家又有自己专门的织造厂,肯定看不上一块普普通通的绣帕。也是心思单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全然不在乎摊主听了这话,一张脸有多难看。
李锦绣尴尬扯了扯嘴角,想了想还是买下绣帕,将它小心折好放进口袋。爱莎嘟囔嘴,有些不大高兴,拉着李锦绣说她如果真喜欢绣帕,赶明可以去苏家的织造厂逛逛,那里面的绣帕只要她喜欢,想要多少都行。
两人往回走,李锦绣注意到爱莎背着的画板,好奇多看了两眼。
爱莎告诉李锦绣,她特别喜欢写生,以前在国外就喜欢四处游历,把目光所见的一景一物都画下来,曾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自由自在的画家。可惜现在和苏河成亲,大部分的精力都得落在织造厂上,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河岸边作画。
说着拿出刚刚画好的油画给李锦绣看,指着上面的一景一物介绍。爱莎画的是外滩附近密密麻麻停泊的木船,一只叠着一只,船上还有正在洗漱的渔民,木船不只是他们傍身的工具,还是他们移动的家。
可惜这些木船委实单薄,在飘着雪花的冬天,既不能遮风又不能避寒,穿在身上的衣服也十分单薄。
李锦绣从爱莎的画里品出了满满的无奈和生活所迫。
突然一人靠近,狠狠撞了爱莎一下,然后快速跑开。李锦绣慌乱之余连忙扶起倒在地上的爱莎,爱莎急得不行,说刚才男人抢了她钱包,钱包里装着织造厂的底稿,马上就要量产。
李锦绣叮嘱爱莎留在原地等她,快步追了上去!
爱莎眼眸含泪,可怜兮兮地站在原地。
抢爱莎东西的男人回头见李锦绣在追自己,嘴角浮出一抹诡异的微笑,竟下意识放慢脚步,朝着死巷子跑去。李锦绣一心只想拿回爱莎的东西,丝毫没觉察到危险,追上男人的时候,发现已经进了死胡同。
男人转过身子,饶有兴致打量李锦绣,勾唇冷冷一笑。
“真是没有想到,这么漂亮的大姑娘,追了我好几条街。”
李锦绣意识到危险,想要逃走可惜已然太迟,男人反客为主把她逼到墙角,肮脏的手指在她脸上滑过,“瞧你细皮嫩肉的,可比我家五大三粗比狗熊还壮的女人有意思多了。”
说着他整个人都贴了上来。
李锦绣奋力挣扎,高呼救命。男人听着眉头一皱,竟伸手捂住李锦绣的嘴巴,坏笑得更渗人,“可惜你没长眼睛一定要追来,现在估计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锦绣嘴巴被捂住了,说不出话,只眼眸狠狠地瞪着男人。如果眼神可以杀人,他应该死了一万遍!
男人盯着李锦绣愤怒的小脸,女人越是反抗,他越是得意。不满足于指尖的触碰,整个人都靠了过来,和李锦绣紧紧贴在一起!
突地一只大手伸出,竟把男人如小鸡一般拎了起来,重重往后一扔!
李锦绣呆坐在地上,恍惚好久才回过神来,看着眼前宛若神兵天降般的男人。
三十五六的年纪,面相憨厚,身材魁梧。李锦绣总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可惜又一时想不起,只怔怔打量男人。
男人三下五除二收拾了歹人,刚才还耀武扬威的歹人一下没了脾气,扔了东西狼狈逃了。男人捡起他扔下的女包,走回到李锦绣跟前,将东西递给她。
李锦绣感激道谢,又把他自上而下打量了番。
“我们认识?”
和他目光对上,李锦绣更确定他们见过。
男人点头,也没有遮掩自己身份的意思,坦然自我介绍。
李让。
他和赵眉山一样,都是共产党人,此前在宁波府和李锦绣见过几面,惊讶李锦绣虽是女流之辈,却胆识过人,假装和马明良成婚,实则助张司令、赵眉山驱赶盗匪。
如此胆魄,比之男子,也毫不逊色。
李锦绣也总算想起,自己为什么觉得李让眼熟了,大抵是在那时见过李让,只那时满脑子都是如何和王莽周旋,顾不得其他。
她眨了眨眼,就算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还是试探性地问。
“所以这几日你一直在暗处保护我?这……这是赵眉山的意思?”
李让不会说话,稍稍想了想,干脆点头。
“眉山兄弟担心你一人留在上海不安全,让我帮忙照看。你是宁波府的大恩人,就算他不特别拜托,我也要保你周全。不过你以后还是小心些,今天如果我不在……”
李让说话直来直去,没有遮掩。
李锦绣连连点头,羞愧地脸涨得通红。她孤身一人追歹徒的确太冲动了,辛亏赵眉山另有安排。
她好像一直被赵眉山保护得很好。
李让送李锦绣回到旧货市场附近,他不方便露面,更不方便出现在爱莎面前,匆匆和李锦绣道别。告诉她倘若有急事,可以到城北的董家大院,那里有一间经营成衣的店铺,店主和赵眉山认识,会帮她传递消息。
李锦绣点头谢过,默默记下李让说的话。想到眼下上海各种抓捕共产党人,草木皆兵,李让他们委实危险。
爱莎见李锦绣回来,快走几步迎了上来,注意到她模样有些狼狈,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李锦绣摔了一跤,又被歹人挟持,模样狼狈极了,她稍稍收拾了下自己,这才将手里的挎包递给爱莎,让她检查下里面的东西有没有少。爱莎惊喜接过挎包,一阵翻找。
底稿还在,她长长松了口气。
爱莎对李锦绣很有好感,不止因为她刚刚替自己抢回了挎包,更因为之前听苏姿说,自己结婚时的礼服就是李锦绣设计的,感叹于她的巧思巧手。而且李锦绣还这么漂亮,忍不住对她更亲近了些,嚷嚷着邀请李锦绣陪她去织造厂逛逛。
李锦绣此前在苏姿的引路下去过织造厂,不过那时有些匆忙,好些地方都只寥寥看了一眼,没有深究,一直盼望着有机会可以再去看看,大饱眼福。爱莎这么邀请,自然不能推辞,痛痛快快答应。
爱莎也注意到李锦绣一直揣在怀里的那本英汉辞典,抢过去草草翻了几页。李锦绣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她看不懂印在机器上的文字,得从头学起。她认真的模样逗得爱莎一个劲地笑,不过眼眸认真地告诉李锦绣,她如果想学,她可以找人来教李锦绣,这样比自己闷头看书好上许多。
李锦绣一个劲地说谢谢,只这事情不敢劳烦爱莎。
爱莎和苏姿不一样,进到织造厂话匣子就打开了,也没有遮掩,事无巨细地向李锦绣介绍起眼前的各种机器,说着织造厂接下来的打算。
“上海冬天是越来越冷,我们已经打算做一批保暖的内衣了,用的是上好的棉料,虽然纤薄,但是保暖效果可好了。以后冬天就不用穿厚厚的棉服袄子,也不用把自己裹得跟球一样,还能隐约有些腰线。”
爱莎说着,干脆拎起袖子让李锦绣看她穿在里面的棉服,“你摸摸看,这个可暖和了,而且又轻薄,好像什么都没有穿。”
李锦绣被爱莎的奔放大胆吓了跳,错愕瞪大眼睛好久才回过神来。不过凑近用手捏了捏,果然如爱莎所说,轻薄如蝉翼,还带着淡淡暖暖的体温。又看了眼穿在爱莎身上的洋装,确实比自己身上的棉服轻薄了许多。
真神奇呀,李锦绣看得眼睛都直了。
爱莎见李锦绣如此,越发感慨她的可爱,干脆塞了几件成品到李锦绣的怀里,让她拿回去穿穿。
李锦绣本想推辞,爱莎一再说这是她应得的,是她帮忙抢回挎包的报酬。李锦绣便也不再推辞,何况她是真喜欢保暖内衣。摸着内衣舒服的材质,李锦绣看到了满满商机。
她几乎可以确定,手上的内衣很快便会风靡整个上海上流社会,也不止上海,还有其他大都会,一定备受追捧。
爱莎见李锦绣感兴趣,又向她介绍起织造厂最近在生产赶工的一批料子,这一批料子特别结实,柔韧性强,可以用来搭建帐篷,搭好的帐篷坚固牢靠,就算身强力壮的成年人也没法把布撕破。
李锦绣上手摸了摸,又特别用力拉扯了下,果然坚韧。
这批布料织造厂加班加点地生产,为的就是满足有钱人开春时去郊外野营搭帐篷,还有部分是给远航的船只准备的,用来做货船上的篷布。李锦绣认真地听着,好似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宁波府织造业虽然发达,织造也是商会的龙头产业,但在此之前她接触到的,都是织造布匹穿在身上,鲜有这么丰富的用途。李锦绣感慨自己好似跃出井底的青蛙,突然接触到了更广袤的世界,处处都是惊奇、未知。
“李姑娘若是感兴趣,以后可以多来这里逛逛。你是苏姿的朋友,我们又特别谈得来,就不把你当外人了。”爱莎笑得更甜,带着李锦绣在织造厂绕了整整一圈,直至太阳下山了,才不情不愿地送李锦绣离开。
李锦绣意犹未尽,更坚定了自己要开织造厂的决心。
可惜织造厂不比一般的绸缎庄,办厂不但需要大量的金钱,要自己找熟练的工人,还要托人找关系,不是什么人都能在上海开办工厂,要么是小有名声的老爷乡绅,要么就是身份尊贵的洋人,像李锦绣这样初到上海又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女子,办厂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李锦绣只是在心里想一想,顺带学习充实自己,为以后开厂做准备。可惜想到开厂机会的渺茫,又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比之于开厂的不切实际,李锦绣和苏姿一起合作,买了一批保暖内衣回宁波府售卖,倒是很快被抢购一空,赵云祁连着写了两封书信,让李锦绣再送一些货过来,他还能把价钱坳得更高、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