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朕不做亡国之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国库拨款,官员发财

朱由检的办事效率很高。

召见过孙承宗后,当日朱由检就下旨任命孙承宗蓟辽总督的官职以及划拨三百万两军费。

由王承恩亲自去督办圣旨流程。

所以,当日晚些的时候,满朝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相对而言,皇帝这一次对孙承宗的任命倒是还好接受。

毕竟孙承宗本身就是四朝老臣,而且曾经还是天启帝师,也曾担任过高位官职。

引起满朝瞩目的是,皇帝给孙承宗批了三百万两银子的巨款充做军费。

而且孙承宗还有一个东林党的标签,也引起了朝堂的一些警惕,莫非东林党人要重新还朝了?

但是,更加让人关注的是那三百万两银子的巨款军费。

皇帝大笔一挥,就花出去了差不多一个国库的收入。

由于之前已经对这一千万两银子的巨款使用约法三章了,作为军费专款。

而且这三百万两银子的使用说明也有理有据。

户部尚书郭允厚虽然心疼,但也只能忍痛签字。

一想到自己手里当初分到的仅仅三百万两银子还要精打细算的使用,对于皇帝的大肆挥霍,郭允厚心里很难受。

除了郭允厚之外,户部的其他官员们则是满心欢喜。

因为这笔银子是要从户部拨出去的,按照常例,从户部拨出去的每一两银子,户部官员都会扒一层皮下来。

俗称票没。

按照惯例,每一笔从户部拨出去的银子,户部都会票没一成。

然后京里其他相应的接收环节的部门再票没两成。

所以,还未出京之前,一笔国家财政的支出便凭空少了三成。

因此,除了户部各级官员喜气洋洋外,最开心的便是兵部了。

因为这笔银子是军费,从户部拨下来后,由兵部接收。

再由兵部下发出去。

整整三百万两银子啊,户部票没三十万两银子,由户部各级官员分润,少的也能分润到上千两银子,多的甚至能分润到数万两银子。

这么大一笔财富,足以让户部各级官员们笑开了怀。

而最开心的便是兵部了,这一次他们整整能分到六十万两银子。

平均下来每个人能分润到的银子是户部官员的两倍。

这一块大肥肉让户部与兵部吃得满嘴流油,羡煞了京里其他各部官员。

而且,当初可是定了整整一千万两银子作为军费专款啊。

除了这次的三百万两银子,后面还有七百万两银子。

户部和兵部后续分别还能再分润到七十万两银子和一百四十万两银子。

这么诱人的一块大蛋糕,让其他各部官员双眼发绿。

甚至有不少官员在想办法走关系希望尽快调入户部与兵部去。

即使王承恩亲自督办圣旨流程,但是当日户部接收到圣旨的时候也快下班了。

所以只能第二日再执行划拨银子给孙承宗。

由于时间紧迫,于是当晚,户部与兵部的各级官员们便下值后紧急串联商讨这笔巨额银子的分配之事。

与户部其他各级官员的欢天喜地不同,此时在自家宅邸内书房中的户部尚书郭允厚却是满脸愁容与纠结。

自从今日快下值时忽然接到了要给孙承宗拨款三百万两银子的军费消息,郭允厚就明显感觉到了户部上下骤然兴奋的气氛。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作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自然是心知肚明。

虽然郭允厚为官清廉,能够克制自己做到不拿一分银子。

但是却难以做到让底下的官员们也不伸手。

这是大明上百年来早已形成的惯例了,虽贵为户部一把手,但是也难以抵抗各方联合起来的势力。

要杜绝这种风气,郭允厚不仅仅要面对户部联合起来的各级官员。

而是要与朝堂所有部门对抗。

虽有心做事,但是无力控制啊!

若是郭允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分分钟就能被赶下台。

所以,面对此情景,郭允厚除了无奈和心痛,别无他法。

只是,对于这次拨出去的三百万两银子,在京城就被票没了九十万两。

这么大一笔银子,又能做多少事了啊!

郭允厚心痛的难以呼吸。

但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银子被户部和兵部各级官员揣进自己兜里。

而兵部这边情形也有些类似,但又有许多不同。

面对这么大笔银子即将进账,许多兵部各级官员已经狂喜无边了。

少则数千两,多则数万近十万两银子进账,这可是他们以往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分润到的收益了。

这么大一笔银子的分配,自然要兵部尚书来主持的。

但是,今日情况有些不同。

身为兵部尚书的崔呈秀竟然闭门不出,也不见客。

其他前来拜见崔呈秀的兵部官员也识趣的离开了。

另外再寻找地方商讨分配之事。

此时,崔呈秀也是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面色有些纠结。

这次可是整整六十万两银子的分润啊,自己起码能分到至少十万两银子了。

说是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此时崔呈秀已经心痛的滴血。

十万两银子的购买力,放在后世差不多接近两亿人民币的购买力了。

这是何等的巨款。

但是崔呈秀却硬生生的忍住了这一次。

一切都只是因为,崔呈秀在害怕。

因为他知道当今这位皇帝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主,看似登基以来与朝堂保持了一派祥和的局面。

但是实则暗藏杀机。

崔呈秀不敢动,而且他已经决定跟着皇帝走了,不能再落下什么污点。

至于以前的事,只能希望自己多立功,得到皇帝的宽恕吧。

兵部官员们离开了崔呈秀的府邸另寻了一地商讨。

屋内坐了十几人,这些人中有兵部左右侍郎,有各司郎中和主事。

“各位,这一次我们兵部合计能分润到六十万两银子。”

“相信大家也清楚这次我们要商讨的就是如何分配这笔银子,大家都说说看。”

在场最大的官就是兵部左侍郎了,尚书不在,自然由他来主持。

“大人,下官有个疑问,这次尚书大人是否会参与?”

一个郎中问道。

这也是在场其他兵部官员们想问的。

这可是关系到他们到底能分多少的关键问题。

若是兵部尚书要参与进来,肯定要分走最肥的那块肉。

而如今兵部尚书闭门不见,似乎说明了什么问题,但又没有明确表态。

“诸位以为呢?”

兵部左侍郎意味深长的反问道。

其他人面色不明,等待着左侍郎接下来的话。

“呸,一群胆小鬼,想吃肉又怕得罪人。”

左侍郎暗骂道。

“眼下朝堂是个什么形势,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了吧?”

“本官也不兜圈子了。”

“明白告诉诸位吧,当今陛下与诸位内阁阁老以及诸部堂大人的争锋,很明显,这局较量中陛下落入了下风。”

“不日,形势便会明朗了。”

“到时候即使当今陛下还能继续住在皇宫里,也难以再插手朝堂中的事物了。”

“而咱们的尚书崔大人,这次明显站错了队。”

“所以,诸位明白了吧?”

左侍郎慢悠悠的说道。

“恭贺大人,不日高升!”

其他官员们得到明确的答案后,纷纷喜形于色送上祝贺。

崔尚书要倒台了,左侍郎就会顺理成章的荣升尚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