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不到黄河心不死
云中鹤挣扎着自地上起身,望着自己毫无知觉的下三路,满脸都是怨恨之色。
“大哥,我要报仇!”
见云中鹤满脸都是凶厉之色,段延庆眉头微皱,缓缓说道。
“对面姓甚名谁,究竟是何门何派?与你交手之时用了什么武功?”
快速将刚才之事说了一遍,段延庆越听越心惊,到最后就连那僵硬的面容都有些动容。
“你说,那个小子一弹指就冒出六道类似丝线一样的真气吗?难怪那么阴寒霸道,原来是剑气。”
段延庆刚开始帮助云中鹤化解内力之时就感觉那六道阴寒真气除了霸道之外,还兼具几分莫名的锐气。
现在想来,那分明是武林高手以指化剑,抬手之间化为六道剑气,钻入云中鹤体内大肆破坏某些部位的经络。
“老大,看在老四这么多年辛苦奔波的份上,能不能替我报了此仇?”
段延庆皱着眉头,缓缓开口。
“难!难!难!若是不正面交手,谁也不知道谁胜谁负,你刚刚说那小子姓叶,身边还带着五位貌美女子,是吗?”
见云中鹤连连点头,段延庆皱眉沉思。
“既然此时肯赶向西夏,多半也是参加那银川公主招驸马之事,我等先回一品堂,然后再做打算。”
云中鹤满目仇怨的望着叶无心的方向,与段延庆、南海鳄神一同折向西夏一品堂。
殊不知,等待着他的,正是最深的绝望。
..........
灵州城内,一行人进城之后在一处偏僻客栈之中暂时落脚。
虽然叶无心等人来得不算太迟,但城内的大多数客栈早已客满。
没办法,这可是让人一飞冲天的机会,就算是不来参与一番,过来凑凑热闹也算是开了一番眼界。
“这里倒是热闹的紧,趁着天色尚早,我等在这里游历一番如何?”
梅兰竹菊四女欣然应下,王语嫣的意见被五人无视,一行人在这风格迥异的西夏都城中游历起来。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流,他颇为好奇的打量着四方。
和天山童姥来的时候是深夜,光明正大的踏入这里倒是第一次。
大街小巷中充斥着大宋官话、西夏语、契丹语的交流声,还有不少从天竺和吐蕃赶来的武士与僧侣。
“主人,这里很热闹啊?都是来参加银川公主招婿的吗?”
“不,也有不少是想趁着这热闹的时节,好好的赚上一笔银钱。毕竟驸马只有一位,可日子总归是要过下去的。”
“可那些吐蕃武士,大多没安什么好心,就像那位宝相庄严的和尚一样。”
叶无心笑着指向缓缓自远处与一伙吐蕃武士会和的鸠摩智,低声对身旁的几女说道。
王语嫣一见到那位吐蕃国师,登时脸色一变,躲在梅兰竹菊四女的身后不敢露头。
“师叔,您认识那个和尚吗?”
“吐蕃国师鸠摩智,谁能不认识呢?他既然到了这里,就说明那个宗赞王子要为自己扫除一切竞争对手。”
叶无心冷笑两声,与缓缓转身的鸠摩智对视一眼,相互一礼之后这才各自朝预定的方向前进。
见鸠摩智远去,梅剑好奇的问道。
“主人,你不是说那个大和尚是为了扫平障碍才来得吗?为什么他看了你一眼就走了?”
嘴角一勾,叶无心郑重说道。
“你听说过有人带着五个妙龄女子参加他国公主招婿的吗?”
四女沉思良久,只得无奈的摇摇头。
“所以你现在不就见到了吗?我可是古往今来第一人,带着其他女子参加公主的招婿大会。”
几女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在旁人眼中想要极力撇清的事情,有时反倒是最好的掩护,虽然他并不在乎。
这一路上,除了西夏国自己的年轻弟子之外,中原武林之中的年少人物也有不少。
中原武林中叫得上号的门派基本都在,除了少林。
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段正淳竟然带着秦红棉与阮星竹一同前来,还将那个不知跑到哪里的段誉带在了身边。
想想也是,大理与西夏毗邻,西夏坐拥河套之地,水草丰茂,手中握有五十万铁骑。
一旦大理与西夏联姻,两国之间结成姻亲之好,大理偏安一隅,如获此等强援在身旁,至少让大理又多了百年生机。
王语嫣虽然看到了段誉的身影,可自身受他真气所限制,只得眼巴巴的望着段誉离开。
见她如此反应,叶无心无奈摇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你指望那位段公子助你脱困,然后就能回到你表哥的身边跟你浪迹天涯吗?”
“至少也得见过你祖母跟你娘亲之后我才能放你离开,在此之前就不要想那么多了,除非你真想逼我大开杀戒。”
一行人游历许久之后,待到天色已然全黑之时,才匆匆返回客栈。
时间一晃,已过三日,转眼间就来到了西夏国公主招贤纳婿之日。
叶无心与乔装改扮的梅兰竹菊四女投递拜帖,与一众志在夺取驸马之位的人散坐在这中和殿的角落之中。
许久之后,段誉与一干家臣带着入殿,神情颇有不情不愿之色。
早已落座一方的吐蕃国宗赞王子见自己对面做了一个小白脸,心下顿时不爽起来,也清楚对方就是此行的大敌之意。
片刻之后,慕容复与一干家臣入场,神情颇为阴沉,显然是被鸠摩智纠缠了好一阵子。
直到席间坐满青年才俊之后,门外的两名值守将军齐声喊道。
“宾客齐至,闭门!”
语气延绵,经久不息,显然是两名内功高深的武林好手。
就在这时,一阵鼓乐声响起,四名执戟甲士缓缓将中和殿殿门关闭。
眨眼间,明亮的环境变得漆黑无比,一缕缕烛光升起,将一众甲士手中的长戟照得闪耀无比。
鼓乐再起,两队内侍自内堂走了出来,每人的手中都提着一只白玉香炉,阵阵青烟绕于身旁,经久不散。
最后,又有四名侍卫自内堂出现,步伐沉稳,手中不持刀兵,立于中和殿御座一旁,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