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1980—2018年间的中国出口奇迹

中国的出口奇迹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中国政府决心进行革命性的经济改革,向世界敞开大门之后开始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几乎封闭的经济体,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全球制造业中心。今天,中国制造的产品,无论是鞋、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电视、冰箱、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高价值、高科技产品,几乎遍布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中国踏上改革开放的征程之前,中国政府并没有把国际贸易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决策者几乎没有国际分工的概念,相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则被推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政府官员们制定经济发展计划。这些计划详细地规定了中国企业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中国家庭可以消费什么,消费多少;生产投入和消费品,应该以什么价格进行交易等。按照中央计划经济设计者的理想,这样的经济制度应给中国人民带来财富和繁荣,但最终,计划经济失败了,就像“二战”后采用计划经济制度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结局一样。

中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拯救了中国,并促使它融入世界。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和财富,推动了中国迅速成长为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顾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难看出,中国出口的爆炸性增长,是引导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发动机。曾经被世界银行赞誉为东亚经济奇迹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成功地成长为高收入经济体。表面上看,中国也是利用出口这台发动机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急剧扩张,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出口更为惊人。首先,当中国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它的人均GDP还不到4000美元。其次,中国出口的产品,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占据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在高增加值的高科技产品领域也占据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从与世界几乎隔绝的状态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这的确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前所未有的奇迹。

在本章中,我将简要介绍一些代表中国出口奇迹的事实,并将讨论的重点聚焦在中国出口的增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演变过程。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出口不同类型的产品。一个国家处于低收入阶段时,主要生产和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平均收入的提高,它会逐渐进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带动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对于考察中国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40年应该是一个足够长的时期。我利用中国出口产品在农业、资源、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这几类上的动态分布,来分析中国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在分析中,我将特别关注中国作为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的崛起过程。

美国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为开放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实行出口导向增长战略的国家,一般都把打入美国市场放在最优先的位置。美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似乎永远无法满足,这为其他国家利用美国市场获得经济增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只要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就能增加国民收入。迄今为止,与美国的贸易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贸易。中国每年向美国市场运送超过它五分之一的出口产品,并从与美国的贸易中获得了超过一半的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是代表中国出口奇迹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市场的普及,是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一个重要基础。作为补充上述对中国出口奇迹的讨论,在本章中我还考察了1980—2018年间的中美贸易关系,重点关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平衡,以及对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快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的研究文献,提出了以比较优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前所未有的贸易自由化等原因为中心的理论解释。在本章的最后,我将简要回顾按照上述维度,对中国出口奇迹进行分析的一系列理论。2010年我和我的学生以iPhone为案例,率先指出传统的贸易统计无法准确衡量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双边贸易平衡,也无法准确估计一个国家的实际出口能力(Xing和Detert,2010)。此后,经济学家们开始采用贸易增加值来衡量双边贸易平衡,贸易增加值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量化指标。本章对中国出口奇迹的描述和讨论,依然立足于传统贸易统计数据,使用出口总值而非增加值来分析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崛起。这是因为增加值贸易的概念,是伴随全球价值链发展出来的原生概念。关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出口奇迹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利用增加值对中国出口进行的详细分析,我将在第三章集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