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意义演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研究意义

正如卫乃兴(2009:40)所言:“历时研究是意义研究深入进行的需要。……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话语意义的演变,可以更全面和系统地描述形式和意义的演变,增加研究发现的解释力。”共时层面的研究固然能够揭示很多意义的特性,但却难以解释这些意义特性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走向。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语言的意义也在经历不断的发展和演化,用历时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这种变化,通过对其规律的总结和趋势的掌握,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意义的本质。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将语料库语言学与意义演化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是意义演化研究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必能对后者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因此,本书主要有以下意义:

(1)为意义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视角,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本书是在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开展的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为意义演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早在1992年,利奇(Leech)就宣称,语料库语言学不仅仅是研究语言的一套方法,而且是一条新的哲学途径(转引自濮建忠,2010)。这种新的观察角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意义演化的促因和机制,发现意义演化的规律和趋势。此外,历时研究也是语料库语言学较为适合的研究领域(McEnery et al.,2006b:96)。历时语料库中的丰富语料为观察意义演化现象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更为全面地呈现出意义演化现象的整体面貌。

(2)为意义演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手段。本书是在大规模真实历时语料的基础上开展的意义演化实证研究,相比以往个人式的内省和举例式的说明,具有更强的实证性和科学性。此外,各种统计手段的应用使得意义演化趋势的量化呈现成为可能,这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手段是对以往以定性为主的手段的有效改进和完善。在具体的研究步骤上,本书使用了辛克莱(Sinclair,1996,1998,2004a)的扩展意义单位分析方法和托伊贝特(Teubert,2010)的释义解读方法,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对语言现象的描述比较充分和全面,形成了一种贯通微观分析与宏观把握的意义演化研究手段,对意义演化研究而言具有较高的方法论价值。

(3)为意义演化研究引入了新的对比范式,进一步扩展了研究框架。针对以往意义演化研究较多偏重单语言的局限性,本书融入了对比语言学的理念和思想,利用布朗家族语料库在平衡性和代表性上的一致,构建了具有良好可比性的英汉历时语料库。由于语料规模和取样标准的高度一致,这些语料库之间具有较为严格的可比信度,对于定量研究更是如此。这种跨语言对比研究的范式使得在同一框架下考察英语和汉语的意义演化成为可能,有助于彰显意义演化的共性与个性,有利于促进意义演化研究的系统化,拓宽意义演化研究的语种范围,增强意义演化研究的成果解释力。

(4)为意义演化研究确定了新的观察对象,进一步增强了研究覆盖。在以往的意义演化研究中,新词、新表达的出现和旧词、旧用法的消亡一般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在这些现象中,意义演化的轨迹较为明显,能够更容易被研究者发现。而对于常用语言单位,因为其使用频繁,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语料支撑和分析力较强的研究手段,很难发现其意义演化的特征和趋势,因此相关的研究偏少。本书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文化关键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意义单位。这些常用意义单位在话语意义体系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能够发挥枢纽和核心的作用。因此,对这些常用语言单位的意义演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所发现的规律和趋势可能具有更强的普遍性,能够揭示一些以往未能观察到的特性。

(5)为意义演化研究总结了新的演化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成果。本书在历时语料库大规模真实数据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归纳出意义演化的四种趋势,分别为交汇融合、负面偏好、主观倾向和动态平衡。在这些趋势中,有的是在新的视角下对之前意义演化研究成果的印证和发展,有的则是以往研究未能总结的全新发现,使得意义演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此外,受哲学系统论的思想启发,本书将这四种趋势纳入意义演化的系统整体进程中进行分析,探讨了意义演化过程系统的整体性、有机关联性、动态平衡性、有序性和目的性,提供了对意义演化现象的一种整体解读。

(6)为意义演化研究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进一步深化了理论探索。在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中,产生和积淀了极为丰富的意义演化思想,这些思想为意义演化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和认识。但由于年代的跨距和个人的侧重,对这些思想和观点的表述相对较为零散,并未形成体系性的论述,无法有效地指导意义演化研究的实际开展。本书通过对这些意义演化思想的系统整理和深入解读,厘清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发展脉络,并通过实证分析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选择理论这一普遍适用于事物演化过程的进化论框架,将上述思想的解读与实证研究的发现进行了有机融合,同时广泛吸纳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基于意义单位复制与选择的意义演化模型”。该模型侧重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对意义演化过程进行解读,注重意义演化现象在共时层面与历时层面的融合,注重意义演化在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的解读,为意义演化研究的理论探索带来了新的启示。

综上所述,本书对于意义演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和广度拓展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应用和理论建构方面都有创新。

此外,本书对于语料库语言学自身的学科发展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的实践开展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本书是语料库语言学在历时维度和社会学方向的有益尝试。正如卫乃兴(2007:18)所言:“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语言形式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涵义等都应是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内容。……语料库语言学与有关学科交叉,拓宽自身的研究领域,势在必然;整体学科的社会学属性或民族文化学特征拟应加强。”本书正是秉承这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思想,将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交际行为学、系统科学、批评话语分析、广义进化论等多学科的知识都有机地融入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框架之中,对扩展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视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本书还在布朗家族语料库的框架模式下构建了1961年前后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尽管其取样标准还比较粗糙,语料质量也有待提升,但为布朗家族语料库和汉语语料库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次,本书进一步深化了扩展意义单位的研究。在观察和分析意义演化现象的过程中,本书对扩展意义单位的内部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了以语义韵为驱动的扩展意义单位演化规律,同时还提出了扩展意义单位在维持语义韵稳定的情况下发生意核置换的假设,并通过实际的例证进行了论述,进一步凸显了语义韵在扩展意义单位中的统领作用和核心位置,进一步强调了扩展意义单位的话语功能和交际目的。这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扩展意义单位的本质、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本书也为自然语言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意义演化是事件检测与追踪、舆情网情态势监控中的重要语言特征之一,逐渐开始受到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尝试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方法来观察和监测意义演化现象。然而,这些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工程实践、忽视理论研究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许嘉璐(2006)呼吁自然语言理解研究需要“仰望一下天空”,更加关注理论方面的研究。本书所采用的语料库语言学的思想和方法,与自然语言理解有着较好的结合部,对该领域的意义演化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发现并提出更为科学高效的意义演化自动或半自动处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于意义本质的探讨和阐释,对于转变自然语言理解的意义理念、突破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