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夫妻之美:红尘作伴,夫妻是毕生命运共同体

绘 刘德贵(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文学艺术系)

人类对善的追求,是从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的。孟子把人的美德来源归于家庭:“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夫妻,乃是家庭关系的支柱。维柯在他的《新科学》里认为:对于人类而言,建立的第一项人间制度就是婚姻,第二项人间制度则是埋葬。

在他看来,婚姻是作为世间最初的一种友谊而出现的。人类最自然的友谊,就是婚姻。

就像家庭是国家(政体)的种子温床一样,维柯认为婚姻是家庭的种子温床。

婚姻的美妙之处在于让人类实现了三种带有终极意味的好特性:光荣、利益、愉快。

夫妻,本质上就是在人生所有的顺境和逆境中,都能分享共同命运的二人关系。所以,罗马法学家摩德斯·丁努斯说:“婚姻是‘毕生共同命运’。”

一、爱情是唤醒:让人走出自恋的孤独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意]乔万尼·薄伽丘

1.生物唤醒

《破解达芬奇之美》一书的序言中说:“人类生活在愚昧无知中,打不开生命的密码,往往是自己对身体充满了禁忌,对生命充满主观的、先入为主的偏见。”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4.我们仍然如同蜷缩在幽暗中的胚胎,等待被唤醒。

作为生物的人,爱情产生的基础是人的生物本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物学上的爱情呈现其阶段特征。

初始阶段:男女一见钟情,双方会分别分泌出性荷尔蒙睾酮和雌激素。

爱情陷入阶段:两人都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这些物质会让人处于疯狂而晕乎的状态,从而忽视甚至无视对方的缺点。

结合阶段:两人性的结合会导致人体分泌催产素或者加压素。

这些激素分泌大约会持续两年左右(也有人说是十三个月)。一般来说,男女交往时间超过两年,就很难再分泌“爱情的荷尔蒙”,二人关系也会就此进入冷却阶段。

在爱的过程中,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都被体内的激素调控着。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它们推着走,呈现出人生百态。

其中的多巴胺最为关键,它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这种神奇的物质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使人莫名其妙地兴奋,催生出人对异性的情感,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爱情中心。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等就如同山泉般从人体这个“泉眼”里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来。有了它们,人才有了爱的感觉、爱的幸福,以及晕晕乎乎的沉醉感。

也就是说,人们所感受到的爱情美妙感、无法自拔感、忘乎所以感,实际上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等所带来的特种感受,是“激情”之下,人所具有的一种错觉和狂热。

老子曾经说过:“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64.和狂风刮不到一整日、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一个道理,人的身体也无法一直分泌这些神奇的物质。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陷入情网的人也会随着这些神奇分泌物的减少乃至消失,而趋于平静。当人从激情之巅缓缓降下之时,双方的爱情也就归于平淡。这种普通爱情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大约会持续三四年。

这其实意味着,通常人们的爱情保质期是三四年时间。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遭遇的“七年之痒”,已经加入了双方理智的力量。

但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和其他动物有天壤之别,在爱情婚姻的最初激情过后还能相守相伴,不离不弃,就是因为人懂得自己有责任、亲情、誓言、承诺。这些东西让人们在理性之中,坚守着爱情和婚姻。进而在日积月累、风雨相伴、一砖一瓦建造起的共同生活大厦中,成为亲人,并不断经营和提升,让爱情焕发出新的活力,促使双方成为同舟共济一生的伙伴。

所以需要一种理性的提示:当激情之爱风起云涌的时候,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让人狂热地爱与被爱,此时就应该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和美好,享受这种纯天然的绿荫照拂。当激情之爱渐渐淡化、渐渐远去,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越来越稀少的时候,人更需要携起手来,互相砥砺,不离不弃。

2.理性深爱

世界著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具有主动给予的性质。这种给予,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把一种生命的活力和温暖(比如自己的快乐、兴趣、同理心、知识、幽默)呈现给对方。

爱人们将这些从自身生命深处焕发出的美好,以浸润的形式输向对方,为对方增加欢悦,激发情怀,给对方保驾护航。

真正的爱需要同时具备四个因素:关爱、责任感、尊重和了解。

关爱,在日常中就是一个无声祝福对方的眼神,或者一个春风扑面般的迎着对方的笑容,或者一句轻声细语的问候,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主动关心。

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驱动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有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责任感,是一个人关怀另一个人的不竭动力,它促使人像对自己负责一样对对方负责,主动为对方做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并在其中感受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也因此真正得到对方的信赖和尊重。这其中包括负责对方的物质生活,比如赚钱养家;负责慰藉对方的心理需求,比如进行鼓励、劝慰、承诺等等。

尊重,就是发自内心地对对方尊敬、重视,把对方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总能以平等相待的心态和言行和对方相处。在心中真正认为对方是一个独立个体,具有生命的独特性,应该自由行事和自在成长。

了解,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观察对方,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感同身受。在循序渐进中,越来越清楚对方真正的本质和需求。比如了解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产生背景、过程等。

3.慷慨给予

慷慨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情怀,不仅让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也让人待人接物大方、不吝啬,这其中包括给予财富和给予智慧。通常而言,慷慨给予有三种呈现方式。

第一,没有人会穷到什么都不能给予他人的地步。哪怕你囊中羞涩,一文钱没有,也能以出手相助的方式给予别人。诸如对人热忱,精神鼓励,充满信任,坦诚相待,待人善良等,都是在慷慨给予。第二,慷慨给予也应该是一种牺牲,为别人花费金钱、时间、精力,把自己最喜欢的、最需要的、最匮乏的东西给别人,为帮助别人而承担某种风险等等,都是某种形式的牺牲。最后,给予这一行为应是出自你内心的决定,是你心甘情愿的。

给予,是一个人具备潜能的最佳体现。无论是给予物质、给予精神帮助,还是给予心理支持等,能够给予别人,就体现了你的生命力和生命感。

深爱对方之后的亲密关系维护,有个带有给予和被给予性质的三步秘诀:第一步是欣赏你的伴侣,第二步是表达你的感激,然后,再重复以上两步。

欣赏你的伴侣,不只是指你能领略观赏他(她)的好,更是指你发自内心地认为和喜欢他(她)的好。表达你的感激,就是把你内心对他(她)的深深感谢说出来,同时怀着热烈友好的感情以行动去回报。

爱情婚姻里有个关键词叫“注重维护”。这是因为人都有喜欢停留在舒适区的本能。当你足够幸运又兼备聪明和勤奋,拥有了美满的亲密关系,会自然而然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人一旦有这种想法,就危险了。

人,只要变得懒惰,习惯于自己的好运,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这非常不利于我们亲密关系的维护。人要告诉自己,要把注意伴侣为你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作为日常功课。然后,常常和伴侣一起分享你最欣赏的他(她)的友善之举,以示感激、赞赏和鼓励。

一个人如果能践行给予的行为,拥有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就会因为被唤醒了生命力而充满活力,让整个人都显得阳光明媚。

二、友谊与朋友:生活中的理想婚姻

没有友谊做基础的爱情,就像是在沙地上盖起来的房子一样。

——[美]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

1.友谊与浪漫

著名社会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巴尔巴·哈科夫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了由五十个问题项组成的“爱情的尺度”测试,然后以数千名男女为对象进行了要因分析。

结果显示,数千名男女测试对象中出现了六种基本爱情样式:友谊之爱、逻辑之爱、游戏之爱、浪漫之爱、拥有之爱、利他之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友谊之爱与逻辑之爱。

友谊之爱:认识时间较久,相处很舒服,兴趣爱好相似,有些心有灵犀,相互之间不需要隐藏。就像朋友加生活伙伴。

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恋人和夫妻比较安定,他们一般都是在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家庭中长大,也会创造一个亲密温馨的家庭。

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和诗人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说:“没有友情做基础的爱情,就像是在沙地上盖起来的房子一样。”

也因此,很多人会幻想另一半是理想的,期望对方如同父母、朋友、伙伴、知己一样待己,期望对方可以满足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需求,并能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现有的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困难。

然而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婚姻的幻想。

婚姻可能使人得到呵护、照顾、关爱和理解,但只是可能。因为所有家庭生活的共同点都是各种压力和矛盾绵延不断,层出不穷。在压力和矛盾之下,既可能产生抚慰、关怀、鼓励、呵护,也可能产生争吵、责备、怪罪。它们是人应对压力和矛盾的自然反应,是人对同一事应激产生的A面和B面。如果一个人只想得到其中好的一面,那他就还未走出强烈依赖他人的心理童年。

一些夫妻自始至终都没能建立亲密朋友般的友谊,虽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貌合神离。他们虽然在表面上并没有离异,看上去家是完整的,但精神上早就离异了,甚至从没有结合过。

2.家庭生态系统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它的结构、步调、规则、模式,都是经年累月、一砖一瓦慢慢垒起来的。

建构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物是夫妻二人。夫妻二人的合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真正在精神上、心理上各自独立。

当你渴望别人倾听你、支持你、赞美你,并以此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支柱,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尺,始终为之喜、为之悲的时候,你还未真正地以自我为中心,你还不是你自己世界的中心。因为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向外的索求。

有的人特别脆弱,总是想着别人拉着自己、护着自己、赞美自己,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人尚未找到自我,更没有办法肯定自我。这类人总以为通向快乐自由的门在别人身上,而不在自己身上,因此总是喜欢给别人施压,而不是打开自己。

恋爱时的欢愉,不过是平淡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如果你不放弃必须有别人支持才能前行的想法,和谁在一起,你都是别人的牵绊。

在各自精神与心理能够独立的基础上,才可能共建坚固温馨的家。充分的自由,安静的温暖,才能让家人渴望呆在家里,日子才有安宁感、安顿感,才有真的岁月静好。只因为,当真正的关怀出现时,是难以抗拒的。

日常生活中理想的婚姻模样,就是兼具友谊与朋友特质的两个人同行,独立亦携手。

某网站上有一个对此问题的神回复——

问:结婚后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就当这婚还没结!

3.磨砺在前

基于以上,结婚前两人都需要经过一番心理的挣扎再做决定:

在生活中,

我自己是否可以战胜困难?

是否能独自与生命格斗?

是否足够自信?

是否可以忍受生存基本的焦虑?

是否是独立的生命体?

是否自我忠诚?

这些,是和一个人建立稳固关系的先决条件。

只有和可以独立处理自己压力的人在一起,才可能谈得上有苦同吃,有难同当。否则就是别人吃你的苦,担你的难。有安全感的人,才有稳定的独立和坚韧,自信和自立。

具备这些特质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向别人要求过分的帮助,只是默默接受生命的苦痛、孤单、压力,自己处理发生的一些事情,不逃避不放弃。因为他们明了,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很多人没有悟到,每个家庭中发生的纠结,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纠结,但他们却因此纠结同时结合了“家庭”元素而格外想不开,进而怪罪家人。这就像你走在沙漠里,不管你穿什么鞋子,一定会进沙子硌脚的,但你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进而去怪罪你脚上穿的那双鞋子是谁买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就组建家庭,家庭组建之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就在所难免。很多家庭都努力保守一些秘密,可每个家庭成员都清楚那些事。他们想要隐藏的,担心别人知道的,是他们心中的痛苦。痛苦的背后,每个人都很孤独。而这类孤独,是锐利的,也是柔软的,其内核,是带着深深顾惜的仁慈与坚忍:对方或者自己如何面对新世界的恐慌?子女怎么办?未来的复杂局面各人如何应对?

一切深爱的终点必是原点。所有的不舍,不过是把不忍和怜惜默默扛下去。生而为人的灰暗与明媚,尽在其中。人的仁慈与悲悯,也尽在其中。

在个人还未形成独立的自我之前,就一头栽进婚姻里,想借着“结婚”实现自己的“完整”渴望,如果有这种想法,那么不管你的生理年龄是多大,你可能都未走出心理童年。

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妻的誓言与承诺

许多誓言不一定可以表示真诚,真心的誓言只要一个就够了。

——[英]威廉·莎士比亚

1.人类誓言的秘密

亲情、友情、爱情,是支撑人类精神的三大支柱,在这些支柱形成的过程中,誓言与承诺的作用不可小觑。夫妻之间的誓言,是爱情的凭证,更是担起的承诺。它构成了一种契约,像一面旗帜,又像一个盾牌,既表达忠诚、深爱,又表达自我约束。誓言也具有伦理价值,它是一种看不见的约定俗成,具有维护双方关系、遵守承诺的意义。

夫妻之间誓言的价值与意义,十分深远。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元素”理论:一是亲情,指双方能够同甘共苦、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情感;一是恋情,就是那种由激情之爱引发的情感;一是承诺,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作出的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相关的誓言和诺言。

和人类各种关系中的起誓一样,夫妻之间的起誓也是一种元语言事件。

所谓元语言事件,说的是誓言一出,就是按下了彼此生死相依关系的按钮:从此之后,你不再是原来的你,我不再是原来的我,我们也不再是原来的我们!从此之后,我们开始了新的乐章!从此之后,我们都有对方!

从语义上看,誓言的通常结构可以用x+A表示。其中x是变量,A是常量。A保证誓言成为誓言,没有A,任意说出的x都是平常话。就像《诗经·击鼓》中的那对夫妻起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管是生是死(x),我都要和你一起白头到老(A)!

因此,誓言不是纯粹的道出,它是一种关系的确立。它最初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我们信仰神灵,以诸神之名起誓;我们遵循秩序与契约;我们会有守誓之福,也可能有违誓之祸!可以说,誓言、诅咒和作为见证的神灵,以三位一体的方式,架构了我们当事者最基本的生命形式。诸神是我们关系确立的见证人,也是守护人。我们相信诸神存在,天、地、人、神共在一个世界。

包括夫妻之间的誓言在内,所有人与人之间的誓言都暗含着这样的人类文化秘密:我们都在一个信仰体系里,无论谁践踏了誓言,那就意味着践踏了信仰。

2.人为什么需要誓言

人生苦短,人世无常。每个人与伴侣、父母、兄弟姐妹乃至与友人之间,各种悲欢离合都可能在意料不到的时候发生。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悬念,导致渴望;不确定性,催生承诺和誓言。誓言的存在,是因为你我当下共同面对的那个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一起做出某种保障。相信对方的誓言,实际上是期望在需要的时候,尤其是在困境来临时,从对方那里获得保护。

古往今来,举凡人间的誓言,国与国,战略合作;人与人,义结金兰。或杀牲歃血,或昭告神明,或白纸黑字,莫不源于此。

人和人之间誓言的内核,是在以最纯粹和最强烈的方式表达:相信我,相信我的爱、力量、人格、生命力,相信我会和你共渡难关。你的背后,有我!

因此誓言一出就有了一种无形的黏合力:宣誓之前,你是你,我是我;宣誓之后,你不再是你自己,我也不再是自己。你,有我;我,有你。或者说,通过誓言,彼此处在了一个城堡,形成了一种联盟: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所以,誓言并不是简单的道出,也不纯粹是一种起誓,它是一种关系的确立。

在古典誓言中,人不仅建立了彼此对誓言的信守(这意味着必须按照你我起誓的内容来行事)。甚至同时建立了我、你、大地、神灵的秩序。这是一种誓约各方都必须遵守的井然秩序:你在,我在,大地在,神灵在。大地作证,神灵监督!

今人起誓之时,纵然没有提及神灵,但那种内心的虔诚,也应如古人对神起誓一样。

自起誓之时起,人的生命形式作为一种实在,在彼此的世界中发生了。

3.是什么催生了夫妻间的誓言

人与人的相互依赖和幸福感,会孕育誓言,爱与善良,也会催生誓言。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对誓言双方来说,立誓与守誓都需要付出无私、体贴、关爱和奉献。特别是守誓,它有时困难重重,甚至可能需要牺牲生命,所以坚定的守誓格外珍贵,也格外神圣,因为它是人间美好的光辉。

在日常情形下,我们作出的承诺,有的是父母对儿女的:不管你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是名扬天下,还是无名小卒,父母都会随时迎接你回家,为你拂去在外打拼的尘埃和辛苦。

承诺也是夫妻、恋人、兄弟、朋友之间的:我们彼此携手共进,不离不弃,共渡难关。有了承诺,人才会觉得安全与稳定。

承诺也是事业伙伴之间的,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同盟之间的:我们都需要互相承诺,承诺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遇到敌人共同应对,互相联手。

可是,承诺易,守诺难。所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把承诺扔在一边,违背誓言。这就要求人们要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品德,更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人格。

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人之所以能彼此以精神相爱,一定是一起领受过同样的悲苦,在悠长的时间里,肩负共同的愁苦和束缚而携手越过顽强的大地。只有这样,人与人才能够彼此深知,互相通感,在共同的艰辛里觉知彼此的存在,因相互怜惜而相爱。”[西班牙]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