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医误诊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一、中医误诊学的任务
中医误诊学的根本任务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误诊发生的原因、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古今医家论述中有关误诊的内容、医案医话、中医临床中零散的个案报告、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总结,使其成为比较全面、系统探索误诊原因、规律的学科;把对中医误诊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推向深入,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指导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具体地说,中医误诊学的任务就是运用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对前人的临床误诊教训进行理论的总结,研究中医误诊规律,从误诊角度确立中医诊断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正确处理中医临床诊断纠纷的理论依据。
误诊学是在对前人无数次失误教训的总结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些沉痛的教训就不会有误诊学。过去有关中医误诊的总结大多是案例报道,侧重点在误诊发生的临床原因,缺乏系统研究。《中医误诊学》一书则从医、护、患三者的关系中,突出人的因素在中医临床误诊中的决定作用,从辨人、病、机、证、症结合“五辨”的角度对临床误诊案例进行分析,重在分析与总结,探索其规律,强调理论的守正与创新,目的在于建立中医误诊理论体系,纠正忽视中医误诊的认识错误,促进中医诊断学规范的建立。
二、中医误诊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误诊发生的原因不同,中医误诊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共性与个性方法
要明确证在中医诊断中的核心地位,熟悉证的传变规律,知常方能达变。研究误诊,首先要抓住各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和各个证候的辨证要点。在分析疾病的误诊原因时发现,大部分误诊的病例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所致,因此对于这类疾病要进行临床一般规律性的分析,这就是共性。共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误诊的普遍规律。其次,要弄清楚哪些病证容易发生误诊,多在什么情况下误诊,然后,才有可能针对误诊个案进行分析,这就是个性。个性的分析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避免误诊的措施。从临床误诊的实际看来,容易发生误诊的疾病也不过百余种,证的误诊无非病位、病性、病势三方面,如果能把这些病证的误诊规律基本搞清楚,相信临床总体误诊率就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二)逻辑思维方法
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四诊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这些资料的正确认识和推理判断。因此,在临床资料完整的情况下,误诊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师思维方法的偏差。所以在研究中医误诊时,应当充分运用中医的临床思维和逻辑推理,认真细致地分析导致误诊的思维方法方面存在的偏差。对诊断过程中思维方法的特点,诊断的思维过程和规律,容易发生误诊的思维方法和避免误诊的思维方法,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
(三)人文学方法
临床上许多疾病的误诊,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也不是由于技术设备条件和医师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而主要与医师的主观因素(如医德医风)及人文素养有关。因此,应当用伦理学的方法,从医师的医疗行为中找出原因,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师素质、增强责任心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强调医学以外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充分考虑天、时、地等因素的影响,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四)社会学方法
误诊现象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如社会科学文化的限制,医学的总体发展水平,医院的设备条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管理水平,医院的人际关系和医患关系,有些误诊还与患者的主观因素、就医目的和就医时的心理状态等有关。因此,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误诊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从中找出预防误诊的方法。
中医误诊还涉及中医的法律和社会地位及社会保健制度等问题,如中医科普、中医诊断的法律效力、卫生保健和健康普查等制度,以及指导患者选择就医,扬长避短,及时发现隐患,避免延误诊断。但是这些工作并不是单靠医师或者患者所能做成的,需要有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干预。因此,研究误诊并从根本上减少误诊,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五)临床学方法
误诊是一种临床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与临床四诊、辨证的基本环节有关。因此,在应用其他研究方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临床方法。中医的诊断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辨证求因”,四诊是依据,辨证是目的。因此,要从中医四诊中存在的某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假象的方面,以及辨证方法容易出现的交错、重复和不确定的结果等,探讨可能引起误诊的因素;掌握误诊的原因、范围特点、避免或减少误诊的措施和方法,特别要把握住容易发生误诊的疾病的个性特征。因此,我们在从理论上系统研究误诊的同时,还要对临床容易误诊的疾病,从临床资料的收集,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必须认识到,虽然单纯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能很好地进行中医误诊学的研究,但是随着中医客观化、规范化研究的深入和中医误诊学研究自身的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必将被引入中医误诊学研究体系中。如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方法为研究中医误诊提供大样本整理文献、多中心交流案例、自动化采集数据等手段和方法,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研究方法将成为中医误诊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符合中医误诊学的学科特点。
三、中医误诊学研究的注意事项
第一,中医误诊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中医误诊学首先应明确中医理论的指导地位。因为中医诊断的诊察方法和辨证思维无不贯穿着中医理论,正确的中医诊断来自中医理论的指导,西医的诊断不能代替中医诊断,同样西医误诊学的研究也不能代替中医误诊学的研究。中医误诊学的研究应当坚持以中医为主体,按中医学的自主思维来研究中医误诊的现象和规律。第二,要强调多实践,切忌浅尝辄止。正规操作和规范诊断标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第三,要注意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的锻炼和修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医诊断的失误。中医病名、诊断标准古今不一,因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本身是一个发展过程,曾经是正确的诊断在今天看来未必都是对的,今天认为是正确的认识又可能在将来被否认。第四,要充分认识研究误诊学的意义,要树立远大理想,敢为天下先;要有创新意识,学习王清任《医林改错》精神,敢于打破陈规,敢于纠正前人的错误,促进中医学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