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六淫外邪,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临床特点。
一、风寒感冒
郭某,女,36岁,公务员。
初诊日期:2013年12月3日。
主诉:鼻塞、流涕、头痛1天。
刻下见: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咽痒,轻咳嗽,少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处方:荆防败毒散化裁。
药物: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前胡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紫苏叶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每日1剂,水煎服,浓缩至2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复诊:2013年12月5日。自述服上药两剂后,鼻塞、喷嚏、清涕、咽痒明显好转,已无恶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消失。仍有轻咳嗽,少痰,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守上方去荆芥、防风,加枇杷叶10克、贝母10克,再进两剂,疾病痊愈。
按语:风寒感冒系指患者感受风寒之邪,风寒犯表,肺气失宣,故见鼻塞声重、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体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皆为表寒之象。荆芥、防风、生姜辛温散寒;柴胡解表退热;川芎散风活血治头痛;前胡、枳壳、桔梗、杏仁、茯苓、紫苏叶、炙甘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活、独活祛风散寒,为治疗肢体疼痛之妙药。诸药合用,共奏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功。
二、风热感冒
韦某,男,23岁,在校大学生。
初诊日期:2014年6月6日。
主诉:头痛、鼻塞、流涕2天。
刻下见:鼻塞浊涕,咽干口渴,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咳嗽,痰黄黏稠,纳寐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处方:银翘散加味。
药物: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苦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穗6克。上方3剂,每日1剂,加芦根10克,水煎服,浓缩至2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复诊:2014年6月9日。自述服上药两剂后诸症好转,已无恶寒发热,仍有轻咳嗽,咳痰,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黄,脉弦。守上方去荆芥穗、牛蒡子,加半夏10克、竹茹10克,再进两剂,疾病痊愈。
按语:风热感冒系指感受风热之邪,风热犯表,肺气失宣,故见发热、微恶寒、咳嗽;外邪束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见汗出不畅;风热蕴结成毒侵袭肺系门户,热邪伤津,则鼻塞浊涕,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皆为表热之象。银花、连翘、黄芩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薄荷、桔梗、牛蒡子宣肃肺气而止咳利咽,兼清利头目;荆芥穗、淡豆豉解表散邪;加芦根生津止渴。诸药合用,风热之邪得除。
三、体虚感冒
覃某,男,32岁。
初诊日期:2016年3月17日。
主诉:鼻塞、流涕1月余。
刻下见:反复出现鼻塞、流涕1月余,时轻时重,伴气短、乏力,恶寒,纳差,便溏,舌苔薄白,齿痕重,脉细弱无力。
治法:疏散风寒,健脾益肺。
处方:四君子汤加疏散风寒方药。
药物: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8克,桔梗9克,细辛3克,白芷8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共7剂,日服1剂,水煎饭后服。
复诊:2016年3月24日。自述服药1周,鼻塞、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再服补中益气丸1月,再复诊时已痊愈。
按语:患者平素经常感冒,体质较弱,单按风寒感冒治疗,治标不治本,故反反复复,迁延难愈,当属体虚感冒,辨证为脾肺两虚、风寒袭表。风寒感冒表证,故见恶寒、鼻塞、流涕;脾肺两虚,而见气短乏力、纳差;脾虚不运,津液输布失常,则见便溏、齿痕舌。方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加桔梗、细辛、白芷、防风疏风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