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传统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是用肉眼观察患者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闻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患者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问是通过询问患者或知情人以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切是切脉,也包括对患者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四诊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是中医药学文化的瑰宝。那么,“四诊法”是何时形成的?又是谁对“四诊法”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以及他的故事。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其医术高超,救人无数,故人们用上古神话中的名医“扁鹊”来称呼他。
扁鹊是第一位记载于正史的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录了他的大量事迹。他早年在客馆中担任舍长,有一位叫长桑君的游医经常在客馆居住,扁鹊看他举止与常人不同,对他极为尊重,长桑君也极为看重扁鹊这个后生,他们交好了十数年。后来,长桑君将自己珍贵的药方都传授给了扁鹊,但是要求他不要泄露出去。扁鹊之后游历各地,以行医为业,救助患者。但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疾病泛滥,扁鹊个人的力量无力诊治数量巨大的患者。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扁鹊并没有把医术视为自己私有,违背了对长桑君的承诺,招收了不少弟子,其中子豹、子阳、子越都是战国时期非常有成就的医生。扁鹊和弟子的足迹,遍及当时的中原大地,救人无数,也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学派——扁鹊学派,在中医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诊法”是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对中医诊断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扁鹊最擅长的是切诊,特别是切脉,司马迁曾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患病,五日不省人事,其他大夫都很害怕,就找来扁鹊前来诊治。扁鹊入室诊治出来后便说:“他的血脉正常,不用大惊小怪。”并举了秦穆公的例子,告诉其家臣董安于,说赵简子不出三日就会醒来。果然,两天半后,赵简子苏醒了,董安于将扁鹊的诊治经过告诉赵简子,赵简子赐扁鹊田地四万亩。
扁鹊同样也是一位望诊的行家,他长期行医,经验丰富,通过简单查看患者的神色、形态、颜面,就能判断疾病的部位和轻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路过齐国,齐桓侯接待了他,他拜见齐桓侯的时候,对齐桓侯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齐桓侯称自己没病,还认为扁鹊在邀功。五日后,扁鹊再见齐桓侯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齐桓侯仍坚称自己没病。五日后,扁鹊再次见到齐桓侯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齐桓侯没有理睬,并且有些不高兴了。五日后,扁鹊再来拜见齐桓侯,见到齐桓侯后扭头就走了,原来扁鹊已经看到齐桓侯病入骨髓,无药可治了。果然,五日后,当齐桓侯浑身剧痛,想要找扁鹊来看病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而齐桓侯也无药可治,不久就死去了。在这次诊治的过程中,展现了扁鹊高超的望诊医术,也展现了扁鹊对人体组织结构、疾病的演变规律的深刻认识。
编者注:《韩非子》中亦记载此事,将齐桓侯称作蔡桓公,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定为齐桓侯田午。
在“四诊法”的应用过程中,扁鹊也十分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某一种诊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路过虢国的时候,正好遇上虢太子暴毙,于是向一位喜好医术的中庶子打听情况,对情况有所了解后,扁鹊准备让中庶子帮自己禀报虢君,让自己去救活太子。中庶子认为扁鹊是荒诞戏言,认为除非有上古时俞跗那样神乎其神的医术,通过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直接找出病根,方能起死回生。而扁鹊不以为然,对中庶子讲述自己治病的理论:“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中庶子被扁鹊的理论深深折服,他把扁鹊所说告诉虢君,虢君十分惊讶,出来接见扁鹊,并请扁鹊为虢太子诊治。扁鹊诊治后告诉虢君:“太子的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厥’。那是因为阳气陷入阴脉,脉气缠绕冲动了胃,经脉受损伤,脉络被阻塞,分别注入下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气上升,阴阳两气会聚,互相团塞,不能通畅。阴气又逆而上行,阳气只好向内运行,阳气徒然在下在内鼓动却不能上升,在上在外被阻绝不能被阴气遣使,在上有隔绝了阳气的脉络,在下有破坏了阴气的筋纽,这样阴气破坏、阳气隔绝,使人的面色衰败血脉混乱,所以人的身体会安静得像死去的样子。虢太子实际没有死。因为阳入袭阴而阻绝脏气者是能治愈的,阴入袭阳而阻绝脏气者必死。这些情况,都会在五脏厥逆时突然发作。精良的医生能治愈这种病,拙劣的医生会因困惑而使患者陷入危险。”扁鹊与他的学生通过针灸不久就让太子苏醒了,然后使用药熨、汤剂治疗,二十天就恢复正常了。这就是“起死回生”的故事,虽然人们都认为是扁鹊救活了死去的虢太子,但扁鹊很谦虚地表示:“我不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本来就可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这个实例,说明了扁鹊是一位掌握了四诊法的高明医学家。
扁鹊周游列国,不仅为王公贵族治病,也为平民百姓救急。对于不同地方百姓的治病需求,他都能够满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成为妇科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成为儿科医生。同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也记载了扁鹊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说明扁鹊虽然医术高超,但也贵有自知之明,懂得医术的局限性,故扁鹊十分推崇“治未病”。《鹖冠子》中记载了魏文侯与扁鹊的一番对话,扁鹊分析他家三兄弟的医术,自己的大哥治病是在患者还未觉得有病的时候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二哥是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就能药到病除,而自己总是要在病情很严重的时候,才能下手诊治,所以虽然自己名满天下,但是医术却不如自己的大哥和二哥。
扁鹊年少时谦虚恭敬,故能得到长桑君青睐,得其传授医术;成名后不满足于现状,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才有了中医经典的“四诊法”诞生,影响了数千年。他周游列国,诊治了无数患者,在中原大地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他不以功自居,有自知之明,总结了六不治;他不将医术视为私有,方才有扁鹊学派的形成。因此,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扁鹊兢兢业业,不断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推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