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从1962年沙洲县建县,到1986年撤销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如今已有六十年。六十年,一个甲子,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涵。甲子,万物破甲而出,得天地精华滋养,代表万物初始,循环更替,往复不止。张家港市(沙洲县)的六十年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风雨同程,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站在张家港市(沙洲县)六十年发展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有必要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张家港人与时俱进,接续传承弘扬张家港精神,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张家港用自己的率先实践探索出了独特的经验和模式。
课题组认为:张家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张家港的发展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走在中国县域发展前列。
本书遵循问题导向、战略导向和未来导向的基本思路,将张家港发展置于国家宏观战略和新时代发展脉络,乃至世界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之下加以分析、总结和提炼。采用新型话语体系,从探索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叙述。具体来说,课题组秉持两条原则:以张家港为方法,为中国县域发展提供借鉴;以张家港为案例,讲好中国县域发展故事。
六十年来,中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可以说,这六十年就是一个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比如农村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等方面的问题交织成为县域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县域社会成为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前沿阵地,因素叠加、多主体参与、多元诉求共存。进入新时代,在发展过程中,新的特点、新的斗争、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继续去探索。
张家港是一个优秀的代表,在赶超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获得了200多项国家级荣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用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千分之三(2021年)的GDP占比,连续27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成为百强“探花”,她不仅成功应对了发展中的风险挑战,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有力证明了“中国奇迹”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62年,从常熟、江阴划出23 个公社和1 个国营农场“拼凑”出了沙洲县,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调侃为“苏南的边角料”。见证张家港发展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回忆:“沙洲县初设时,全年总产值只有3000万,全县只有一部柴油机发电,80%的农民住在茅草房里。县委在报告中直言‘我们一无所有’。”就是这样一个县,用了六十年的时间,2021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突破3000 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率达18.7%。
从1982年张家港港口对外开放,到1986年撤县建市;从1992年翻开“三超一争”(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样样工作争第一)的奋斗篇章,到1995年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城市;从多年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到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凤凰涅槃般的蝶变、跨越式的发展,张家港是如何做到的?
不仅如此,课题组希望将张家港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样板和缩影。讲好张家港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六十年来,张家港发展的故事,从一个侧面看就是中国发展的故事。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尤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中国故事、中国形象是由一个个独特而具体的地方故事构成的。因此,深入挖掘地方故事、展示好地方形象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地方国际形象的树立根植于国际交往中的民心相通。民心相通的心理基础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张家港六十年发展的故事,无论是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精神文明,还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具有世界意义。
在理论指导上,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全力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入地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本书以张家港精神为统领,将张家港精神作为中国精神在县域落地的典型代表。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城市之魂、力量之源。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张家港精神,经过张家港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的薪火相传和全市人民的接续奋斗,不断得到发扬光大,获得新的发展和升华。
在组织结构上,本书围绕张家港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巨大变化,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开,探讨张家港“走到了哪里——怎么走过来的——未来怎么走”,以总结张家港六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取得了这些成就,又如何以此为基础,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是什么”层面,总括概述张家港的发展成就,主要包括第1章,依照“五位一体”的思路综述张家港六十年发展成就;“为什么”层面,具体阐述发展经验,包括第2—9 章,按照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张家港篇章为导向,以及“六个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回望张家港六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具体原因和举措,将纵向的历史脉络和横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版块链接,每个章节从历史背景、重要政策、具体举措、典型案例、经验小结等来展开叙述;“怎么办”层面,包括第10—11章,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在比较视野中分析张家港在新时代与新格局中的位置和优劣势,并总结张家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启示。
本书回望过去,更面向未来。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作为打造新时代标杆城市的努力方向,本书试图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涵、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引领性发展的特色创造上,总结提炼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县域特色、体现张家港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回首过往的奋斗路,张家港的发展崛起被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这是对张家港过去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张家港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动展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实践”;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创勇立潮头的张家港辉煌;再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辟高质量发展的张家港路径,正是一代代张家港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引领张家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实现了一次次重大跨越,胜利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港城答卷”。
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眺望前方的奋进路,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张家港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谱写在999平方千米的港城大地上、镌刻在张家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努力为苏州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扛起张家港担当!努力为“苏南地区打造可以代表国家水平、引领未来方向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奉献张家港力量!努力为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篇章,作出张家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