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基于结构的切入与体系的对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互动机理

根据李健、范祚军等《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结构互动:粤鄂桂三省(区)例证》(《改革》2012年第6期)的相关内容整理成文。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不可分割、互为条件。国家或地区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管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还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经济产业政策的实施都将会改变直接融资需求和间接融资需求的规模与结构,这种改变必然影响金融结构形成的区域差异。金融和经济的互动关系显现出一种螺旋式的互动循环发展格局(见图1-1)。

图1-1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互动循环发展机理架构

从图1-1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对于金融结构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主要分为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层面。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会直接引起产业资金配置结构与规模、金融业务结构的变化和储蓄动员倾向的变化。主导产业的培育倾向会引起政府金融资源配置倾向的变化,高新产业的发展对于市场化融资渠道的需求会增加,对于金融风险管理与风险资产配置的能力需求亦会大大提升。同时,经济布局调整会引起经济部门结构、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政策的调整,会进一步导致金融机构的地区间布局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等。这两个层面的作用推动着金融结构调整和区域间差异的演绎。同时,金融结构优化过程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特别是在微观层面上引起防范风险、资源配置、公司治理、储蓄动员以及交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将导致金融中介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引起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将会通过资本积累、技术创新、投融资成本的变化优化经济结构。具体分析这一互动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结构对金融结构的决定性影响

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经济结构影响金融结构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渠道,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本部分我们将深入分析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差异如何导致金融活动的差异,从而决定金融结构并形成特色化金融发展模式和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异质性(见图1-2)。

围绕国家经济政策总体目标,尽管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是全国统一的,但是,由于经济信用化的进程在不同区域常常是不同步的,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所涉及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调整必然会引起金融需求的变化和金融资源在行业间或地区间的倾斜流动,这种倾斜流动可能是行政干预的结果,也可能是市场化的过程。金融产业结构政策、金融产业组织政策、金融产业布局政策在区域间的政策效果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了特色化区域金融发展模式。在金融产业结构政策方面,各地区主导产业培育模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地方金融产业发展政策。以大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倾向于引进大型金融机构进驻,高新产业的兴起会吸引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以小企业或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着重培育多样化的中小金融机构,企业结构和居民收入规模的差异使得地方融资模式、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各有侧重。金融产业组织政策和金融产业布局政策也会引起金融机构布局、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和金融工具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及时调整和转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也就必然要求金融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如经济结构多元化推动金融结构多元化,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将引致金融投资结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导致多种金融机构与之相对应。

图1-2 经济布局、政策调整与特色化金融发展模式

二 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金融结构演绎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市场的不断发育,政府开始成为影响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地方利益在布局调整中的影响力趋于扩大,市场因素(产业布局、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成为影响区域经济金融结构的重要力量。不管是在政府的行政干预还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下,国家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产业政策的实施都会改变直接融资需求和间接融资需求的规模与结构,这种改变必然影响区域特色化金融结构的形成(见图1-3)。

图1-3 经济布局、需求调整与特色化区域金融结构形成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集聚过程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性及非生产性服务业在该地区的相应发展,这就引起了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推动了金融服务行业的加速发展。这种乘数效应轮动,将进一步引致金融两极分化。因为从投资者视角来讲,发达地区投资的回报高,资金流动性高,金融投资环境好,金融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效率高,而资金的运动具有趋高利性和强流动性的特征,不发达地区的资金受发达地区的强吸引而向发达地区聚集,资金的活动力及聚集程度与经济发展活力的区域梯度性成正比。经济发达的高梯度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巨大的金融发展优势,如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通信系统、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优越的生产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和集中的消费市场,再加上技术进步、优势工业布局指向性的变化(由原材料指向转变为消费区指向或技术指向),更进一步突出了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优势。因此,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区域金融发展中的极化效应。在这一梯度运动过程中,金融资源遵循生产力布局的优位推进规律,不断向新的优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金融结构便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变迁速度,从而地区间区域金融结构呈现出非均衡性发展变化的特征。

三 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结构适应性调整与金融结构优化

金融结构优化是一个无限趋近于金融结构最优状态的金融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调节过程,这一调节过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仍然相伴相随。在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经济增长动态均衡模型(见图1-4)中,横轴代表经济增长率和金融结构高度化[1],纵轴下方代表金融结构合理化[2],纵轴上方代表金融优化程度与经济配合程度,曲线OE是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均衡点的集合。处于均衡状态的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沿着曲线OE移动,点E0对应的经济增长率Y0和金融发展水平F0恰好处于均衡,配合程度最高,即图中点M0,对应值为M。沿两轴中间的45°线表示最理想的金融结构优化目标曲线,而围绕这一目标曲线变动的曲线则表示现实经济中实际的金融结构优化变动曲线,说明金融结构高度化与金融结构合理化高度渗透、相互协调形成金融结构的优化过程。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在多数情况下处于非均衡状态。金融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着金融结构的优化不断动态演进,但是,我们所说的金融结构优化只是瞬间状态,如图1-4中的E0达到瞬间的金融结构最优,对应于上半轴中的M0能够与经济增长较好耦合,则会大大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处于E1时,金融结构本身存在优化的空间,所以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性及适应性更低,则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即经济增长率落在OM0区域。

同理,若金融结构出现虚高度化,即过度创新,则偏离目标金融结构优化线,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性降低,可能会产生经济增长虚高,其中存在很大的泡沫,将会累积更高的金融风险,最终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破坏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理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但内生地推动了区域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而且这一推动过程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目标做内生性动态适应性变化的。

图1-4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均衡模型

四 金融结构优化助推经济结构升级

在现代经济中,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路径有两个:一个是增量发展道路,通过增加资源的投入,促进原有产业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生成;另一个是存量调整道路,在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资产重组,促进资源从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流动和聚集,提高产业结构素质。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以增量发展为主,而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则以存量调整为主。在此前提下,一个与地方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区域金融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见图1-5)。在金融生态化建设的前提下,在区域金融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将伴随着经济货币化过程,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将不断充实市场化要素,市场化比重提升。原来单一的银行信贷支持渠道将会拓展为银行信贷和金融市场双重渠道,并将实现两个渠道的恰当融合,更好地支撑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对于资金规模的需求和对金融服务提升的需求,特别是地方产业转型与高新产业发展对于金融支撑的强烈需求及其以此为延伸的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图1-5 金融结构优化支持地方经济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图1-6以高新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为切入点展示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我们强调理想的区域金融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的适应性,主要是指金融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功能,并且这一支撑功能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化过程而各有侧重。在银行信贷渠道,银行体系通过多种信用中介机构和多样化的信用工具来实现产业间金融政策的金融资源配置倾斜,并能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有机结合。在金融市场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其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信息传递、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资产配置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拓展产业融资渠道和多种类、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撑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金融资源配置的政府干预机制和市场机制将会在优化的区域金融结构中实现更好地融合,进一步助推经济结构的优化。

图1-6 技术创新创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金融支持体系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