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对话:拜克视域中的犹太教与基督教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硝烟论战

抚今追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抗衡对峙在今天已如明日黄花,历史留给今人更多的是教训和反思。纵观两宗教从争执对抗到对话合作的历程,我们不禁要问:曾经一度恶化、相互对立的两宗教关系为何渐趋缓、对话合作?我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应首先将关注点投向在宗教历史的发展中,那些为改善和促进两宗教关系良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宗教界学者,尤其是站在自身宗教立场、却能够以同情和理解的角度看待或评论宗教关系的学者,他们为宗教间关系的调解与缓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犹太宗教哲学家利奥·拜克[1](Leo Baeck,1873—1956)即是其中的典型性代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和犹太教因基本教义和观念之间分歧冲突的进一步激化,掀起了又一轮激烈论战,来自自由派神学[2](Liberal Theology)的阿道夫·冯·哈纳克[3](Adolf von Harnack,1851—1930)从“基督教是唯一的自由主义信仰”“诋毁法利赛人”“四大福音书作为神圣启示的可靠性”和“耶稣思想的本源性”四个方面对犹太教提出批判,自由派犹太神学(Liberal Judaism)的杰出代表利奥·拜克以“作为神圣信仰来源的犹太教”“法利赛人在犹太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四大福音书的不可靠性”和“耶稣思想的犹太本源”四方面作为回击。身处两宗教对峙的激烈论战中,拜克首先以两宗教的历史渊源关系为基点,反驳基督教学者对犹太教的诘难与批判,在认同基督教作为一种独立宗教形态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两宗教之间的异同,最后,对两种宗教的关系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学者的阐释与理解。通过对拜克关于两宗教关系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依据19世纪两宗教论战的历史语境,切实把握诱发两宗教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剖析两教争论的矛头和焦点。从拜克对基督教学者哈纳克批判犹太教的反批判,析取拜克论述两宗教关系的初衷,最后从拜克的积极回应分析他是如何从比较分析两宗教异同走向对两宗教对话合作关系的积极展望,从中析取拜克参与论战以及论述两宗教关系的最终目的和政治诉求。通过犹太学者对待宗教关系的宽容胸怀和宗教信仰的赤诚挚爱,把握宗教信仰的本质意义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日后其他宗教关系的应对处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他犹太思想家如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等都曾论述过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笔者之所以选取利奥·拜克的研究,除了这个论题发源于世纪之交基督教与犹太教的论战背景,更重要的还在于,相较于其他犹太学者关于犹太教与基督教关系的论述,利奥·拜克的更加全面、客观,对宗教历史的影响更加深远。具体而言,前者对两宗教关系论述的重心不外乎重申两宗教的渊源联系或在批判基督教的同时为犹太教作辩护,以表明孰优孰劣,即使罗森茨维格(Franz Rosenzweig,1886—1929)较为全面的阐述也建立在将犹太教排除在历史之外的基础上,而拜克论述、最终的目的与动机,从出发点和观察视角上却都要广博、深远得多。有鉴于此,笔者拟通过剖析哈纳克与拜克的论战,把握拜克关于两宗教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剖析他对犹太教和犹太人在现代社会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确证,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能为各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的和谐共处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