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有人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唯一拥有天堂和人间两种存在的城市,它是“亚伯拉罕系宗教之间斗争的焦点,是越来越受欢迎的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的圣地,是不同文明冲突的战略角斗场,是无神论与有神论交锋对峙的前线,是世俗瞩目的焦点,是惑人阴谋与网络神话的发生地”(《耶路撒冷三千年·前言》)。这里承载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厚重历史,镌刻了两教在发展中的诸多回忆。
犹太教与基督教现已跻身世界宗教行列,两者在基本教义与宗教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类似,但因基本教义和宗教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矛盾却一直存在,且伴随时代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分歧矛盾也表现出迥异之特征,成为两宗教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中世纪的欧洲,两教之间从起初相互论争逐渐发展到基督教残酷统治下的关系恶化;历经黑暗的中世纪,获得相对意义上解放了的犹太人也未能完全摆脱反犹主义的困扰,骇人听闻的“纳粹屠犹”悲剧就是反犹主义登峰造极的表现;进入现当代社会以来,尤其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两教势不两立的局面从根本上趋向缓和,对话与合作成为两极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两教之间爆发的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论战,论战双方为德国自由派神学家、基督教学者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1851—1930)与德国犹太宗教哲学家利奥·拜克(Leo Baeck,1873—1956)。本书旨在透过在现代社会中这次极具代表性的论战,通过犹太学者利奥·拜克对犹太教与基督教关系的阐释,分析两种宗教关系渐趋对话与合作的形成动因,以期为未来宗教关系的处理提供借鉴。
要近观这场论战,需先从19世纪的德国社会谈起。那时有关犹太人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日趋升级:前期,德国的犹太人并没有像其他国家的犹太人那样获得应有的解放,反而因德国国内的混乱状态备受各阶层的冷遇和欺凌,他们一直在为争取自身解放而不断斗争;后期,受新反犹主义刺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犹太社会主义思想出现不断发展,致使在当时基督教占据主流文化的德国排犹反犹情绪空前高涨,激化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由来已久的矛盾,犹太人问题因此成为引发德国宗教学界内部基督教与犹太教论战的导火索。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自由派神学与自由派犹太神学因犹太人问题而开始的一场对抗性论战。因为日益突出的犹太教和犹太人问题,基督教学者为证明基督教信仰的优越性和理性主义统治的合理性,对犹太教提出了一系列批判和诘难,反映出多数德国人试图切断与犹太人、犹太教的所有联系并将他们从德国彻底清除的敌对心理。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如犹太民族是否像多数德国人所描述的那样低劣卑俗、犹太教是否接受被彻底清除出德国的厄运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为挣脱基督教的绝对统治、论证自身宗教信仰的合理性,犹太教方面以实际行动作出了积极的辩护与防卫。哈纳克与拜克在19世纪末的这场论战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发生的。
基督教学者哈纳克着重从经验与情感角度,明确界定了基督教的自由主义信仰本质,突显了基督教绝对统治的合理性及其优越地位。他通过否定犹太教的弥赛亚、耶稣等基本教义与观念来切断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一切联系,贬低犹太教和犹太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试图将整个犹太民族视为低劣种族从德国彻底清除出去。为此,哈纳克分别以“基督教是唯一的自由主义信仰”“诋毁法利赛人”“四大福音书作为神圣启示的可靠性”和“耶稣思想的本源”为核心,从基督教的起源、法利赛人的虚伪、福音书和历史上耶稣的思想本源四个方面对犹太教提出了诘难与批判,体现出自由派神学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敌对态度。这种来自基督教的单方面挑战势必招致自由派犹太神学的有力回击,利奥·拜克本着维护犹太人历史尊严、犹太教信仰的神圣地位的目的,对哈纳克的诘难与批判一一进行了相应的反诘难与反批判。
利奥·拜克的反诘难与反批判建基于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渊源联系上。拜克的反诘难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表现出来。第一,针对哈纳克的四个诘难,拜克从伦理和实践角度,以“作为神圣信仰来源的犹太教”“法利赛人在犹太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四大福音书的不可靠性”及其“耶稣思想的犹太本源”为重点进行了反驳。第二,他通过对保罗神学、福音书传统与耶稣思想的犹太本源的分析确证了两种宗教的历史渊源联系,从宗教发展的根源角度彻底推翻了哈纳克的论证体系,明确了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与观念,击碎了哈纳克抬升基督教信仰、贬低犹太教的极端偏狭观点。这是自由派犹太神学对自由派神学的一拳重击,有力确证了犹太教与犹太人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第三,拜克对犹太教的伦理一神本质、犹太教的动态发展等特征都作了现代化的阐释与改造,使犹太教呈现为一种不断自我更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变化的宗教形态,有力驳斥了哈纳克对犹太教的种种诽谤。基于此,拜克又立足于两种宗教的其互补、促进关系,对两教关系作了进一步阐释。拜克以宗教宽容理念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对两种宗教的比较分析,借鉴两宗教学者关于两教关系的研究成果,对两教朝向对话合作的良性关系作出了积极展望。他以两教神学指导思想和表达虔诚的类型作为比较对象,具体分析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异,拜克同时也对基督教偏离犹太教本质特征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批判。
尽管如此,我们更应注意到,拜克批判背后的重点在于承认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的独立性,在他看来,犹太教与基督教这对母子宗教形态在现代和未来社会会通过求同存异走向相互理解、对话与合作,体现了现代犹太学者的前瞻视野与博大胸怀。这是拜克对犹太教的伦理一神本质、动态发展等现代特征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体系的确证。犹太教因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特选子民的神圣责任拥而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犹太教具备无限发展的潜力和活力,犹太教和犹太人也因此具备了无可质疑的存在合理性与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是拜克通过阐释两教关系所抒发的政治诉求,即犹太教不会再被世界大战等困难厄运击倒,犹太教始终都会凭借上帝特选子民的神圣地位和伦理性信仰生活实践屹立于世界各种宗教形态之中。
由上可知,拜克加入论战并对哈纳克进行反批判,其目的并不在于贬低或批判基督教,而是消除两教之间的诸多误解,克服彼此的矛盾和分歧,避免新一轮的冲突与对立。这一最终目的决定了拜克关于两教关系的论述以两者的渊源联系为基点,在反驳哈纳克、阐释两教关系的同时,拜克认同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的独立地位,承认基督教与犹太教存在差异。拜克更希望两种宗教能够求同存异、保持对话合作。他也因此较之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在两教关系的研究中更加与众不同、视野远阔,表明身处两教论战语境的犹太学者仍能从宗教信仰的根本立场去理解基督教信仰。拜克也因对两教友好和谐关系的前瞻与远识,为处理其他宗教间关系提供了可供效仿的榜样与典范。他还从伦理与实践角度,通过对犹太教的伦理一神本质、持续动态发展等诸多特征的论述,对犹太教进行了现代化阐释与改造,拜克宗教思想的重心从理性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转向也为之后存在主义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隐秘”与“诫律”等犹太教对立统一内在要素的强调,也是拜克对立统一辩证思想体系的展现,可以使犹太教在矛盾统一的张力运动中彰显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无限潜力。这既是拜克对犹太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维护,也是犹太教为证明犹太教具备适应当时德国主流文化和现代社会要求的特征而作出的坚定回答,更是对历经“二战”洗礼的犹太民族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最有力确证。
以上是笔者对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的看法与分析。因为崇拜拜克的精神,笔者总是如同粉丝一般围绕着拜克去言说。笔者也不禁反思:对拜克的阐释是否有溢美之词,对犹太教的阐释是否有溢美之词,作为研究者自己是否始终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笔者感到,有时在这几方面没有做好。也希望读者可以原谅书稿中的这些不足。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犹太教与基督教在世纪之交的这场论战已成为宗教历史的沧海一粟,利奥·拜克关于两教关系的阐释也一直推动宗教历史不断向前。相信会有更多仁人志士像利奥·拜克那样为宗教间关系的融洽和谐去奉献力量,让明天的世界因宗教关系的和谐更加绚丽多彩!
高萍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