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直接以本论文题目作为研究内容的论文还很少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人们从未涉足的话题,相反,学者们虽未以此立论,但是在符号学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都涉及了符号唯心主义这一重要的思想话题。
一 国外研究现状
符号唯心主义这一话题进入人们的研究视域毫无疑问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无关系。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从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时代,是一个从匮乏社会走向丰裕社会的时代,也是一个从早期的节俭主义走向纵欲主义的时代。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过剩危机”以实现资本的持续增殖,就成为资本家处心积虑着力解决的问题。要实现资本的增殖就必须提高人们的消费力,而要提高消费力就必须从挖掘人们的生存需求转向挖掘人们的心理需求,这就要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需要转向商品的符号价值的开发。而商品的符号价值正是鲍德里亚在汲取索绪尔、罗兰·巴特、列斐伏尔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建构出来的。根据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代表声音,所指代表概念,符号并不指涉实在对象,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而巴特则推进索绪尔符号学思想,认为符号任意性是由统治集团或者决策主体来约定,而一旦约定,符号就具有了专制和控制的特点,演变为符号暴力。晚期资本主义在商品功能改善乏力的情况下,就在商品的外观和符号价值上下功夫,这样商品就从使用价值拜物教转向符号拜物教,而符号价值生产就是对“意义”的生产,为了商品的促销,人们就在商品的个性化设计上下功夫,把美丽、欲望、社会地位、时尚等非功能性的文化理念作为可以兜售的东西转嫁到商品身上,正基于此,晚期资本主义到了“符号帝国”统治的时代。在美学领域,德国美学家豪格的商品美学批判,法国美学家利维耶·阿苏利的审美品位的工业化,以及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一书中所论及的经济策略审美化等,不约而同地论及了符号价值审美化倾向;在社会学领域,人们往往从角色认同、阶层差异、身份象征等方面来强化符号消费的意义;同样,在心理学领域,叔本华、尼采、拉康、弗洛伊德等打破了笛卡儿“我思”的主体地位,从“我思故我在”转向“我欲故我在”,认为不是我们的理性而是我们的欲望才是人的根基性存在,理性不过是实现欲望的工具。这一切,无不为符号唯心主义的出场提供助力。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把符号唯心主义看作一种意识符号系统,这种意识符号系统是一种深受形而上学意识内在性作用而形成的符号体系。其表现是同一性对差异性的压抑和统治,其现实化身就是资本符号对现实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辖控。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鲍德里亚也常常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如卢卡奇对人的物化的批判,阿多诺对同一性哲学的批判,都对我们进行本论题研究提供了隐性的思想支援。随着后现代的到来,媒介、广告、拟象等对人的统治,使得在此研究领域卓有成效的鲍德里亚,成了外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值得称道的有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道格拉斯·凯尔纳(D. Kellner)、麦克·甘恩(Mike Gane)等的研究。他们指出了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迥异于马克思之处,认为其超越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不是马克思的交换价值符号而是符号价值或象征交换价值实现了对人的主导。
如果我们把这种符号并不指涉现实,而是符号的任意性实现对现实的编码看作一种意识符号的话,那么,与之相反,人们也提出了化解同一性意识符号的感性的、审美的、语用的身体符号系统。如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语言符号的批判和对诗性符号的强调,在此基础上对东亚语言符号的推崇,鲜明地体现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转向,从而使语言符号从认知意义的功能论转向了本体意义上的存在论;与此同时,维特根斯坦则在分析哲学的领域使符号学从“语义符号学”转向了“语用符号学”,从而使人们认识到符号的意义不在于符号单纯的字典上的意义,而在于符号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梅洛-庞蒂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身体符号的思想,从而使一种不同于索绪尔意义上的意识符号系统的身体符号系统在后现代的发展蔚为大观。法国符号学家高概在《话语符号学》中则提出了符号学两种范式:一种是符号学的逻辑范式,一种是符号学的现象学范式。他认为逻辑学范式是一种认识论的、结构主义的范式,而现象学范式则是一种亲身的能感知外物的身体范式,是一种非意识主体的身体主体,与时间、空间等紧密相连,从而有别于符号逻辑学范式的欧几里德的超时空观。[9]荷兰符号学家埃罗·塔拉斯蒂(Ero Tarasti)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符号学思想则提出了生存符号学,并把这种生存符号看作一种处身性的情境符号,这一生存符号是前认识论的、前概念的、前判断、前反思的符号系统,生存符号学将符号视为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运动事物来研究,而认为这种生存符号学不同于客观、科学、分析、实证的经典符号学。[10]两位符号学家都是基于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思想而提出这一身体符号系统,为我们后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援。
二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奢侈品消费第三大国,社会领域符号消费也愈演愈烈,符号消费问题自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相关资料来看,国内还未发现与此同题的论文。在对符号学研究方面,大多以鲍德里亚思想研究为专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关于鲍德里亚专题性的深层次研究渐呈繁荣之势,这对于推进和深化本论文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有:一是2004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仰海峰博士的著作《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是作者从马克思的角度对鲍德里亚四部著作的详细解读,为我们还原和梳理了鲍德里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是理解和领会鲍德里亚思想的重要著作。二是戴阿宝博士研究鲍德里亚的博士论文《终结的力量》,该书于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符号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终结》,主要研究了鲍德里亚的符号学思想;下篇为《超真实及后现代境遇》,主要研究了鲍氏的“超真实”思想。三是张天勇博士的《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该著作主要研究了鲍德里亚的符号学思想对于社会的渗透和影响,并运用马克思的观点作了评述。四是夏莹博士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该著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研究鲍德里亚的重要著作,为我们建构了消费社会的一般批判理论,对于从符号学角度深化理解消费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五是高亚春博士的《符号与象征——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该书立足于现代性的视角,从鲍德里亚符号与象征的双螺旋结构论述了其符号与象征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和逻辑关系,是研究鲍德里亚的优秀之作。六是张一兵教授的《反鲍德里亚—— 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 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部著作也是对鲍氏四部作品的深度解读,分别是《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生产之镜》《象征交换和死亡》等的解读,对于批判性地理解和剖析鲍德里亚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七是韩欲立博士的《物体、消费与符号——让·鲍德里亚早期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该著作主要是对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凸显了鲍氏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八是汪德宁博士的《“超真实”的符号世界——鲍德里亚的文化理论研究》,这主要侧重于对鲍德里亚的媒介理论和符号学关系的研究,是鲍德里亚研究媒介理论较有深度的一部佳作。
从符号学角度研究马克思,我们认为较有价值的有贺来教授与白刚博士的《“抽象对人统治”的破除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该论文中,作者认为马克思展开了对理性和资本对人的抽象统治的双重批判,因而认为资本具有形而上的本质,而形而上学具有资本的本质,二者的姻亲合谋导致了对人的奴役。正如其所言:“资本借助形而上的同一化力量,冲破了血缘、地域、民族、国家、语言、宗教、文化界限,使历史第一次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性质,而正是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与形而上学的‘联姻’导致了 ‘个人受抽象统治’的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性实质。”[11]与该论文主旨大体一致的有俞吾金教授《资本诠释学》以及张雄教授的《现代性逻辑预设何以生成》等论文,都展开了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工作,因内容大略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对马克思主义资本符号进行研究的还有王善平博士的《资本主体性批判》和刘梅博士的《马克思“资本主体论”研究》,两篇论文都充分地揭示了资本符号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果说资本逻辑的始作俑者是意识符号的唯心主义特征,那么国内把诗性符号或身体符号作为化解意识符号唯心主义危机的代表性学者为张世英教授和张再林教授,前者在《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一文中,提出了一种主客关系意义上的符号,另外一种则是诗性符号,并把诗性符号看作一种前主客意义上的符号,认为中国古代言约义丰、含蓄隐秀的诗性符号虽不同于追求普遍一致性的科学符号,但是与交流主体的身体间性也同样达到了共识性目的。[12]而同样深受梅洛-庞蒂思想影响的张再林教授则提出了有别于意识符号的身体符号系统。而其身体符号系统与张世英教授的诗性符号意义大体相当。对此,笔者将在后文具体介绍。
总括以上国内外研究概况,我们发现其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资本符号进行研究,大多学者只是注重对人物的专题性研究,而未把前后期资本主义一以贯之的资本逻辑对人与物的宰制看作一个整体。二是没有追溯至导致资本符号对人统治的深层根源,即意识哲学的作用,即使大多数学者提出了资本的形而上学本性,但笔者认为其阐释的力度和深度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三是未能把21世纪西方哲学破解意识哲学和对资本克服的努力与向感性的回归联系起来。基于此,笔者从符号入手,以人与物的关系为端点,展开对符号唯心主义理论的批判工作,并把回归感性的身体符号看作化解人类符号异化的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