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宇信
郭旭东教授把新完成的《甲骨学初阶》大稿寄我征求意见,并嘱我读后为之写一篇“序”。这部一看书题就产生浓厚兴趣的著作,使我有幸先睹为快,在温故知新的享受中和浮想联翩的回忆中,一口气把它读完,并有不少的新收获。我认真回想了一下,这么多年来的有关古文字著作汗牛充栋,但除了著名学者李学勤教授曾出版一部《古文字初阶》外,还没听说其他甲骨文研究著作以“初阶”为书名的。初者,始也。阶者,用砖、石等材料砌成的分层梯级,以便利人们向上登进。初阶者,为开始升入,刚刚登进,即指开始的阶段。李学勤教授的《古文字初阶》,为几代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古文字学科感兴趣的年轻人叩开了古文字学殿堂之门,他们在享受奋斗的快乐中学有所成。而郭旭东教授这部《甲骨学初阶》,当也寄托着对有志于甲骨文学习和研究的年轻一代的厚望,希望他们由此度得金针,步入甲骨文研究的堂奥。我读着这部《初阶》(《甲骨学初阶》简称,下同),头脑中不断浮现出当年的郭旭东“们”,就是这样从甲骨文基本知识的“初阶”出发,逐渐深入、拓展,更进一步攀上甲骨文研究高峰,并在甲骨学研究灯火阑珊的辉煌中,继续砥砺前行的!因此也可以说,这部《甲骨学初阶》,正是取得今天研究成功的郭旭东团队当年的起点,也留下了根植甲骨文之乡安阳学者们读懂甲骨文、掌握甲骨文、破译甲骨文奥秘的艰苦奋斗道路上的足迹和知爱家乡的情怀、智慧……我在回忆和获得新知中读罢此书稿,并感到此书有着它自己的特点,这就是:
首先,《初阶》虽然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很大,可以说涵括了甲骨学领域的全部内容。既涵盖了专以甲骨自身规律为研究阐述对象的狭义的甲骨学,又包括凡与甲骨文有关的殷商文化、考古学、甲骨学商史研究的广义的甲骨学研究。甲骨作为特殊文字载体的整治、占卜和骨面上甲骨文字的契刻、分布即文例和辞例等,都配以典型的甲骨拓本为例证加以解说,还由表及里,对甲骨文分期断代的由来和发展、特别是董作宾断代的重要标准及发展、“两系说”的新争论等,都进行了论述。除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甲骨学之外,本书还扩而大之,谈到了甲骨文的考古发掘史、文字学史及文字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就甲骨文蕴涵的商代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复原。诸如第七章甲骨文反映的殷商史和第八章甲骨文中的传统文化等。甲骨文研究的扩大,把丰富多彩的商代社会场景展现给广大读者,从而激起读者的求知欲,他们可以《初阶》展示的广义的甲骨文殷商文化为线索,进一步去发现,去深入,登堂入室,并步入璀璨的殷商文化殿堂。
其次,《初阶》还突出重点,花较多笔墨为初学者指出走上甲骨文之路的正确途径。面对佶屈聱牙的甲骨文字和大大小小的甲骨文拓片,初学者究竟应从哪里入手。前辈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为我们打开了甲骨文研究的门径。1903年《铁云藏龟》出版,刘鹗在《自序》中,就作了文字释读的开创性工作。1904年《契文举例》完成,遗憾的是孙诒让这部著作释字太少,且见者寥寥(据说缮本只分送刘鹗、王懿荣、端方及作者自存),直到1915年才被王国维在上海发现,1916年得以出版面世,因而长时期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直到罗振玉《殷虚书契》(1911年)出版之时,学界对甲骨文还是茫然无知的。“书既出,群苦其不可得其读也”(罗振玉《前编》序)。罗振玉深感于此,“发愤为之考释”“遂成考释六万余言”,这就是《殷虚书契考释》释字485个的完成,使甲骨文字走完了“识文字、断句读”阶段。“文字既明,卜辞乃可得其读”(罗振玉语)。“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有可能从杂乱无章的许多卜辞中通读它们”“才能从卜辞中抽出有用的历史材料”(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50页)。《初阶》沿着学者叩开的甲骨文奥秘门径的足迹,用了较多篇幅和花了较大力气,向读者普及古文字学知识。在“甲骨文与中国文字”一章中,不仅强调中国文字“方块化”的特点,“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其他地区图画文字不同的演化道路”,进而指出西方各国“走上了拼音文字的途径”。由于我们的“汉语偏重于单音节词汇”“所以就会想尽办法通过图象表达抽象的概念,也多利用生活经验和联想来创造文字,结果自然发展成今日的表意字”。《初阶》还为读者归纳出甲骨文“象形与图画写实性”“变通性与谨严性并存”“异字同形”“合文与倒书”“文字书写笔画细劲方析”等具体特点,并举甲骨文实例加以说明。此外,《初阶》还吸收古人造字“六书说”的合理成分,对4000多个甲骨单字进行分析,归纳为表意字(独体象形、合体会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会意兼形声、假借加注形符)等三大类造字法。由于甲骨文去古已远,在汉字形成和不断变化过程中,很多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作为最早有系统的甲骨文的4000多个单字中,仍有很多未识未释之字。学者们在破译甲骨文字的过程中,也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就是由已知求未知,即由许慎《说文》所列籀文上推金文,再由金文比较分析时代相近的甲骨文字。具体地说,就是形体分析法(即偏旁分析法)、假借破读法(以声求意)、辞例推勘法、历史比较法、据礼俗制度识字等。《初阶》在对每种方法进行简明说解时,并列举例证加以说明,这就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引导读者对文字的释读产生兴趣并增强亲近感。《初阶》为了加深读者对考释文字方法的理解和加大甲骨文字的识字量,以便由此初读甲骨片上的卜辞文字,并进行认知甲骨片上镌刻文字的奥秘。还专列“甲骨文可识字分类举例”,即列出“人体及相关造字(部分例字12个)” “自然界与动植物(部分例字39个)”“社会与生活(部分例字34个)”。以上三类共举例字85个左右,与前一章破译文字方法及所举例字相得益彰。使初学者从心理上解除了破译文字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他们中不少人,将会知难而上,或投身到“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工程之中。假以时日,在刻苦奋斗中,他们必将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前进!
应该说,《初阶》的“甲骨文可识字分类举例”部分,对读者掌握甲骨入门的文字识字量是很有意义的。我在读本书第一稿时,当时还列有960多个可识文字及说明,堪为一部便捷实用的《甲骨学初阶》小字典,而不知是什么原因,现本书的定稿只剩了85个字,这是非常遗憾的!我希望,将来此书再版时,把这批删去的文字补齐,从而使这部《初阶》一石二鸟增加一本“甲骨文简明实用小字典”的功能!
再次,《初阶》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书中插图、照片、拓片珍贵,实现了古代与今天的时空穿越,使初学者近距离见到甲骨字、感知甲骨片和顶礼甲骨书籍及研究成果,使他们在读书的快乐中,获得了甲骨文新知,并受到传统文化巨大穿透力的感染和熏陶!
《甲骨学初阶》的出版,表明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郭旭东教授研究团队的专家们,在进行高精尖的甲骨学研究和教学的同时,也在努力推进甲骨文走向人民大众的更接地气的工作。郭旭东研究团队在2011年,由王宇信、张坚、郭胜强等教授主编的《殷墟文化大典》(3卷6册)已于2016年出版,并在2021年荣获第五届国家出版政府奖。不仅如此,郭旭东研究团队还积极策划、参加并承担了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立项的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工程的子课题(10个),诸如郭旭东等承担了“殷商社会文化形态与甲骨文研究”,韩江苏等承担了“甲骨文已释字未释字整理研究”、王宇信等承担了“《合集》再整理与研究”等,为新时代政府推动下的甲骨文研究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再辉煌作出了贡献。在此期间,郭旭东研究团队又推出了一批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时代巨献。2017年,韩江苏、石福金的《殷墟甲骨文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而把20世纪30年代出版,行用几十年不衰的《甲骨文编》,提高到当代甲骨文著录和文字研究的最前沿。其后不久,2020年,郭旭东、张坚主编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甲骨文百科全书式的大型著作,受到了当代甲骨学殷商史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重视和推崇。在严重的疫情干扰和水灾的突然袭击下,郭旭东研究团队从容面对,继续向甲骨文的高峰攀登。近闻,由郭旭东策划主编的九卷本《甲骨卜辞菁华》已经完成,并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菁华》展示了10多万甲骨文中的精粹,释文总结了甲骨文殷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均充分显示了郭旭东研究团队的水平和功力!
就在郭旭东团队取得一批举世瞩目研究成果的同时,他们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等一系列讲话精神,使甲骨文走出学者们高精尖的象牙之塔,走向人民大众,把学者们深邃的研究成果大众化,讲好甲骨文的故事。为此,郭旭东团队还坚持大手笔精雕细琢书写充满时代感和亲民度的好文章。他们继这部《初阶》之后,还要陆续推出《甲骨文普及教材》《读国学经典,学甲骨文字》系列丛书,即结合师范院校的特点,使甲骨文知识的普及教育,深接中小学教育的地气,在探索和实践中,不失时机地编著了《读 〈三字经〉 学甲骨文》《〈千字文〉 中学甲骨》等。我相信,在郭旭东团队的带领下,甲骨文故乡安阳将出现知我家乡、爱我甲骨文的高潮!安阳大众在享受家乡甲骨文乡愁的自豪中,会让甲骨文发扬光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越走越远!
开卷有益,我在这里向渴求甲骨文基本知识的年轻朋友们,热情推荐《甲骨学初阶》这部入门读物!
2021年11月5日
于北京方庄芳古园一区一号楼“入帘青小庐”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