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儿童发展的经济背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句广为人知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经济发展与否不仅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若将目光聚焦到国家经济对儿童的影响来看,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可能会直接影响教育以及儿童的发展。
一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状态:经济落后、步伐停滞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明末清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恰逢欧洲等国进行彻底的工业革命,随之欧洲经济达到全盛阶段。再加上我国近代长期处于被侵略的状态,这一历史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十分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拥有独立自主权利的中国却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缺乏有效吸取国外先进经济运行模式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途径。不仅如此,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左”的错误。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忽视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这次运动非但没有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反而造成了严重的国民经济损失。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陷入困境的状况,党中央决定彻底纠正“大跃进”所犯的错误,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1961年1 月正式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标志着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国民经济开始逐渐好转。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1966年却又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充满政治意味的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给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灾难。在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前“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组织结构、工业布局和经济布局都不很合理”,经济管理体制中也存在较多问题,种种原因造成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前进步伐几乎停滞。
二 1978—1990年:经济复苏、开启改革开放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我党历史上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会议,坚决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将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此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国民经济开始复苏,逐步从各个方面调整国民经济,并正式开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为刚刚走出困境的中国经济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强调未来五年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1981—1985年这五年里,我国若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总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六五”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绝大部分都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六五”计划的圆满完成为我国继续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抓住有利时机并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政策,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轮廓越来越明晰。在这一党的文件里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进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肯定了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价值,促进多种经济形势共同发展,还将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围绕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在此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大大加快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
“六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增强了我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信心,“七五”计划要求“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扎实地进行经济建设,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坚持进一步对外开放,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济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便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将经济体制由僵化的计划体制转向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新体制,释放市场的活力,通过改革不适宜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注入生机。
1987年中共十三大,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进一步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在保证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方面的深度及广度。20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具有分析当前现状、指明经济发展走向的特征。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正轨、实现飞跃。截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都已超过了原定五年计划的要求,全国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
80年代的中国经济可以说是“稳中求变”的十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大加快了经济增长步伐、提升了经济活力,显著地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为进一步经济建设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也在顺利开展,成功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经济建设原动力的思考也随之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价值,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才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家教育以及儿童发展准备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也在思想意识上为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