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海经:共同富裕 “浙”样走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山海协作,久久为功

浙江的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既多蜿蜒曲折的山脉,又有奔流不息的水系,“七山一水二分田”清晰地勾勒出这片热土的肌理。宋代诗人苏泂曾为浙江(钱塘江)赋诗:“演迤来何代,崩腾直至今。飞潜知险地,征逐欠闲心。西障残山渺,东流大海深。会携秋月色,徐听夜龙吟。”

正同诗歌中所描绘的,浙江背山面海。山与海是这里最直观的地理风貌,在10.18万平方千米的陆域面积中,光山地和丘陵就占了74.63%,而靠海的一边是肥沃的平原。山有山的雄浑与千峰竞秀,海有海的辽阔与波涛汹涌,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为浙江的景致增色不少。但是,在感慨山的雄浑、海的辽阔时,山区与沿海对应的不同资源,也造成了浙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多年以来,山与海的地理区隔,阻碍了浙江走向共同富裕的脚步。

比如丽水市、衢州市和舟山市,地域面积占全省的27%,人口占全省的13%,经济总量只相当于全省的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50%左右。此外,在21世纪初,浙江还有26个欠发达县和300多个欠发达乡镇。即便历经20年发展,26个县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2021年,山区26县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仅占全省的约10%;人均GDP仅为全省人均GDP的约60%、全国人均GDP的约85%;仍有文成、磐安、庆元、松阳、泰顺、景宁、衢江、开化等8个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山海差距日益拉大,这一问题引起了浙江省政府的重视。早在2001年,浙江就召开全省扶贫暨欠发达地区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山海协作工程”(简称“山海协作”),旨在鼓励省内发达地区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区。“山海协作”这个概念,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就已提出来的。2002年4月,“山海协作工程”正式实施。同年,习近平到任浙江。他来浙江工作以后,继续推动山海协作。2002年11月26日,习近平去浙西南的丽水市调研,这是他接任省委书记后的首次市、县调研,之所以选择省内欠发达地区,就是想实地考察山海协作的潜力。经过充分调研,习近平敏锐地发现了山海协作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意义。

2003年7月,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首次系统提出“八八战略”,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确立通过区域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作出了“山海协作工程”是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口协作、引导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辐射、促进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的重大举措等科学论断。习近平开创性地提出了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三大工程。其中,“山海协作工程”是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的龙头工程。2004年11月,习近平在“山海协作工程”情况汇报会上,强调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着眼于全省经济布局优化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统筹区域发展路子。2005年,他在“山海协作工程”工作情况汇报会上强调,“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中,既要重视工业项目合作,也要重视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合作,使合作领域向一二三产全面拓展。“山海协作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准确把握了当时浙江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内在原因,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之策。三大工程的深入实施,通过政府联动、市场拉动、产业带动,逐渐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在习近平的指挥和推动下,“山海协作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浙江由此开启“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宏大工程。(以上3段摘自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浙江(上册)》,P2—3、P14、P224—225;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P72、P77、P210—214、P517—518)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并实践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7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5元,分别连续7年和23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9∶1,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最高的杭州市与人均GDP最低的丽水市,数值之比为2.76∶1,在几个沿海发达省份中是最小的。此后,浙江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指引的路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使浙江成为全国区域发展最为协调的省份之一。

2022年是“山海协作工程”正式实施的20周年。从山海协作阶段性成果来看,浙江经历了从结对帮扶到深化山海协作、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转变;从着力在基本公共服务和低收入群众增收两个方面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到全省首批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正式拉开帷幕的转变;从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到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也正是在念好“山海经”的不断升级、深化和探索中,浙江的区域协调发展走出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创实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浙江正致力于研究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山区转移的新举措,努力把山海协作平台打造成为项目孵化的摇篮、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推动山海协作内容从传统产业梯度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

以丽水近20年的发展为样本,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多山的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业升级方面的鲜明脉络与成长足迹。

王州东回忆起2004年他刚到丽水市发改委产业处工作之初的情景:“刚好就赶上了全国经济开发区清理、整顿。”当时,全国各地的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为了更好地清理、整顿这些项目,国家发改委牵头定了标准——每个县保留一个开发区。

“这对浙江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争着发展经济,干劲正足。”王州东说。考虑到大家的经济建设热情和实际情况,浙江省就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是不是可以多给百强县一个指标,这一提议得到了肯定,百强县得以保留两个开发区。

“丽水争取到了十个开发区指标,每个县(市、区)一个,市本级一个。”这些开发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丽水的十个开发区报到国家发改委后,有三个因为面积不到一平方千米被退了回来,分别是0.4平方千米的庆元开发区、0.3平方千米的莲都开发区和0.69平方千米的龙泉开发区。不过,丽水市政府并没有就此放弃这几个开发区,而是几经整合提升,重新上报,最后都达了标。改造提升后,丽水的开发区产业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还承接了不少温州和永康转移过来的产业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丽水共有12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包含了丽水75%的规上工业,成为推进丽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王州东给我翻看了丽水市发改委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见证了这些年丽水工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当年工业总产值171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23亿元,4年间翻了一番多。2008年,确定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当年工业总产值920亿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1018亿元),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制造、不锈钢、新材料、生物医药、日用化工、合成革及鞋革羽绒织品、农林产品加工、文化创意八大特色产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2196亿元)。2013年,浙江省委作出“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总产值”的决定,丽水确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理念,发展战略从工业经济向生态工业经济转变。工业总产值开始回落。2015年,工业总产值为1979.9亿元。超前谋划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金属制品、机械设备、汽摩配件、不锈钢、合成革、鞋革羽绒、化工医药、农林产品加工八大主导产业。2017年,丽水把生态工业经济作为第一经济来培育。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960.4亿元,初步形成了滚动功能部件、生物医药、汽车空调配件、剑瓷石雕、泵阀制造、时尚鞋服、金属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精品不锈钢、金属制品、木制玩具、竹木制品等12个特色产业集群,并形成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4个规模总量超百亿元的行业。在从工业经济向生态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虽然工业总产值在回落,但丽水的GDP从2013年的约98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约1710亿元,仍然保持了逐年稳定增长,同时,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工业得到了稳步强劲的推进后,丽水并没有停止继续创新摸索的脚步,现任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民杰到任伊始就投入山海协作的新工程,想方设法为丽水的新发展赋能。

“我是2021年3月从宁波被派来丽水挂职的,挂职干部是推进山海协作的重要力量。”张民杰说。在省定市、县结对的基础上,丽水市本级与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结对,丽水9个县(市、区)、经济开发区与省内7个市的25个经济强县、5个开发区结对全覆盖。目前,发达地区选派到丽水的挂职干部有59名;2021年,丽水也选派了24名干部赴经济强市挂职。作为挂职干部队伍的领队,张民杰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到了跑项目、解决山海协作具体问题上。

讲起丽水的山海协作在当前取得的成绩,张民杰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目前,丽水全市共有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10个,其中工业类产业园6个、生态类产业园4个;有山海协作‘飞地’37个,其中产业类10个、科创类10个、消薄(消除薄弱)类17个,还有人才‘飞地’‘飞楼’等多形式‘飞地’蓬勃兴起……”一连串数字,承载着许多像张民杰这样的干部的心血。为了推进项目合作,张民杰更是多次往返于宁波与丽水之间,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引进江丰电子项目,就是他的得意之作。眼下,一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钽项目已经正式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5亿元,上缴税收4500万元。

“尽管这些年丽水在推动山海协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丽水地区地处交通末梢、市场优势不明显还是会对招商引资造成影响。下一步想在招引重大项目方面形成更大突破,还寄希望于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和省级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于深度推进山海协作工作,张民杰信心满满,他劲头十足地投入其中,期盼能为推动丽水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多做一些实事。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山海协作已经成为丽水的一张新名片,而这也成了丽水人新的骄傲。在山的这边,倾听海的声音,山呼海应,风帆正举;人们也深知,山海协作,久久为功,才能越过区域的阻隔,才能携手共创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