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习单元1 认识沟通

情景导入

何谓“沟通”?

张三问李四:“请问你今年贵庚?”

李四:“我不耕田,我是养鸭子的。”

张三:“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问你今年多大?”李四:“二斤重、二斤重。”

张三:“我也不是问你这个,我是问你今年几岁?”李四:“哦!养鸭也要缴税。”

问题与思考:

1.张三与李四之间沟通的问题出在哪里?2.什么是沟通?

3.沟通涉及哪些要素?

4.应该如何沟通?

一、什么是沟通

课堂互动

请在白纸上用一句话描述你对沟通的理解与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以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的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氏大辞典》认为:沟通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流,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沟通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拉斯韦尔认为:沟通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任何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递给其他有关成员。

对于沟通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统计,关于沟通的定义已达150种左右,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以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为代表。

(2)交流说:强调沟通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活动,如美国学者霍本的观点为“沟通即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3)影响(说服)说:强调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如美国学者露西与彼得森认为“沟通是人影响人的全部过程”。

(4)符号(信息)说:强调沟通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认为“沟通是通过传播媒介所作的符号的传送”。

总之,沟通的内涵是信息的传递、被理解与准确理解、互动反馈,目的是希望达成一致。因此,我们将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加强理解的过程。

根据沟通的定义,沟通的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不是只说给别人听

有人认为,沟通是“我说给你听”。我是说话者,你是听话者,我发出一项信息,并传递给你,你收到信息后,把它“译解”,然后采取令我满意的行动。但是我说给你听,你未必都愿意听;就算听了,也不见得真正听懂了我的意思;即使听懂了我的意思,你也不一定就会按我的意图去行动。所以,沟通并不是片面的“我说给你听”。

(二)沟通不是只听别人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多听别人的话,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然而仅仅你说我听,也不算是有效的沟通。因为仅仅你说我听,我以为听懂了,其实没听懂,就照着去做,结果却证明“原来我听错了”,等于没有沟通,甚至带来了危害。

(三)沟通是“通”彼此之“理”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等于“你说给我听”加上“我说给你听”,以求得相互了解,并彼此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

与他人沟通,“理”是基础,但“通理”首先要寻求共鸣。常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寻求共鸣便可使你成为对方的知己,避免话不投机。所谓“共鸣”,是沟通双方思想感情上达到一致的体验,产生共鸣意味着沟通双方的情绪已经融洽,从而为“通理”铺平了道路,使对方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和主张。

二、沟通的要素

沟通游戏

搭纸牌

游戏目标:让学生领会到协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参加人数:每组5~6人,可有3~4组。

游戏时间:15分钟。

游戏工具:新纸牌4~5副。

要求:

1.各小组有15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

2.小组成员可用纸牌的边将纸牌搭起来;

3.纸牌搭得最高的小组胜出。

讨论:

1.在完成该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沟通吗?

2.沟通中有哪些要素?

沟通过程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一)一个明确的目标

沟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见面的第一句话应该说:“这次我找你的目的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你的沟通技巧在行为上的一个表现。

沟通故事

认清对方的目标

“我想要辆车。”十七岁的儿子对老爸说。

“什么?你想开车?你有驾照了吗?”

“有了!学校带我们去考的。”儿子得意地把驾照掏出来。

老爸看了看,扔回去:

“开车干什么?你妈不是天天送你吗?”

“我自己开,妈妈就不必送了。我还可以帮她去买东西,我也可以送她。”“那你就开她的车好了。”

“我不要,那是女人开的车。”

“你要男人开的车,我的车够大、够男人吧!让你开。改天我再买一辆。”“我也不要,我要自己去买。”

老爸跳了起来:“买辆新车?刚开车就要新车?”

“我去买辆二手车。”儿子说。

老爸更火了:“既然买旧车,为什么不开我的车?”

“我就是要自己去买辆车……”

结果,父子俩居然吵了起来。

故事启发:

看了以上这个故事,你知道他们父子为什么沟通失败吗?因为儿子没说出自己的目标,老爸没搞清楚“他儿子想要的是怎样的一辆车”。想想看,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子,他会想要妈妈和爸爸开的车吗?做父亲的以为儿子要车是为了方便,其实儿子要车是为了耍酷。目标没弄清楚,沟通就有了问题。

(二)达成共同的协议

沟通是否结束的标志就是是否达成了一个协议。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形成一个双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认的协议,只有形成了这个协议,沟通才算完成。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常见的情形是大家一起沟通过了,但由于对沟通的内容理解不同,又没有达成协议,最终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增添了很多矛盾。

(三)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相比较而言,信息更容易沟通。例如:今天几点钟起床?现在几点了?几点钟开会?往前走多少米?而思想和情感是不太容易沟通的。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很多障碍使思想和情感无法得到很好的沟通。事实上,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传递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思想,而信息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内容。

课堂互动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在日常沟通中如何明确沟通目标?

2.沟通结束时是否需要达成一定的协议?

3.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思想和情感哪一个更容易沟通?

4.你的每一次沟通是否三要素全部具备?

5.你通常如何利用沟通三要素达到有效沟通?

三、沟通的层次

沟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不沟不通;第二是沟而不通,不管你怎么沟就是不通;第三是沟而能通,比较顺利;第四是不沟就通,这是比较高的层次。

(一)不沟不通

从本质上讲,不沟不通算不上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沟通的反面。不沟不通,是指人们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沟通的必要,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比如,两个人虽然彼此认识,但是工作、生活基本没有交集,不需要“通”,所以也没有“沟”的必要。

(二)沟而不通

有时候,人们虽然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但是一方说的话,另一方根本没听进去;甚至听的人很生气,当面加以指责,使说的人下不了台,或者听的人表面上装作无所谓,内心却很愤怒。这就是沟而不通的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沟通都停留在沟而不通的层次上,无法达成预期的沟通目标。

古人常说:“武死战,文死谏。”“文死谏”无非是沟而不通导致的悲惨结局。中国历朝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向皇帝进谏,但常常因沟而不通触怒皇帝,最后丢了性命。在现代社会中,沟而不通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没了性命,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使我们寸步难行。

沟通故事

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

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

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是多少。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便宜些吧。)

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这个买卖就黄了。

故事启发:

沟通中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信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目的。在平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发出信息的一方首先要考虑接受信息一方的身份、背景、地位、知识结构等,如果有必要,还要考虑沟通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三)沟而能通

沟而能通当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况。误会也好,分歧也罢,只要沟而能通,都不是问题。

沟通故事

父亲与女儿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把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倒进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起那只鸡蛋并打破它,把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了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生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液体状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故事启发:

这位父亲运用高超的沟通技巧,把想要告诉女儿的人生哲理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传达出来,充分实现了沟而能通的效果。

(四)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却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