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项目一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项目任务

1.掌握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2.重点掌握货币的演进过程。

一、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的挖掘,在世界各地,交换都经过了两个阶段: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交换,因而货币是交换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并不存在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在原始的氏族共同体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需要各尽所能、集体劳作才能维持生存。整个劳动是按氏族共同体的需要统一进行的,劳动产品也归氏族共同体所有,统一分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开始分化瓦解,社会分工和私有制逐渐形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应运而生了。

当然,最原始的交换是物物交换。但随着交换经济的发展,加入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如果继续采用物物交换,就会导致交易过程效率过低、成本过高,这就决定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具体地说,要想使交换圆满地实现,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需求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要完成一项交易,首先必须使参加交易的两种产品正好是双方各自需要的产品。但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双方供求一致的情况很少见,他们需要在市场上反复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这一寻觅过程会使商品交换的频率大大降低,增加了交易成本。

第二个条件是时空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卖出产品时,恰好该地区有人在这一时刻需要这种产品,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比如甲地有人要卖某产品,而乙地有人需要,但由于市场分割、通信不发达,而失去交易机会。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物物交换只有在双方的需求和时空双重巧合时才能完成。这显然是不利于商品交换的,随着参加交易的产品不断增多,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复杂,为减少因时空和需求不一致而放弃交易机会,就必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交易者都用自己的商品与第三种商品相交换,而这第三种商品要能够被公众普遍接受,能多次进入交换过程,其实用价值较多地为进入市场的人们所需要。当各种物品都要求用这种商品表现自身价值时,这种商品便成为其他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成为许多交换物品的一般等价物,这种特殊商品便成了货币商品,执行货币的职能。当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时,马克思称之为货币形式。所以,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知识链接

战俘营里的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中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每个战俘的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的人喜欢巧克力,有的人喜欢奶酪,还有的人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

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许多战俘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香烟”来扮演这一角色。战俘们用香烟来进行计价和交易,如一根香肠值10根香烟,一件衬衣值8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则可以换得2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

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它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是和作为“货币”的要求相一致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一种通用的交易媒介,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愿意接受别人付给我们的钞票,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钞票本身有什么偏好,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用它来买东西时,别人也愿意接受。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

货币产生后,虽然其本质特征是不会改变的,但作为货币载体的材料则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表面上看,什么材料充当币材,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想法和法律规定;但从币材演化层次分析,不同时代的货币材料则受制于当时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程度、流通的便利程度及货币在经济地位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化的需要等因素。可以说,币材演变历史就是一部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

货币诞生后,货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币材和形制的角度看,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五个发展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商品货币或足值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商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在简单商品交换时代,生产力低下,交换的目的是以满足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为主,因而要求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主要由自然物来充当。它是货币发展的最初形态,此时,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贝壳、牛、羊、皮、帛、粮食等商品都充当过货币。实物货币不仅是货币,而且还是一种商品;不仅可以参与交换,而且还可以直接消费。但是实物货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货币形态: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以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大宗交易日益普遍,实物货币必然被金属货币所替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金属货币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金银等贵金属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选择的一种理想的货币材料。以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货币就是金属货币。金属能成为货币,是因为金属特别是贵金属具有价值含量高且稳定、易于计算、便于储藏和携带等优点。

金属货币代替实物货币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金属货币也存在缺陷,如:携带大量铸币比较沉重,也不安全;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磨损,使其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不符。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交换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就不断增大,但是一国的金属资源特别是贵金属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金属货币的供给并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金属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阻碍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取代。

(三)纸币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的货币符号。一国纸币的发行权通常属于政府或政府授权的金融机构。纸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由一国法律赋予其法偿性地位并参与商品的流通。我国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纸币分为兑现纸币和不兑现纸币。兑现纸币是持有人可以随时将之向发行纸币的银行或政府兑换成铸币或金银的纸币,如早期的银行券;不兑现纸币即不能兑换成铸币或金银的纸币,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货币。

纸币没有价值,所以纸币的发行必须要和社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否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出现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现象,破坏社会经济秩序。

(四)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存款货币是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先把一部分款项存入银行,设立活期存款账户,客户根据存款余额签发支票,凭支票进行转账结算或提取现金。活期存款没有期限规定,可以随时开出支票在市场上转移或流通,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存款货币以在银行的活期存款为基础,以支票为媒介参与商品的流通和债务的清偿。若签发的支票被存款人用来提取现金,它就被当作普通的记账凭证,并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若签发的支票被用来偿还债务或支付货款,它就成了现实的信用流通工具并执行货币的部分职能。

(五)电子货币

随着网络技术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易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电子货币就是在通过网络进行商品交易和债务偿还时所使用的支付手段。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购买商品或清偿债务,该数据本身即可称作电子货币。大多数电子货币是以既有的实体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且两者之间能以1:1的比例交换。电子货币通常表现为数据信息,但是它不能脱离现金或存款。总之,电子货币是以现金或存款为基础,通过电子化方法实现其职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ATM转账结算、银行POS机的信用卡结算以及通过Internet的银行转账都属于使用电子货币为支付手段的结算方式。此外还有电信部门发行的普通电话卡、IC电话卡,IT企业发行的上网卡,商业零售企业发行的各类消费卡等,都是电子货币的表现形式。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延伸,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产物。电子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形态来说更安全保密、运用更加广泛方便,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此外,电子货币的广泛运用还减少了大量现金的流通,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经营、管理和金融产业的格局。

知识链接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这种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被称为“交子”。

四川的地理位置闭塞,促使在北宋时期出现“交子”,但“交子”不直接参与流通,商人从四川携带“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将“交子”再兑换成金、银、铜钱等货币进行交易。“交子”是有价证券,相当于现在的支票。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铜币的制造已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再加上南宋经济主要靠海外贸易,导致钱币大量流失海外,民间由此出现可以用于交易的“会子”。公元1160年,临安府知府钱端礼率先统一由官府出面发行“会子”。随着他升任为户部官员,“会子”也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直到元朝,马可波罗才将纸币传播到伊朗,而后传到日本、高丽。直到500多年后,即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