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恨若狂
“武备确实该发展,火器也确实应当改良,乖孙能有这份见识委实让爷爷意外,说说什么是驱虎吞狼。”
朱允熥微笑道:“皇爷爷先前说了大明虽然驱逐鞑虏,平了这天下,但是远远还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因此孙儿在想趁草原部族如今各自为战,令不统属的时机,能不能威之以兵革,诱之以利益,将一些中小部族吸纳过来,然后编练为一军,专门用以征讨诸如东南、倭奴这些不臣小国。
如此一来,大明只需要提供钱粮,就能达到消耗草原部族和削弱不臣小国的目的,待到大明自己能腾出手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不管是武力威压迫其臣服还是尽占其土,都可随心应之。”
朱元璋怔怔的看着朱允熥道:“乖孙竟然能想到这等法子,实在是让爷爷惊叹,此法确实可行,爷爷觉得还可以改进一下。”
朱允熥赫然笑道:“爷爷智计远非孙儿可比,若是觉得此法可行那便定然可行,若是认为需要改进,那么必定会成奇计。”
“孙子就没必要给爷爷拍马屁了。”朱元璋呵呵道:“至少乖孙这一手驱虎吞狼之策,爷爷就未曾想到过,爷爷在想,若是让给草原部族的利是允许他们占据东南或者倭岛,如此一来他们便有了生存栖息之地,而大明提供所有后勤物资保障,他们会不会趋之若鹜,争相向大明称臣!”
“一定会!”朱允熥无比坚毅回应道:“驱虎吞狼,不是为了养虎成患,在孙儿看来是要让他们自相残杀到两败俱伤,然后大明去收拾残局,孙儿一直坚定的认为,拥有再多的藩属国也没有多大意义,大明强大,自然四夷臣服,可大明一旦衰落,往日里称臣的藩属国多半都会阳奉阴违,因此孙儿以为最好的藩国也不如大明的郡县。”
朱元璋笑道:“鞭长莫及啊,山高皇帝远,咱想真正控制整个天下实在太难了。”
“孙儿以为事在人为,想了不去做不如不想,想了也去做了,哪怕没有成功,至少也尝试过,那么就不会后悔。”
“说的好,好圣孙。”朱元璋再次赞叹道:“乖孙说的这些,爷爷会好好合计合计,乖孙可曾听说过冯毅?”
若非多年隐忍锤炼出来的城府,就凭这突兀一问,朱允熥十有八九都得破防露出马脚,可现在内心尽管震撼心虚,可脸上却未露出丝毫。
“几年前,宋国公得胜还朝的时候皇爷爷于宫中赐宴宋国公府上下,孙儿那时候见过冯家儿郎,本来都快没什么印象了,可最近听了不少关于冯毅的消息,尤其是那首《石灰吟》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风骨让孙儿记忆犹新。”
朱元璋摸了摸朱允熥脑袋微笑道:“那你觉得冯毅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允熥此刻紧张的一塌糊涂,此时他已然可以断定爷爷已经注意到了冯毅!
那么有没有注意到他,或者说锦衣卫知道不知道他和冯毅之间的联系!
此刻朱允熥知道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强压住内心的惊涛骇浪道:“诗乃心声,孙儿相信奸邪之徒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因此孙儿认为冯毅以后或许会是大明肱骨之臣。”
朱元璋摇头又点头道:“爷爷这辈子阅人无数,也敢说能分辨忠奸,但是这小子爷爷还是看不透,爷爷觉得可以把他留给后世之君,或许真能成为治世良臣,但也怕大奸似忠,不如杀之以绝后患,孙儿觉得呢?”
朱允熥故意沉思了一会说道:“孙儿以为杀了冯毅不过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此时忠奸不明,贸然杀了或许会使大明痛失英才,孙儿还觉得皇爷爷应该相信后世之君,孙儿知道皇爷爷是希望将一个太平江山传到子孙手上,让子孙们能安安逸逸坐稳江山,可孙儿以为没有磨砺就不会有成长,皇爷爷现在可以杀了冯毅,可以后要是还有宋毅,马毅,刘毅呢?”
“没有磨砺就不会成长,说的对,说的好,乖孙长大了,真的长大了,有乃父之风呐,大明后继有人,后继有人呐。”
朱元璋接连感叹,看向朱允熥的眼神已然柔和了太多,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怎么察觉到,他对于立储的倾向已然开始朝着眼前的少年倾斜,哪怕他还没有单独召见还在等候的另外一个孙子朱允炆。
“听说冯家小子置办了一家酒楼,过些日子就要开张,到时候乖孙陪爷爷一起去,看看这小子有多少花样。”
“孙儿遵命。”
“乖孙回去吧,多看书,多琢磨,今日你回答的很好,爷爷很满意。”
“谢谢皇爷爷,孙儿告退。”朱允熥施礼告退。
偏殿中的朱允炆等的黄花菜都凉了……
一个多时辰,朱允炆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如坐针毡!
他恨!恨若狂!
恨自己为何运气就那么差,竟然抽签都能让朱允熥抽到先手。
这先手跟后手差别简直大了去了。
皇爷爷这次召见,很显然是打算在他和朱允熥之间选择一个来立储,最后到底选谁,很有可能就看今日应对!
朱允熥若是应对的一塌糊涂也就算了,可若是应对得体,至少应对的没有让皇爷爷不满意的话,那他就算待会应对的收放自如,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内,他也是不如朱允熥!
明白了这一点,朱允炆当真是越等越是心焦,直到内侍来通报,他还有些神思难属。
进了御书房,朱允炆自是依礼拜见。
朱元璋脸上看不到喜怒,径直问道:“乖孙,爷爷问你,若爷爷立你为储,那爷爷百年之后你登基为帝,面对拥有重兵驻守于外的叔王们,你当如何应对?”
朱允炆恭声道:“萧规曹随,爷爷让叔叔们驻守在外为大明屏藩,自有爷爷的道理,孙儿自然也会效仿不易。”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那你诸位王叔若滋生了野心……”
朱允炆冷汗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