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顺势,自强不息
柳传志如是说:“回顾中国所有优秀企业的成长史,没有哪一个不是善于因时顺势,同时又自强不息的结果。”
精彩解读
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柳传志认为,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家。回想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感慨地说:“回顾中国所有优秀企业的成长史,没有哪一个不是善于因时顺势,同时又自强不息的结果。”
柳传志下海创业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环境中,与计划经济下的大环境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企业只能按照政府计划一字不差地执行、只做计划认为“正确”而不做计划认为“错误”的事情、正确和错误都由政府部门决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然,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存在波折在所难免,但中国制度变迁的大方向已经成为定局——改变僵化的、束缚经济自由的旧体制,在与外部世界相接触而不是相对立的开放条件下,逐步建立可信赖、可持久的经济活动的规则,鼓励财富的创造,保护创造者的权益,让创造性的知识自由流动,让企业家的才能得到发挥,吸引更多的人努力生产他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断让劳动分工深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无疑给了柳传志极大的政策支持!
创业初期,柳传志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希望能造出机器来,能造出我们真正的国产机器来,能造出我们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从性价比上和国外的机器相竞争的机器来!”
但是,柳传志刚下海的时候,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有国家的批文。由于联想是计划外公司,很难拿到生产批文,柳传志虽然怀着满腔振兴民族工业的抱负,但是因为公司实力有限,规模不大,他的企业很难被“计划”上。
正如柳传志所说:“我们怎么说,都没有用,因为潜在的能力没有人相信。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这就使得我们如果以国内的计算机市场为依托,创办技工贸一体的产业路途充满艰险。这样,我们设计了海外发展战略‘三部曲’,迂回到海外市场这个广阔天地去发展,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各种优势,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有研究中心、有生产基地、有跨国销售网点的产业集团结构。这条带有极大风险的路,我们用三年的时间终于走通了。”
1989年底,行业主管政府部门的官员实地考察联想,并最终批准联想集团1990年在中国内地制造并销售联想牌电脑5000台,占1989年全年政府计划批准总量的5%。尽管这一数量并不大,但是联想牌电脑毕竟得以诞生。
智慧小语
因时顺势,主要考虑的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时代背景、社会大环境、政策支持等等;而自强不息则体现的是主观方面的努力,一个企业的发展要取得成功,主观、客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味地按照主观想法去做,不结合具体的现实条件,往往会四处碰壁,寸步难行;而一味地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又往往会错失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