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奇言妙语
君子固穷
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连续七天都没有粮食吃,只能以煮野菜来充饥。宰予备感饥饿,而孔子却在屋里弹琴唱歌,颜回在外面拣野菜,子贡对自己的老师孔子说:“像我们现在这种情况,实在可以说是穷困了。”孔子听罢,道:“这是什么话?君子在道义上通达才叫做通达,在道义上穷困才叫做穷困。现在固守仁义的原则,因而遭受了混乱世道的祸患,这正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穷困呢?……”孔子说完以后,又庄严地重新弹起琴瑟,子路也庄严地手执盾牌跳起舞来。
我知之濠上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悠悠然游出来,这是鱼之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何以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何以知道我不晓得鱼之乐?”惠子争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你所知;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鱼之乐,也是显而易见的。”庄子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你说:‘你安知鱼之乐’这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之乐才来问我,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墨子智辩
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的大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
一次一个名叫巫马子的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家伙对墨子说:“我与你大不相同,我不能不加分别地爱所有的人。我爱邻近的邹人超过爱远地的越人;爱我们鲁国人又超过爱邹人;爱我同乡又超过爱鲁国人;爱我家族中的人胜过爱同乡;爱我的亲人又胜过爱家族中的人;爱我自己当然又超过爱我的亲人。因为离我近的,我越爱他!至于我最爱的,当然是我自己!所以,我可以杀别人而利于我自己;不能杀我自己以利别人!”他自认为理由充分,气势连贯,高傲地看着墨子。
墨子从容不迫地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告诉您:有一个人同意您的主张,就有一个人按您的主张,就有一个人按你的主张杀您以利己;有十个人同意您的主张,也就有十个人杀您以利己;要是天下人都赞同您的主张,则天下人就都想杀您以利己。反过来,有一个人不喜欢并反对您的主张,就有一个人想杀您,因为您教人不善良,他们要杀您除害;十个人反对您的主张,就有十个人想杀您;天下人反对您的主张,则天下人都想杀您。总之喜欢您的主张的人想杀您,不喜欢您的主张的人,也想杀您,看来您是人人得而诛之了!”
墨子这番话说得巫马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公孙弘妙语对昭王
孟尝君派公孙弘到秦国,晋见秦昭王。昭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于是十分轻蔑地说:“孟尝君的薛国,土地有多大?”
公孙弘说:“百里。”
昭王傲慢地说:“区区方圆百里的地盘,却想为难寡人,能吗?”
公孙弘不卑不亢地说:“孟尝君好士,手下食客三千,而且其中人才济济。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诸侯的有三个人。够格当管仲、商鞅的老师,能使国君称霸于诸侯之间的人才有五个。一旦出使,受万乘国君的羞辱,告退之时自刎,也定要血洗国君的衣裳;像我一般敢这么做的,有七个人。”
昭王听了,慌忙谢罪,说:“你何必如此呢?我会善待孟尝君。”
淳于髡巧言救薛
孟尝君的封地薛遭到了楚国军队的攻击。这时候,淳于髡从楚国出使回来,路过了薛,于是孟尝君将他邀请到自己的府中。
几天后,孟尝君亲自将淳于髡送到了郊外,并对他说:“现在楚国人正在气势汹汹地攻打薛,假如先生您不能帮助我的话,恐怕我再也不能侍奉您了。”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放心吧!”淳于髡恭敬地回答。
淳于髡回到齐国后,向齐宣王如实地禀报了出使的情况。
齐宣王问:“您到楚国感觉如何?”
“楚国很贪婪,薛也自不量力。”
“嗯?先生此话作何解释?”齐宣王十分不解地问。
淳于髡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薛自不量力,为先王立了宗庙。楚国贪婪而出兵攻打薛,薛的宗庙也必定危险。因此我说薛自不量力,楚国太贪婪。”
齐宣王听罢顿时颜色更变:“啊?哎呀!原来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啊!”
于是齐宣王立即发兵救薛,薛地由此而得以保全。
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时期,秦和晋两大国联合发兵,围困了郑国,意欲将郑国一举灭掉。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郑文公经大夫佚之孤的推荐,请求烛之武通过外交手段解救郑国的危难。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
某夜,烛之武故意到城外,被围城的秦国士兵带到秦穆公的营帐。面对秦穆公的质问,烛之武从容地说:“秦晋围郑,我们知道亡国之难来了。不过,请您认真地想一想,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秦在西,郑在东,晋居中,您又何苦劳师动众,跨国远征郑国呢?灭掉郑国就会使您的邻国晋国更加强大,它的强大,就等于您的力量的削弱呀!晋现在如果东吞掉郑国,肯定想着继续扩张领土,而那时它不侵占您秦国的土地,又向那里取得地盘呢?……秦晋联合攻郑是损秦而利晋的事,请您三思。”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认真思量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放弃了与晋联合攻郑的计划,转而与郑国结盟,并留下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防御,自己则带着其余军队返回了秦国。而此时的晋国失去了强援,已是孤掌难鸣,更何况秦军也站到了郑国一边,再去进攻恐怕也讨不到便宜,于是,只好撤军了。
伯徒智辩邓析
郑国的圃泽住着很多贤人,而在东里那个地方有很多才子。
有一次,圃泽有一个叫伯丰子的学者路过东里,被正在讲学的邓析看见,邓析便回头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去戏弄戏弄这个人,看他有什么反应。”邓析的学生们都说:“我们正想见识一下老师的学问呢!”
邓析带着学生来到伯丰子面前,对他说:“你知道生活的道理吗?被别人养活却不知道自己养活自己,像这种人跟猪狗一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养育别的动物,使其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的能力。你们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却四处游说,这又算什么本领呢?你们这帮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又能游手好闲,全凭执掌政权的人资助,这跟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
伯丰子没有理睬邓析的戏弄,伯丰子的一个门徒走上前来,面对邓析回答道:你可曾听说过?在齐鲁这两个国家里,有不少贤人,有的人擅长土木建筑;有的人善于治理五金皮革;有的善于演奏各种乐器;有的善于读书作文计算;有的人会指挥军队作战;有的人能和天地鬼神打交道。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很丰富,但缺乏人来领导和指引他们,这种领导者不一定有什么一技之长,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却受他的领导。你刚才所说的当政者就是受我们领导的。我们通过教育国家当政的人来为天下人谋取自己的衣食,你却认为是国家当政者对我们的恩惠,把我们骂作猪狗,你还有良心没有?
邓析瞪目结舌,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去了。
炳烛之明
晋平公询问著名乐师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呢?”
师旷说:“盲臣怎敢戏弄他的君主呢?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少年爱好学习,像早晨温和的阳光;壮年爱好学习,有如中午当空的骄阳;老年爱好学习,好似晚上点着蜡烛照明。点着蜡烛照明,跟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相比,哪一种强?”
晋平公赞叹道:“你说得真好!”
鲁连妙语克田巴
田巴是齐国有名的演说家,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还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同很多人辩论,却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他能把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那擅长诡辩术的如簧巧舌,简直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
徐劫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叫鲁连,只有12岁,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很不服气。一天,他对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再摇唇鼓舌,瞎吹牛皮,好不好?”
徐劫看了看鲁连,摇摇头说:“你小小年纪,行吗?”
鲁连昂起头,拍拍胸说:“行,一定行!”
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12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
田巴微微撇了一下嘴巴,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说:“可以。”
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不扫除,哪还顾得上铲除厅堂外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又怎能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是什么道理呀?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如果急事不办,次要的事却先办,那不就乱套了?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
田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张口结舌,红着脸说:“没有办法。”
鲁连笑道:“国家紧急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不能提出安抚之计,哪还算什么擅长演说的学者呢?不过,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有价值、有本事的辩才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啊!可您的滔滔演说,只是像树上的知了喋喋不休的鼓噪,让人讨厌死了。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尊口吧!”
田巴越发无地自容,羞愧地说:“说得对,说得对。”
第二天,田巴专程前去拜访徐劫,赞不绝口地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何止是小马驹啊,而是追万里风的骏马啊。”
从此,田巴再也不夸夸其谈了。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尽心竭力!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内。当河东发生发生灾荒时,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办理政事,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用心的。可是,邻国的人民并不见减少,而我的人民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答道:“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一响,刀锋枪尖一接触,就有人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人竟然耻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说他是胆小鬼,行不行?”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他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再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庄子丧妻鼓盆
庄子的妻子因年老多病而去世,惠子得到消息后,前去吊丧,看见庄子却在家里蹲着敲盆唱歌。惠子大惑不解地问道:“你的妻子与你朝夕相处,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老而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敲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闻言,从容应道:“我并不像你说得那样。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伤心呢?可是当我仔细地思考审察,我有所领悟:她起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连形体也没有,还不止没有形体,气息也没有。她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为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的话就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正因为我想到了这些,所以才不哭的。”
雄鸡和鸿鹄
田饶在鲁哀公身旁做事,可是并不受器重。一天,他对鲁哀公说:“臣将要离开陛下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了。”
鲁哀公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田饶说:“君王您难道没看见那雄鸡吗?它头戴红冠,是那样文雅;脚上长着尖距,是那样威武;它敢于和劲敌搏斗,是那样勇猛;发现食物时它会呼朋引伴,是那样仁爱;守夜报时从无失误,是那样忠诚。然而雄鸡哪怕有如此多的长处,君王还是叫人将其烹煮吃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就在君王身边的缘故啊!而鸿雁就不同了,它飞翔千里,时而停歇在君王花园的池中,时而吞食君王的鱼鳖,还会啄食君王的豆谷,它们没有雄鸡的诸多长处,君王却还似很重视,这是因为它们来自远方啊!所以,臣准备像鸿雁那样高飞远走了。”
鲁哀公说:“你还是留下来吧,你的话我将牢牢记住。”
田饶说:“我听说吃别人食物的人,不毁坏他的器皿;靠树木遮荫的人,不折断树的枝条;有才德的人不重用,写下他的话做什么呢?”于是毅然离开鲁国前往燕国。
雨我公田及我私
齐武帝永明九年,齐、魏两国再次友好往来,萧琛出使北魏桑乾,回国后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当时北魏孝文帝也派使者李彪来齐,齐武帝在朝廷设宴款待。萧琛向李彪敬酒,李彪不接受,说:“朝廷上不应有私人的礼仪应酬,今天我不能接受你的劝酒。”萧琛慢慢答道:“《诗经》里不是说过,‘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么?”在座的人无不佩服萧琛的善于应对,李彪这才接受敬酒。
陈平巧辩反升官
陈平投降汉朝以后,汉王刘邦任命他为都尉,对他百般亲近信任。这时周勃、灌婴等疾贤妒能之人就无中生有的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长相姣美,像戴着帽子的玉石一般,但他肚子里没什么奇谋异策。我们听说陈平在老家时,和他的嫂子私通;在魏国做事不能容身,才逃出来归顺了楚王;归顺楚王后因不合心意,就又逃出来投降汉王。现在大王器重他,让他做了高官,派他监督各部籍领。可我们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行贿,多的就得到好待遇,少的待遇就差。总之,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大王不要轻信他,应该对他的言行认真审查他。”
汉王于是召来陈平责问:“先生侍奉魏王未能投合,就离开魏国来投奔楚国,现在又跟随我做事。讲信用的人怎么能这样三心二意呢?”
陈平说:“我追随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我因此离开他。而楚王不能信任别人,他所任用的不是项氏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使是奇谋之士他也不能重用,我为此才离开他。我听说汉王重用人才,因此前来归降大王。我孤身一人前来,形单影只,不接受钱财便无法生活。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加以采纳,如果没有什么值得采纳的,我收受的金钱还在,可以封存起来送交官府,我也请求辞职回家。”
汉王听完这一席话,看出陈平是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人,忙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所有将帅都受他监督。之后,将领们再也不敢对他指手画脚了。
陈平巧言答文帝
汉文帝刘恒登上皇位那年,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陈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汉文帝对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非常赏识。
一次,文帝把大臣召集在一起,笑问右丞相周勃:“周爱卿,你深受先帝的信任,是先帝的托孤之臣。但你可知道,在我们大汉,一年要判多少案件?”
周勃被这一问题难住了,只好低着头小声答道:“禀告陛下,臣并不知晓。”
文帝眉头一皱,又问了一句:“那,爱卿可知道天下一年要进出多少粮食和钱币?”
周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最后只好摇摇头。
文帝心中大为不悦。停了一下,转过脸,问左丞相陈平:“陈爱卿,先帝在时,常夸你聪明过人,神机妙算。那两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陈平回答得很干脆:“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人事,请只管问廷尉;陛下要打听钱币粮食的大事,请只管问治粟内史。”
听完这些话后,文帝脸色大变:“陈爱卿真是高见!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员,要你这位丞相干什么?”
陈平忙抢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个礼,然后高声回答:“陛下,为臣斗胆再进一言,身为一个宰相,对上要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顺应四季天时考虑各种大事;对内要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使卿大夫们各司其职;对外要威服、抚顺各路诸侯和外邦。”
听完这些话,汉文帝抚了抚龙椅,埋头陷入了沉思:这陈平不仅机智、擅长辞令,更深悟从政要诀——总理大政,把握关键!想到这儿。汉文帝赞不绝口:“爱卿的一番见解真是妙极了,让孤家茅塞顿开。有道理,太有道理啦。”接着,他转过脸问周勃:“周爱卿,你认为如何?”
周勃惭愧得低下了头,心中暗自佩服周勃的才能。
没过多久,周勃称病辞去官职。丞相一职,由陈平一人担任。
东方朔巧得升迁
汉武帝时,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皇上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隆虑公主重病缠身的时候,拿出黄金千斤和钱一千万献给朝廷,要求为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皇上答应了此事。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没人约束,变的日益骄狂,肆无忌惮,有一次喝醉酒后杀死主傅,被拘押在皇上的近侍臣手中。因为是公主的儿子,没有人敢对他轻举妄动,廷尉上报皇上,请皇上论处。
皇上的左右侍臣个个都替昭平君讲情,说:“既然已经赎免了死罪,陛下还是赦免他吧。”皇上说:“我妹妹老来得子,死前曾把他托付给我。”说到这儿禁不住流泪叹息。过了好长时间,才说:“法令是高皇帝创立的,因我妹妹的缘故而破坏了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进高庙!这样也辜负了百姓。”于是批准廷尉依法论处,左右侍从也都被皇帝的正直无私感动了。
这时,东方朔上前向皇上祝寿,说:“我听说圣德之君处理政事,诛杀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亲骨肉,赏赐时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仇人。《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为王之道要坦荡荡’。这两方面是帝王所重视的,也是连普通人也难以完全做到的。现在陛下真正做到了,因此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天下人的幸福啊!我捧上一杯酒,甘冒死罪,两次叩头,祝皇上万寿无疆。”
皇上站起身走入内宫,傍晚时把东方朔召来责备他说:“传上说,‘该说的时候说话,别人才不讨厌他的话。’今天先生向我祝寿,是合适的时候吗?”
东方朔听罢,脱帽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人太高兴了阳气就会洋溢,太悲哀了阴气就会受到损害,阴阳剧变就会心气大动,心气大动就会精神离散,精神离散邪气就会侵入。排忧没有比喝酒更好的办法了,臣下之所以给您祝寿,就是要明扬陛下的正直不阿,并为陛下止哀的。我不懂得忌讳,该死。”
此前,东方朔曾酒后闯人殿中,在殿上小便,被控犯了不敬之罪。皇上下诏书免他为庶人,在官署等待安排,由于这次巧妙的对话,他又被任命为中郎,并赏赐丝帛一百匹。
上林苑树名
有一天,东方朔陪汉武帝游上林苑。这上林苑是秦朝建都咸阳时所修,汉时重建为宫苑,周围有800里,内建离宫70所,有禽兽,供帝王狩猎,有花木,供帝王游览。
汉武帝见到一棵树,连称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树。东方朔也不认识,便按“好”的意思,编个名字,说:“这树名叫‘善哉’。”武帝不相信,私下里找人辨认这棵树,便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
过了几年,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树名,东方朔也早打听过了,便回答说:“叫‘瞿所’。”武帝说:“你这个东方朔,原来告诉我叫‘善哉’,骗了我好几年。你说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这才想起几年前他随口胡诌的“善哉”来。不过,他很会辩白,说:“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小时叫驹的,大了叫马;小时叫雏的,大了叫鸡;小时叫犊的,大了叫牛;人也是这样,小时称儿,大了称老。这树过去叫‘善哉’,几年后,现在该叫‘瞿所’了。”
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了。
人中的长度
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到处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
一天,他对身边的大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就能够活到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的梦了,不由嗤嗤而笑。
汉武帝见了,非常恼怒:“大胆东方朔,竟敢取笑朕。”
东方朔赶忙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我怎敢取笑您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脑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东方朔解释道:“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陛下说的,‘人中’的长度就有八寸,这样,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了吗?”
汉武帝听了,转怒为喜,哈哈地笑了起来。
院子中的槐树
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大人们很喜欢带他玩。
徐童11岁那年,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他去作客。徐童踏进庭院,见老先生在叫一些人准备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树。便说:“郭伯伯,你瞧这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巨大的伞,夏天遮住炎炎骄阳,冬天挡住阵阵寒风。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多么可爱啊!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太残忍了吗?”
郭林宗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最近我看到书上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在困境之中生活呢?”
徐童觉得老先生实在太可笑,也一本正经地说:“先生,我最近也看到书上说:‘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是一个‘囚’字吗?谁愿囚禁在牢房之中呢?所以说,如果因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树木锯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屋里还能住人吗?”
郭林宗哈哈大笑起来,连连摆手,叫大家不要砍树了。
孔融智辩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思维敏捷,有文才,也有口才。
孔融10岁的时候住在洛阳,当时洛阳的行政长官是李膺。当时李膺的名气很大,孔融决定去见见他。
李府的家门是不让一般人随便进去的,只有那些社会名流和本家亲戚才可以,否则,门房都不通报。孔融便跟门房说:“我是李府的亲戚。”门房通报后,便把他让进前厅坐下等候。
李膺出来,见是个不认识的小孩子,心里便有几分不高兴,但还是很客气地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呢?”孔融说:“想当年春秋时期,我的先人仲尼(孔子)曾向您的先人伯阳(老子)请教过,他们有师生之谊。这样,我们孔李两家是历来都有通家的交情,难道不是亲戚吗?”
李膺见小孔融很会讲话,就有些喜欢上他了。对他说:“留在这儿吃饭吧?”孔融说:“可以吃。”李膺对这种回答有些不满,说:“我要教教你作客人的礼节:如果主人让你吃饭时,就不必说谢谢了。”李膺说的是反语,他是嫌孔融没有说句客气的话。谁知孔融回答说:“我也教教您老人家当主人的礼节吧:要留客人吃饭,就不必征求客人的意见。”
孔融的话让李膺惊叹不已,便说:“你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可惜我活不了多久,看不到你出息的时候了。”孔融说:“大人离死的时候还早着呢!”李膺问:“你怎么知道呢?”孔融说:“不是有句俗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说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都中听。您老人家一向不说中听的话,所以我说您活的时间还长着呢!”
正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大夫陈韪进来了。他听了一段孔融的议论,发现李膺被辩得无话可说时,想为李膺解围,便不识趣地暗指孔融说:“小时候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未必能有什么出息。”
孔融一听,马上反唇相讥:“看来大人小的时候,必定是很聪明的了。”一句话,把陈韪说了个大红脸。
狂徒故态
晋时,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朋友,一次,侯霸想让严光到他家中去谈话,特派下属侯子道带上他的亲笔信前去邀请。严光见是侯霸差人过来,在床上连身子也不动,叉着腿坐着,打开信读完后,问道:“侯霸一向呆傻,现在当上司徒,是不是略微好了一点呢?”侯子道答:“他现已担任要职,不傻了。”严光又问:“他派你来是要传什么话?”侯子道就如实告诉了他,严光一听马上说:“你刚才还说他不傻,他所说的这些不正是傻话吗?光武帝亲自来邀请了我三次,我才答应;我连天子都不轻易会见,难道会去见臣下吗?”侯子道见他不接受邀请,便要严光写个回信,严光又说:“我不能亲自动手来写。”于是他口授,令使者写下,使者觉得回信太短,便请求再加几句。
严光听罢,怒色道:“你以为这是在买菜吗?总想要多加点!”侯霸接到信后,把信交给光武帝刘秀看,刘秀看后,笑着说:“这个狂徒,还是老脾气呀!”
回首望长安
东晋小说家郭澄之少有才思,机敏过人。后来他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已经收复了长安,刘裕的意思是想继续西征,召集了僚属一起商议,大多数人都不赞成。刘裕问郭澄之有何意见,他不正面回答,只是向西朗诵王粲的诗道:“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刘裕幡然醒悟,拿定了主意,对郭澄之说:“我将与您一起同登霸陵岸。”于是班师而还。
范氏不违诺言
《后汉书·范氏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范式是山阳金乡人,他年轻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结为好友。后来,二人同时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回京,我将到您府上拜见您的双亲,看你的儿子。”于是,他们一起约定了相聚的日子。两年后,约期将要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准备好食物以招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而范式又远在千里之外,你就真的那么相信他能来吗?”张劭说:“范式是个很讲诚信的人,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违背自己的诺言的。”他的母亲听后说:“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这样,那我这就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前来,登堂拜见张母。张劭与范式把酒畅谈,进欢而别。
燃火不用他人余热
《东观汉记》载:一个叫梁鸿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进入太学读书,攻读《礼》、《诗》、《春秋》,学习非常刻苦。他为人忠厚,性情耿直,平时行动常常是自己一个人,又不与别人在一起饮食。一次,邻人先做好饭,招呼梁鸿趁热锅做饭。梁鸿说:“童子梁鸿做饭,不靠他人余热。”于是便将灶火熄灭,重新燃火做饭。
五经纷纶井大春
东汉有一个叫井丹(字大春)的人学问渊博,议论高深。京城因此评论说:“五经纷纶井大春,未尝书刺谒一人。”北宫五位王爷,一再邀请他,但无一能使井丹前往。后来,新阳侯阴就,派人来要挟他,井丹迫不得已,才勉强前往。阴就想看看井丹的反应,就用麦饭、韭菜招待井丹。井丹推却说:“我之所以前来,还以为君侯会以美味佳肴厚待我,没想到竟这样轻薄于我。”阴就于是命人设盛宴款待井丹。阴就起身,侍从立即准备好辇车,井丹笑着说:“听说桀纣驾人车,这就是所谓的人车吗?”阴就听了,赶紧撤去辇车。
读书人道义为贵
东汉时候,度辽将军皇甫规辞官回到家乡安定后不久,同乡中有一个花钱买了雁门太守之职的人,也离职回家,并书写名帖谒见皇甫规。皇甫规当时在床上躺着,并不起身相迎,那人进去后,皇甫规问他:“你以前在雁门任太守,食雁味美吧!”那人走后不久,有奴仆又报王符在外求见。皇甫规早就听说王符德才兼备,学识渊博,于是立即起身,来不及系好衣带,顾不及拔好鞋跟,就匆忙到门外迎接王符,两人携手入内,促膝而谈,极为欢悦。
不拜司徒只作揖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赵壹(字元叔)被郡中推举为上计吏,将财务档案送到京城审核。当时,这件事由司徒袁逢来主持,审核档案那一天,计吏数百人都在庭中拜伏于地,不敢抬头仰视,只有赵壹只是站着对袁逢作了一揖。袁逢对此感到很是奇怪,便命侍从前去责备,怪他不跪拜司徒。赵壹回答说:“当年郦食其见汉王的时候长揖不拜,今天我向三公作揖,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袁逢知道后,整好衣袖下堂,拉着赵壹的手,请他上坐,并询问他西部地区的风俗民情。袁逢大为高兴,环顾座中之人,说:“这就是汉阳赵元叔,朝臣中恐怕没人比得上他,我请诸位让给他一个座位。”在座的人无不对赵壹刮目相看。
泣血以明良璞
赵壹为使自己扬名,前去拜访河南尹羊陟,但未能见到。赵壹知道满朝的公卿大臣之中,只有羊陟能使他扬名,于是就天天到羊府求见。羊陟本不想见他,可是由于赵壹一再来访,羊陟不耐其烦,不得已才勉强答应见他。赵壹到羊府的时候,羊陟尚未起床,羊陟径自来到羊陟卧室床前,说:“我虽居西州,但却仰慕高风已久。今日刚见,不想已死,看来我的命真是不好啊!”说完放声大哭。羊府的人听后大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奔进来,站满一屋。
羊陟见赵壹不是个一般的人,于是起身,请他入内,与之交谈,为赵壹的才学而大为震惊和叹服。次日一早,羊陟带着大批随从,前去拜访赵壹。其时,各地的计吏大多帷帐、车辆装饰很华美,而赵壹的却是柴车和草织的屏风,且露宿在一旁。赵壹请羊陟到车前坐下,羊陟左右的人无不惊愕、叹服。两人一直交谈到傍晚,才尽欢而散。羊陟握着赵壹的手说:“好的璞玉未经雕琢不被人知道,必有泣血以明其为美玉的人。”
祢衡傲慢评人
建安初年,祢衡从荆州向北到许昌去游历。祢衡恃才傲物,臧否人物常有失妥当,他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常常是不搭理,因此人们大都很讨厌他。那时,许昌虽是刚建都,但也称得上是人才济济。可是祢衡写了一张名片揣在怀里,一直到字迹磨得模糊了,还觉得无人可送。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与陈群、司马朗做朋友呢?”祢衡说:“您想让我与杀猪卖酒的人交朋友吗?”又有人问他:“现在许都,谁到底能让你看得上眼呢?”祢衡回答说:“大儿有孔融,小儿有杨修。”又问他:“曹公(曹操)、荀文若、赵稚长算得上是盖世奇才吗?”祢衡很少有颂扬曹操的话,又见荀文若容貌漂亮,而赵稚长大腹便便,于是揶揄说:“荀文若可以借给人家去吊丧,赵稚长可以监督厨师请客。”言外之意就是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才能,荀文若只是相貌好看,而赵稚长不过是善于吃肉而已。于是,大家都对祢衡恨得咬牙切齿。
乘船逃难得辨优劣
《世说新语》载:华歆、王朗在乱世之中,一起乘船逃难,有个陌生人想搭便船,华歆很觉为难,王朗说:“船还宽敞,为什么不能让他与我们同渡呢?”于是就让那人上了船。后来,贼人追赶了上来,王朗就想抛弃搭便船的这个人。这时,华歆说:“我本来就为此迟疑,既然已经同意了他搭船,怎么可以因危急而将他抛弃呢?”于是仍同那个搭便船的人同乘一船。华歆与王朗都是当时的名士,本难分高下,但经过这件事以后,人们就评出了两人的优劣。
孔子门徒不称官职
东汉时,大将军袁绍总领冀州兵马,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袁绍请他入上座。郑玄相貌魁伟,也很能饮酒,袁绍手下不乏能言善辩的人,见郑玄是儒生,以为他未必学识渊博,于是竞相发难。郑玄一一答辩,所答之事,远出所问,而且有很多是在座的人从未听说过的,满座无不叹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投在袁绍门下,趁此时自我标榜说:“前任太山太守应劭,拜你为师如何?”郑玄笑着说:“孔子之门,讲究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颜回、子贡之辈,从不称官职。”应劭听了不禁面有惭色。袁绍于是推荐郑玄为茂才,又表举他为左中郎将,郑玄都不接受。后公车征拜为大司农,特给乘坐的安车一辆,所过之处,当地长官迎送。
师而可嘲出何典
东汉文学家边韶(字孝先)以文章闻名当时,教授学生达数百人。边韶非常有辩才,一次,边韶在白天打盹,恰巧被几个学生看见,他们就在私下讥嘲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于读书,只想睡眠。”不料,边韶听到了他们的话,随即应答道:“边是姓,孝是字,大腹便便,五经成器。只想睡眠,思量经事。睡时与周公做一样的梦,静时与孔子想一样的事。师傅也可以讥嘲,这出自什么典记?”讥讽先生的学生不觉十分羞愧。边韶才思敏捷大多与此相类似。
刘桢妙语得赦免
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有一次曹丕请客,让他的妻子甄夫人来拜客,其他人都伏地不敢看,只有刘桢直着身子看甄夫人。曹操知道后大怒,将他逮捕,斥责他这是大不敬,判他做苦工。有一次,曹操到尚方署去视察,见刘桢一本正经地在磨石块,头也不抬。曹操问道:“这石头怎么样?”刘桢一看机会来了,可以借石头来表白自己,于是跪下说:“这石头出自荆山玄岩的山顶,外有五彩的花纹,内有含和的性质。磨它不多添光润,雕它不增加美观。这都是秉性坚贞,自然形成的缘故。虽然看上去它的纹理弯弯曲曲,一点也不合规矩。”曹操听罢,大笑了起来,当天回宫后就赦免了他,让他官复原职。
秦宓巧对张温
秦宓被称为蜀汉的才子,博学多识,能言善辩。吴国派出才子张温到蜀国访问,张温临别时蜀汉的百官都来为他饯行。大家都到了惟独秦宓迟迟没有来,诸葛亮几次派人去催促,张温问:“他是何人?”诸葛亮说:“益州学士。”秦宓到了以后,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回答道:“五岁的小孩子都学习,你何必问我呢!”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回答:“有的。”“在哪儿?”“在西方。《诗经》上说‘乃眷西顾’。由此推论,头在西方。”张温又问:“天有耳朵吗?”秦宓回答道:“天虽高高在上,但能听到低处,《诗经》上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如果天没有耳朵,用什么来听呢?”张温又问:“天有脚吗?”秦宓回答:“有的。《诗经》上说‘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如果没脚,怎么走路?”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什么?”“姓刘。”“你是怎么知道的?”“天子姓刘,因此知道。”张温又问:“太阳生在东方吗?”秦宓回答:“太阳虽然生在东方,却落在西方。”秦宓对答如流,应声而出,张温因此对秦宓十分钦佩。
赵咨巧舌对魏帝
三国时吴国人赵咨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对他以礼相待并问道:“吴王是怎样一个君主?”赵咨说:“是一个聪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魏文帝问赵咨为什么这样说,赵咨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吴王把鲁肃从常人中选拔出来,由此可见他的聪颖;把吕蒙从一般军官中提升上来,由此可见他的明智;抓获于禁而不杀害,由此可见他的仁德;夺取荆州而不用武力,由此可见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由此可见他的雄才;屈身而从陛下,由此可见他的谋略。”
“吴王懂得学习吗?”魏文帝嘲讽地问。
“吴王有战舰万艘,战士百万,他任贤使能,志在经略,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从中学习常人看不出的知识,不像平常儒生只会寻章摘句而已。”
“吴国可以征伐吗?”
“大国有征伐的强兵,小国却有牢固的防御。”
魏文帝紧接着问:“吴国感到魏国的压力了吗?”
“吴国有战士百万,以长江、汉水为城池,哪会有什么压力?”
“吴国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个?”
“聪慧明智通达超群的人有八九十个,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不胜枚举。”
赵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魏文帝驳得无言以对。他多次出使北方,魏国人对他深表敬佩。孙权听说后越发喜欢他,任命他做了骑兵都尉。
郭淮迟到反升官
三国魏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上帝位的典礼时(公元220年)迟到。
文帝十分生气,认为郭淮不尊重自己,于是很严厉地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大禹盛怒之下,便即刻将他杀了。现在朕登基,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度,而你却胆敢迟到,为什么呢?”
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人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陛下又是开明圣主,因此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
文帝听了很高兴,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任为征西将军。
有汗与无汗
钟毓、钟会两兄弟从小就很有名气。钟会十三岁那年,魏文帝曹丕听到他们的名声,对其父钟繇说:“叫你两个儿子来见见面。”见面时,钟毓脸上有很多汗,曹丕问:“你为何头上冒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那你又为何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月亮和外国
曹植小时候就很聪明,曹操十分宠爱他。
一年中秋,全家在一起赏月,曹操突然问曹植:“月亮跟外国比,哪个远?哪个近?”曹植一口答道:“月亮近,外国远呀!”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月亮抬头就能望见,所以说它近;外国抬头望不见,所以说它远哩!”曹操听了很高兴,着实夸奖他一番。
第二年中秋,有几个外国朋友到来拜访曹操。在宴会上,曹操想起去年赏月的事,便问客人:“月亮跟贵国比,哪个远?哪个近?”客人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曹操想当众显露一下儿子的才能,就说:“这个问题,就让我三儿回答一下,望诸位多多指教!”
曹植很有礼貌地对客人说:“贵国近,月亮远呀!”曹操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去年中秋,你不是说月亮近,外国远吗?怎么长了一岁,却变糊涂啦!”曹植不慌不忙地答道:“月亮虽然抬头望得见,但它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说它远;外国虽然看不见,但可以跟我们互相往来,所以说它近哩!”客人们听了,都说有道理,曹操暗自得意。
钟会受冷遇而怀愤
钟会是贵族公子,精明而有才干,起先不认识嵇康,因为早就听说了嵇康的声名,想与他结交,便邀集了当时的名士一起去拜访他。众人赶到时,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他的好友向秀当助手拉风箱。嵇康见有人来,却依然挥锤不停地敲打,旁若无人,很久都不与钟会等人打招呼。钟会感到无趣,起身准备离开,这时,嵇康才开口,问:“听到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钟会回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事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事而去。”说罢,便离开了。钟会因为受到冷遇而从此对嵇康耿耿于怀。
阮籍不为时俗所拘
阮籍是三国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行事,常任性而行,不为时俗所拘。他的嫂子回家省亲,阮籍去见他话别。旧俗“叔嫂不相通问”,有人为此讥笑他,阮籍说:“礼仪难道是为我而制定的吗?”阮籍邻居家有一少妇,长得很是貌美,当垆卖酒,阮籍曾去她那儿喝酒,喝醉后,就睡在她旁边。阮籍自己不避嫌疑,那少妇的丈夫知道此事以后,也不怀疑。有个兵家的女儿才貌双全,还未出嫁就死了。阮籍并不认识他的父兄,竟直接去他的家里吊丧,非常悲痛地回家。阮籍外表很爽朗,不拘小节,而内心纯厚,所作所为都是这样的事情。
严遵不愿做官
东汉时,有一个叫严遵的隐士常在成都街市给人卜卦算命,靠着每天算卦所得的一百钱来维持生活。每天他卜卦完毕,就关门著书。有个富翁叫罗冲,一次,他问严遵:“你是个有学问的人,为什么不去做官呢?”严遵说:“我没有做官的基础啊。”罗冲就给他准备好车吗衣粮,以便他去应试考取功名。严遵见了却说:“我把这些看成是累赘,并非感到不足。我收入有余,而你才真是困乏呢,困乏者怎么能够接济富裕者呢?”
罗冲听了大为不解地说:“我家资万贯,而你却只有几百钱,却说有余,这不是太荒谬了吗?”严遵解释道:“你完全错了,我曾在你家住过,你家到半夜还有人劳作不停,日夜辛劳仍不能满足。而我以卜卦为业,连床都不下,钱就自己来了;如今还剩余几百钱,上面的尘土有厚厚一层,而我却不知怎样来用这些钱,这难道不是我有余,而你困乏吗?”罗冲听了这番话后,很是惭愧。严遵感叹道:“给我财物,是损坏我的精神;替我扬名,是毁坏我的躯体,因此,我不愿做官。”
祢衡击鼓辱曹
孔融很赏识祢衡的才华,时常在曹操面前称赞他。曹操于是就邀请他前去,但祢衡对曹操有成见,看不起他,便自称有狂病,不肯前去,且常说一些狂妄不敬的话。曹操虽然心里怨愤,但因为爱惜祢衡是个人才,才没想杀他。
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就把他召来充作鼓史。一次,曹操大会宾客,欣赏鼓乐。鼓史们经过时,曹操就命令他们脱去自己身上的衣服,穿上鼓史穿的衣帽。轮到祢衡时,他正击《渔阳》参挝,便踏着小步走上前来,容貌仪态与平时不同,鼓声悲壮,听者无不慷慨激昂。祢衡走到曹操面前停了下来。这时,一个官吏走过来,对他进行呵斥,要他改装,不得轻率。祢衡答应一声,开始脱衣,竟把身上所有的衣服都脱了下来,赤身裸体而立,又慢慢地取岑牟之帽,单绞之衣穿戴,穿戴完毕,重新击鼓三挝而去,毫无羞色。曹操笑着说:“我本来是想羞辱一下祢衡的,可没想到却被他羞辱了。”
有名不如有酒
西晋文学家张翰放纵不被约束,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即把他比作江南的阮籍。有人问他说:“您可以随心所欲于一时,难道就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张翰回答道:“使我有身后名,还不如现在有一杯酒呢。”
王羲之敞怀听高论
王羲之刚刚上任会稽内史,支道林也在那儿。孙绰向王羲之介绍说:“支道林见解新颖,满腹才华,您想不想见见他?”王羲之自认为才华横溢,于是不屑于与支道林交往。当孙绰与支道林一起乘车到王羲之的住所时,王羲之无意与之交往,不与支道林交谈。过了一会儿,支道林见王羲之对自己很是冷淡,便离开了。
时隔不久,一次,王羲之正要外出,车已停在了门口,这时,支道林来了,对王羲之说:“您现在不能出去,我对您讲几句话。”于是便与王羲之谈论《庄子·逍遥游》。支道林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说话间辞藻生动新奇,充分显现出其出众的才华。王羲之本来已经整装待发,一席话听得惬意,便敞开衣襟,松开腰带,流连不能自已。
孟嘉落帽答嘲文
东晋武昌人孟嘉小时候就很有名声,后来在桓温手下担任参军。九月九日重阳节那一天,桓温在龙山大摆宴席,同僚们应邀都来欢聚,此时大家都穿着军服。忽然,吹过来一阵风,孟嘉的帽子被吹落,他自己却浑然不知。桓温让大家不要告诉孟嘉,想看看孟嘉知道自己的帽子掉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孟嘉起身去上厕所,桓温叫人把帽子拾来还给孟嘉,又让一个名叫孙盛的人就此事写文笑话孟嘉,并把写好的文章放在他的座位上。孟嘉回来一见,立刻就提笔作答。所写的文章十分优美,满座的人都为之赞叹。
谢安从容泛海
谢安曾隐居东山一段时间,一日,他邀孙绰等人一起乘船出海游赏。小船在风浪中摇摇晃晃,孙绰和王羲之等人都很紧张,吓得脸色都变了,便提出返航。而谢安则镇定自若,只是吟咏长啸,却不表态。船夫见谢安神色安闲,根本没有返航的意思,于是只得把船继续向前驶去。过了一会儿,风浪更大了起来,其他人都喧哗慌张得坐不住了,谢安这才从容地说:“这样,大约可以回航了吧?”大家闻言,立即响应,通过这件事,人们知道了谢安有着非凡的气概,足以安定朝野。
不以争执为意
谢万与蔡系一起在征虏亭为支道林送行。两个人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了争执,蔡系一时动怒,将谢万从座位上推了下来,连帽子都掉了。可是谢万慢慢地起身,拂去身上的尘土,又神色自然地回到座位上,坐定后对蔡系说:“您差点把我的脸碰破。”蔡系说:“我本来就没有留意您的脸。”然而二人都不为此介意,当时的人都因此称赞他们的气度。
管马不知数
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性格爽朗洒脱,不拘小节。他在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时,总是蓬头散发,不管公事。后来,他又担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他:“您主管哪个部门?”王徽之回答说:“好像是马曹。”桓冲于是又问:“那么您管多少匹马呢?”王徽之答道:“不知道马,哪里还知道数?”桓冲问:“近来死了多少匹马?”王徽之答:“未知生,焉知死?”
一次,王徽之跟随桓冲出去,碰上暴雨,王徽之下马钻入桓冲的车中,说:“你怎么能独自一人乘坐这辆车呢?”
又有一次,桓冲对王徽之说:“您在我府中已经时间很久了,近来应当管些事了。”王徽之听后并不作答,眼睛仰视着高空,用手掌支着脸颊说:“西山早上极有爽气。”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王徽之与戴安道是好朋友。王徽之居住在山阴县,一个冬夜,刚刚下过一场雪,月色清朗,再加上遍地的白雪,四面一片银色,王徽之一边独自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吟咏之间,王徽之忽然想起戴安道在剡县,便连夜动身乘小船前去拜访。经过一夜才到,可他走到门前却不进去,反而转身回来了。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王徽之回答道:“我本来就是乘兴而行,现在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灰尘飞扬凤高翔
陆机和潘岳都是西晋名士,然而两人关系不大和睦。一次,陆机正同人家聚会,见到潘岳来了,便起身离去。潘岳说:“清风来了,灰尘飞扬。”陆机应声答道:“众鸟聚集,凤凰高翔。”
不作老生常谈
陆云与荀隐都是西晋有名的才子,然而最初两人并不相识,一次他们在太常张华的家里相遇。张华向他们提议说:“今天相遇,不要作老生常谈。”陆云于是高拱双手自我介绍说:“云间陆士龙。”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陆云的故乡,士龙是陆云的字。荀隐对答如流:“日下荀鸣鹤。”日下是京都的代称,这里指洛阳,荀隐是洛阳附近的颍川人,鸣鹤是他的字。陆云又说:“既然拨开青云,看到白雉,为什么不张你的弓,拿你的箭?”荀隐反击说:“本以为是云间的龙威武强壮,谁知却是山野中的麋鹿。弓强兽弱,所以弯弓迟发。”张华听了不禁拍手大笑。
清溪洗耳石磨牙
西晋文学家孙楚年轻时想去隐居,他与好友王济谈心,本想说“我想以山石为枕,以清流漱口。”却错说成:“我想以清流为枕,以山石漱口。”王济对其进行纠正说:“清流不可为枕,山石不能漱口。”孙楚有急智,他巧妙地解释说:“所以要枕流,是想用清溪水洗耳,以许由为榜样;所以要漱石,是想用山石来磨砺牙齿。”
不当王门艺人
戴安道从小博学,喜欢与人谈论,善于写文章,能弹琴,工书画,可以说没有什么艺术是他不会的。他生性不喜欢作官,常常读书弹琴,自娱自乐。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他擅长弹琴,派人去叫他,戴安道当着来人的面把琴摔碎,说:“戴安道不当王侯门下的艺人!”司马晞很生气,又派人去叫戴安道的哥哥戴述。戴述听到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召他去弹琴,立即抱着琴欣然前往。
华谭妙语击嘲讽
东晋吴地广陵人华谭,其才学为江东人士所推重。同郡人刘颂当廷尉,见到华谭后,赞叹地说:“想不到我的家乡竟有这样的人才!”博士王济在大庭广众之下讥讽华谭:“现在五府(指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刚刚建立,各府都在征召官员,从平民百姓中挑选英才,从山林隐士中提拔贤士。你是吴楚一带的人,是已亡国的东吴的遗民,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来参与选拔呢?”华谭回答:“出类拔萃的人都来自四方,不出在中原。所以明珠、珍贝出在长江、郁水一带;夜光之璞出在荆山、蓝田那里。对人来说,文王出生在东夷,大禹出生在西羌,难道您不知道吗?从前周武王推翻了商朝,把殷商的顽民迁到洛邑,诸位京都人士莫非是殷顽的后代吗?”
陶渊明好酒
陶渊明与颜延之是好友。陶渊明居住在寻阳,后来,颜延之出任始安郡太守,经过寻阳时天天去拜访陶渊明,每次必定是把酒言欢,直至大醉。颜延之在离开寻阳之前,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竟全部送到酒肆用以换酒。
一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陶渊明无钱换酒,只得来到屋边的菊花丛中久坐,正好王弦来给他送酒,他高兴地马上饮了起来,直到醉后才回家。
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命令公家的田里全部种用于酿酒的秫谷,他说:“只要能够让我常常醉在酒中,我就满足了。”妻儿坚持请求种些粳米,于是便用一顷土地五十亩种秫谷,五十亩种粳米。
陶渊明不懂音乐,却藏有一把琴,没有琴弦,每当有酒能饮,便在琴上抚弄一番,以寄托心中意气。陶渊明不论来拜访他的人身份如何,只要有酒就一定拿出招待,自己如果先醉了,便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觉,你可以回去了。”其性情竟是如此的率真。
王裕之限日见子
王裕之性情恬淡,每年与子孙会面只有一、两次,而且每次都要规定时间。他也从来不为儿孙的学业操心,随他们的意愿自然发展。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尧之子丹朱不贤良,并不是因为他缺少教育;好学苦读的宁越,我并没有听说他被父母打骂。”
他的儿子王恢之担任新安太守时,曾请假回来看望父母,他照样限定时日,时间一到,就不再见儿子。儿子的探亲假快要结束了,儿子来向父亲告别,王裕之还是不让他进房见面,他的儿子只得在房门外辞别父亲,挥泪离去。
明目药方有六味
东晋经学家范宁曾经患眼痛之病,向中书侍郎张湛求药方,张湛和他开玩笑说:“宋国阳里子年轻时得到一张方子,传授给鲁国东门伯。东门伯又传授给左丘明,于是便代代相传。传到汉代的杜子夏、郑康成,魏国的高堂隆,晋代的左太冲,这几位贤者都有眼病,所得的古方是:一、少读些书;二、少想问题;三、专心内省;四、少向外观;五、早上晚起床;六、夜里早睡觉。这六味药物以精神为火来煎熬,以元气为筛来过滤,然后藏在胸中七天,再放进心内。修炼一个季度,近能数自己的睫毛,远能看到极微小的东西。长期服用,还会隔墙见物。不仅会使眼睛明亮,而且还益寿延年。”
为王先驱从公迈
晋简文帝司马昱还在任抚军时,曾同桓温一同入朝,他们互相谦让着请对方在前面走,桓温推让不过,只得走在前面,便引用了《诗经·卫风·伯兮》中的诗句:“伯也投殳,为王先驱。”意思是说我拿着兵器,替王侯打前锋。司马昱也引了《诗经·鲁颂·泮水》中的一句诗:“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意思是不论官职大小,都跟着你而行。两人所引都是既诙谐又恰如其分。
若仅如兄,门户何寄
东晋末年,高祖刘裕北伐途中,至故乡彭城,在戏马台大宴宾客,在座的人纷纷献诗。王昙首才思敏捷,赋诗先成。刘裕读后,问王昙首的哥哥王弘:“与你相比,你弟弟的才华显得怎样?”王弘答道:“小弟之才,如果仅似兄长,要光耀门第,又从何指望呢?”刘裕听罢,哈哈大笑起来。
范缜辩鬼
南朝著名学者范缜是一个不畏权贵,不贪功名的无神论者。他写有一本《神灭论》,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驳斥鬼神的虚妄。他还经常与权贵辩论,以致“辩摧众口,日服千人”,他的言辞令权贵们难以招架。
齐晋陵王萧子良问范缜:“你不信鬼神,为什么人有富贵贫贱?”
范缜回答说:“人生在世,好比树上同时开的许多花,随风飘去,有些掉在粪坑里,有些落在茵席上,贵贱固然不一样,鬼神究竟在哪里?”萧子良无言以对。
一个叫王琰的借儒家尊敬祖宗的信条为武器,想难倒范缜。他问:“范先生啊,你竟不知道你祖宗的神灵在哪里?”
范缜反问说:“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的祖先的神灵在哪里,那你为什么不自杀了去找他们叙叙旧呢?”
王琰瞠目结舌,被范缜一席话驳得狼狈不堪。
烧香发财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宜都太守,是个无神论者。
一次,他带着随从下乡去视察民情,只见街上有很多买卖香火的人,特别是寺庙前的香火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范缜看到这些情况,就命令随从把香火集中到一块,然后问香火贩:“你们天天在这儿卖香,一定知道香火的好处了?”
香火贩们赶忙说道:“烧香可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它的好处有很多。烧香可以求神保佑升官发财,招财纳福……”
听到这儿,范缜打断他们的话说:“既然烧香的好处有这么多,你们为什么不留给自己去烧,而要把香卖掉呢?你们把香卖给别人,让别人升官发财,你们岂不是大傻瓜吗?”
众香火贩互相看了看,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样吧,今天我就让你们发一次大财吧!”范缜严肃地说。
说完,范缜命令随从,把集中起来的香火全部当众烧掉。
望着那浓浓的香烟,范缜对围观的人群说:“刚才香贩们讲,烧香可以发财,今天,我把他们的香都烧了,他们也就可以发大财了!”
大家听后慢慢地散去了。望着烧成灰烬的香火,香火贩们呆若木鸡,心想,这一把火可真的把财运都“烧”光了。
范晔奉旨弹琵琶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身高不足七尺,长得胖而且黑,秃眉秃须。他善弹琵琶,能自编新曲。宋文帝刘义隆想听他的琴声,多次向范晔暗示想听他弹琴,范晔却假装没听懂,始终不肯为文帝弹琴。一次,文帝在宴席上饮酒,兴致很高,便明确地对范晔说:“我想听歌,你来弹琴伴奏吧。”范晔这才不得不奉旨奏琴,但文帝的歌刚唱罢,范晔也就停止了弹琴。
不速之客赏竹石
宋明帝泰始年间,袁粲任丹阳尹,听说城南有一户人家养了不少竹石,就贸然独自前往观看,也不通报这家主人,径直来到竹园,诵诗吟唱,自得其乐。等到主人出迎,双方谈笑颇为融洽。过了一会儿,袁粲的华盖车马尾随而到,主人才知道这位不速之客原来就是地方长官袁粲。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为人诚实厚道,曾因为家中贫困,只得卖掉了自己乘坐的牛。当买主付了钱,准备牵走牛时,他对买主说:“这牛过去曾失蹄的病,虽然病愈已经很久了,但我担心以后会复发,因此我不可不告诉你。”买主听罢,马上追还已支付的钱,不愿意买了。一位名叫阮孝绪的隐士得知这件事后,感叹地说:“明山宾的话完全可让世风重新返回到淳朴,并使人心振作,遏制浮薄的社会风气。”
范缜不卖论取官
齐武帝时,竟陵王萧子良派王融对坚持神灭论的范缜说:“你认为神会灭亡,这是不合理的,然而你却固执己见,这样恐怕有损儒家礼教。凭你的聪明才智,还担心做不到中郎将吗!如果你坚持这种谬论,那么你的美好前程就会因此被毁掉了!”范缜听后,大笑着说:“假如我范缜为了升官而出卖自己的思想,恐怕早已做到尚书郎、仆射了,哪里还会只是中书郎啊!”
陶弘景以画明志
梁武帝萧衍早年曾与陶弘景有来往,他登基以后,亲自书写敕令召见陶弘景,并赐给他隐士常戴的鹿皮头巾。后来又多次请陶弘景出山做官,他都没答应。一次,陶弘景画了一幅画带给武帝,画面上有两头牛,一头牛放牧于水草中,自由自在;另一头戴着金笼头,受人统御,被人鞭打。武帝看罢,笑着说:“这人真是会想办法,以画明志。看来他是想学那拖着尾巴的乌龟,宁可自在地活在泥中,也不愿受人摆布,供奉于庙堂,这哪里还会有可能出来做官呢!”他虽话这样说,但是每当国家有重大事件时,武帝仍要前去商讨请教,每月总有好几封信给他,因而,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阮孝绪读书有“精舍”
阮孝绪家境贫寒,连柴火也没有,仆人便偷偷砍了邻家坟墓上的树木来生火。阮孝绪知道后,生气地不吃饭,并让仆人拆了自家屋上的木料来重新烧饭,他才肯进食。阮孝绪的住所仅有一架粗陋的“鹿床”,四周有竹树环绕,他就以此作为自己读书修炼的“精舍”。
梁天监初,御史中丞任肪曾去寻找他的哥哥,想顺便去拜访阮孝绪,但最终还是没敢去,只是望着他的住所感叹道:“他的房舍虽近在咫尺,他本人却是那么高远。”从此,慕名而来的人无不拘谨地怀揣着求见的名片,远远地望着他的住所,不敢举足冒昧拜访。
帮助老师有何不可
陈文帝天嘉年中,张讥升任国子助教,当时博学善言的周弘正在国学任国子祭酒,主讲《周易》。他的四弟周弘直也在国学任教。一次,张讥与周弘正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周弘直见兄长快要理屈词穷了,就坐直身子,高声相助。张讥便严肃地对周弘直说:“今天以理义集会,讨论玄理,即使兄长有急难,四公您也不可救助。”周弘直说:“我帮助你的老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座的人都被他们的谈话逗乐了。周弘正曾对人说:“我每次上讲台,如果张讥也在座,总让我感到畏怯。”
三升美酒不足留先生
唐武德年间,王绩奉命入长安,以隋朝扬州六合县县丞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分配官职。当时门下省官员按例每天发给三升美酒,王绩的七弟王静升任高祖牛千卫,问王绩:“你等待分配的这些日子还快乐吗?”王绩说:“俸禄微薄,只是三升美酒,还勉强令人留恋。”
门下省侍中陈叔达是王绩的旧友,闻知后说:“三升美酒,不足以留住先生。”于是便下令每天发给王绩一斗酒,当时的人们送了王绩一个外号“斗酒学士”。
勿以一目废二目
唐文学家皮日休善写诗文,自号“醉吟先生”。他非常自负,暗地里自比大圣孔子。皮日休中进士时名在榜末。主司礼部侍郎郑愚因皮日休其貌不扬,和他开玩笑:“你才学广博,可惜只有一只眼睛能用。”皮日休立即答道:“侍郎可不能因为学生瞎了一眼,连累您两眼也看不清。”
杜审言狂语
唐朝诗人杜审言自恃有才学,因傲世而为人所不容。当时,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杜审言参加官员调选考试,写判文。杜审言出场后对人说:“苏味道一定要死了。”人们闻言大惊,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杜审言说:“他见了我的判文,定要羞死。”又曾对人夸口说:“我的文章应该使屈原、宋玉这样的人做我的属下,我的书法当使王羲之向我下拜。”
饮酒时不管其他
唐时,襄州刺史韩朝宗认为孟浩然的诗文是近世清雅之音,把他安置在朝廷中,一定能吟咏出温雅醇正的颂歌。于是他就乘入京之时,与孟浩然一同起程,并在朝廷里为他宣扬。韩朝宗与孟浩然约定时间,引他前去拜谒贵人。到了约定的这一天,孟浩然正与友人饮酒论文,兴致正浓。这时,有人提醒他:“你与韩公事先已约好,现在又置之不理,这不大好吧?”孟浩然不以为然地说:“我在饮酒,哪管其他事,人生不过行乐罢了。”于是他径自饮酒到散席,不去赴约。因此他没有得官,但也不后悔。
李白沧海钓巨鳖
唐开元年间,一日,李白谒见宰相,封上一木板所制名片,上题“海上钓鳖客李白”。宰相看后,问道:“先生在沧海中钓巨鳖,拿什么做钓线?”李白答:“我的情感奔逸在风波之中,志向纵横于宇宙之间。以虹霓为线,以明月为钩。”宰相听后,又问:“那你拿什么作鱼饵呢?”李白回答道:“以天下没有义气的男儿作饵。”宰相听后不禁失色。
李白语惊县令
李白漫游四方时,准备登华山,喝醉酒骑驴经过某县衙。这里的县令不认识他,见他醉酒骑驴从县衙门前经过,很是生气,命人把李白带入县衙问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礼!”李白写下供词,却没有写下自己的姓名。供词写道:“我曾使天子以手巾擦拭我呕吐之物,并亲手为我调做羹汤,使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在天子门前,我还能骑马奔走,华阴县里,难道就不能骑驴经过吗?”县令看罢供词,又惊又愧,赶紧下拜道歉说:“不知道是李翰林来了,请恕罪。”李白大笑着离去。
索妻门撒灰
唐朝诗人李益年轻时神经过敏,常怀疑他的妻妾有不轨的行为,对她们看防得十分苛刻、严密。据说他外出时,常把妻妾锁在房内,还在门口撒上灰,以便察看她们是否私自行动。世人于是便把猜忌妻妾的行为称作“李益疾”。李益的官职也因此很久未得到提升。
柳宗元代友远任
唐元和十年,柳宗元按例移官,任柳州刺史;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任播州刺史。制书下达后,柳宗元对他的亲朋说:“禹锡的母亲年迈,禹锡所任的播州处西南绝域,往返有万里之遥,如何能和母亲一齐赴任?如果把母亲留在中原,那么,母子一别,便成永诀。我与禹锡是至交,怎么忍心见他处于困境呢!”于是他立即草表奏明皇上:请朝廷授刘禹锡为柳州刺史,自己愿代刘至播州。其时,正好大臣裴度也奏请皇上慎重考虑。于是,刘禹锡得以改任连州刺史。
诗文与表亲同送于人
《唐诗纪事》一书中载:郎中李播出任蕲州刺史,有一姓李的书生拿了诗文前来求见,李播看后,说:“这些都是我及第以前所作的诗文,怎么成了你的呢?”书生答道:“它们是我从前在京师的书坊中以一百铜钱买的,我带着它们往来于江湖之间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您就把著作权送给我吧。”李播同意了,又问他要到哪里去,书生说:“到江陵投亲戚卢尚书。”李播说:“你又错了,卢尚书是我的表亲。”书生不由窘态百出,但又对李播说:“确实如您所说,不过,还望郎中将荆南表亲一同送给我算了。”说完,再拜而去。
杜牧讨歌妓
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洛阳,当时,司徒李愿罢免兵权,赋闲在家,家中声妓之豪华堪称当时第一。洛阳名士都去谒见。李愿于是大摆宴席,款待去拜访他的人,一时朝官名流无不赴会。由于杜牧掌管着监察大权,李愿不敢贸然邀请。杜牧通过他人转达了愿意赴宴的想法,李愿只好发出邀请。当李愿派人前去邀请时,杜牧刚好在家对话独酌,已有几分醉意,闻讯急忙赶来。此时,宴席上已开始饮酒,一百多名歌妓,个个美貌且有才艺。杜牧独自在南面坐下,眼盯着他们打量,满饮了三盅,问李愿:“听说你这里有个名叫紫云的,是哪一位?”李愿指给他看。杜牧又凝眸注视了很久,道:“果然名不虚传,最好把她送给我。”李愿听后,低头发笑,歌妓们也都回头发笑。杜牧又自饮三盅,站起来高声吟诗道:“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杜牧在吟咏之间,气定神闲,旁若无人。
在诗集中得相见
唐诗人雍陶任简州刺史,自比为谢眺、柳恽。有客人来也不给面子,门人又懒得通报,因此求见的人很少能受到接见。有个叫冯道明的落第弟子,来求见说:“我与员外是老相识。”门人于是把话传了进去,等到接见时,雍陶呵斥冯道明说:“我与你素昧平生,是在哪儿相识的呢?”冯道明说:“在下诵员外的文章,敬仰员外的为人,每日与员外在诗集中相见,怎么说不认识呢?”于是他当即背诵起雍陶诗文中的名篇佳句,雍陶听罢,像对待自己的老朋友一样欣然款待了他。
杜荀鹤升官却损名
杜荀鹤写了十首《时世行》献给后梁太祖朱温,目的是为了让太祖轻省徭役,薄减赋敛。当时正值动乱,征伐不断,杜荀鹤所进的劝告不合太祖的心意,于是得不到重用。他只得寄宿在佛寺之中,宰相敬翔对他说:“希望先生把你的大作修改一下,马上就可做官。否则将虚度此生。”杜荀鹤便写了三十首颂德诗,以取悦太祖,结果他真的被提升为翰林学士。然而舆论认为杜荀鹤虽然当了官,但一下子改变教化之作,他的壮志和清名就这样半途而废了。
不居周至之下
安禄山兵败后,史思明卷土重来,率部开抵东都。
当时,正值秋高气爽,樱桃成熟,史思明派人送了一笼樱桃给驻扎在河北的儿子安庆绪和他的师傅周至,欣喜之余,赋诗一首:
樱桃一笼子,半熟半已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诗成,一干僚属纷纷赞美,以取悦主子。在一片赞叹声中,有人提出:明公此诗甚佳,若能说“一半与周至,一半与怀王”,这样,黄、王押韵,声势平稳。
史思明大怒道:“我儿岂可居周至之下?”众人默然。
照面何须二百里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吕蒙正为宰相,他为人忠诚宽厚,太宗非常赏识他。有一个朝士家中藏有一面古镜,自称能照二百里,他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这面古镜献给吕蒙正,以此来巴结取悦吕蒙正。吕蒙正的弟弟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吕蒙正听后,笑着说:“我的脸面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他的弟弟听后,不敢再言。
不失句读者赠书
宋人穆修性格偏狭,晚年得到一部《柳宗元集》,募人刻板,印成数百套,带到京师,在相国寺设摊出售。有几个读书人见了拿起来翻阅,穆修一把将书夺过,眼睛一闭,说:“如果你们谁能读一篇,句读不错,我就送一部书给谁。”因他如此拂忤人意,从此他的书一年也卖不出去一部。
王质不惧做贬官朋党
宋朝文学家范仲淹被贬饶州时,朝廷正在清查他的朋党。只有王质抱病为范仲淹饯行。有一个大臣责问王质说:“您是忠厚长者,为何自陷朋党?”王质说:“范公是天下贤者,我怎能与他相比?如果能成为范公的党人,那是您对我的厚赐了。”这位大臣听了,为之缩颈。
范仲淹不受他人遗物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寄养于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常与一术士交往。术士病危时对范仲淹说:“我能把水银炼为白金,我儿子幼小,不足以传授,现传给您。”说完,就将炼术处方与一斤白金塞进范仲淹的怀里,范仲淹刚要推辞,术士已咽气。十多年后,范仲淹任谏官,术士之子已长大。范仲淹把他请过来,告诉他:“你父亲有神术,他死时你还小,故我收下他的遗物,现你已长大,我当归还你。”于是拿出白金与处方给他,封识依然是老样子。
晏殊风流宴饮
宋文学家晏殊虽然出身富贵,但生活非常节俭,只是钟情于每天宴请宾客。他从不预先备好酒菜,直等宾客到家才开始操办。有嘉客必定挽留,只在每人面前放一空桌、一空杯,命人斟酒后,慢慢上菜肴果品。筵席之上必有歌舞声乐相伴,大家谈笑风生。数杯酒过后,桌上烛光灿烂。酒兴稍息,晏殊即令停演歌乐,并说:“你们已经献艺完毕,该我献艺了。”于是他便开始提笔赋诗。他经常如此,前辈士人中风流倜傥者,恐怕没有一个可与其相比的。
晏殊自请另试他题
晏殊自幼便勤学上进、聪敏过人,他七岁即能作文,景德初,被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在千余名进士的考试中,他神态自若,援笔立成。皇帝嘉赏他,授以同进士出身。两天以后,复试诗、赋、论。晏殊见试题后说:“我曾练习过这个题目,请另试他题。”皇帝对他的诚实很赞许。他另作的试题,也深得皇帝称赏。
欧阳修不掩人功名
欧阳修参加撰写《唐书》,专修《纪》、《志》,《列传》则是宋祁所写。朝廷因一书出自两人手笔,体例不统一,而诏欧阳修审看《列传》,删改划一。欧阳修虽接受诏令,却退而感叹说:“宋公是前辈,况且每个人的见解是不同的,岂能全书皆按自己的意思改呢?”于是他一自未改地将书上奏给了朝廷。御史告诉欧阳修,按照锈史书的旧例,只能署撰写人中最高官职者的姓名。而欧阳修官职最高,自然按道理应署欧阳修的名字。然而欧阳修却说:“宋公写《列传》功夫很深,时间也久,岂可遮掩他的功名呢?”于是《纪》、《志》署欧阳修,《列传》则署宋祁。这可算是史无前例的,欧阳修是此例的创始人。宋祁得知这件事以后,赞叹地说:“自古以来文人都是互不相让的,喜欢相互遮掩,像现在这样的事前所未闻啊!”
知其为人,未见其面
宋庆历三年,童年的苏轼在乡学读书。一位从京城来的士子拿了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学老师看,小苏轼就在一旁偷看,并默记下来,问老师此文中颂扬的十一位是什么人?老师说:“你一个小孩子,用不着知道这些。”苏轼说:“这些人是天上的神仙吗?如果是神仙的话,那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也是凡人的话,为什么我就不能知道呢?”老师听了,大为惊奇,心想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于是便尽其所知告诉了苏轼,并特别向他指出:“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位是人中豪杰。”嘉佑三年,苏轼考中进士来到京城,范仲淹刚好去世,苏轼读了范仲淹的墓碑后,流着泪说:“我知道范公的为人,至今已有十五年了,竟不能见他一面,这难道不是命运吗?”
俊人不可以礼法拘
宋徽宗赵佶听说米芾精通书法。一天,他在瑶林殿设笔墨纸砚,召米芾来写字,徽宗坐在帘后帘后观看,令梁师成与米芾相伴,赐给米芾酒和水果。米芾反系袖子,行动便捷,落笔如云,龙飞蛇舞。米芾知道徽宗就坐在帘后,回头对他说:“奇绝,陛下。”徽宗大喜,便将研匣镇纸等都赐给他。不久任他为书学博士。一天,米芾在崇政殿奏事完毕,手里拿着奏札,徽宗看到,让他将奏札放在椅子上。米芾却对着便殿叫:“皇帝叫内侍要唾盂。”有官员就此弹劾米芾,徽宗则说:“俊人不可以礼法拘。”
无此画宁愿死
米芾有收藏古书画的嗜好,每次见到别人藏有好的书画,就临摹下来,临得非常逼真。一次,米芾与蔡攸在船上一同欣赏一幅王衍的书法作品,米芾看罢,卷轴入怀,起身要跳水。蔡攸一见立时大惊,忙问米芾要干什么,米芾说:“我生平所收藏,都没有这幅字好,所以宁愿去死。”蔡攸无奈,只得将此送给他。
贺铸杖打权贵之子
宋词人贺铸当初娶宗族女为妻,恩授右班殿直,监太原军器库门。贺铸有一同事是权贵之子,非常傲慢。贺铸查访到此人有偷窃的劣迹,同时把他关进密实审问,贺铸说:“你某时偷某物为某用,某时偷某物拿回家,对不对?”权贵之子惶恐地说:“有的。”贺铸说:“如果你能听从我的管治,可免去告发。”权贵之子甘受贺铸杖打,挨打以后,又叩头哀求贺铸放过他。贺铸大笑,释放了他。从此以后,那些仗势想和贺铸作对的人,对贺铸都很惧怕。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一直热心功名,参加科举落第后,填词《鹤冲天》,其中有“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该词流传甚广,到了内廷,宋仁宗看后,十分不悦,等柳永再次应考时,临放榜,特地黜落,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来,有人再次举荐柳永,仁宗仍不许,说:“此人任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御批四字:且去填词。柳永别无出路,自嘲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一直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流浪。晚年方及第。
作犯徒以上罪诗
欧阳修与人行令,每人各作诗两句,要求所作内容必达到徒刑以上的犯罪。一个人吟道:“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个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无不切题。轮到欧阳修时,他说道:“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人们不解,欧阳修道:“当此时,徒刑以上的罪都犯过了。”
身边少个人儿睡
范仲元为相州录事时,公务繁忙,很久没有回家。其妻寄《伊川令》词一阕云:“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萧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人情音信难托。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由于笔误,将“伊”字写作“尹”字。范仲元见词后,在唱和的信中不忘嘲笑一下,说妻子“料想伊家不要人”。其妻见回信,又复答曰:“间将小书作尹字,情人不解其中意,共伊间别几多时,身边少个人儿睡。”
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宣和年间,正值上元灯会,朝廷特许仕女出游观灯。在御赐的宴席上,众女子也觥筹交错,一改平日的拘谨。然而就在宴席上,一名女子偷偷藏起了宴饮的金杯,这一举动恰巧被卫士看见,立即将其押至徽宗面前。徽宗问其为何藏杯,该女子以《鹧鸪天》词作答:“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言语聪慧灵动,徽宗听后大喜,赐其金杯,并让卫士送其回家。
梅正开时雪正狂
朱延之娶了营妓马琼琼为妾。在家中辟东西两阁,正室居东阁,侧室马琼琼住西阁。朱延之到南昌任职,马琼琼寄梅雪诗扇,云:“雪梅妒色,雪把梅花相抑勒。梅性温柔,云压梅花怎起头?芳心欲诉,全仗东君来作主。传与东君,早与梅花作主人。”朱延之见题诗,知道东西二阁相处不睦,立即辞官回家。到家后,摆酒约两位夫人共饮,说:“昨天见到西阁所寄的雪梅词,令人寝食难安。”东阁见状,说道:“君现在为官,正可以做个判断,究竟谁才是‘梅花’?”朱延之无奈,作《浣溪沙》词一阕,给两位夫人看,词云:“梅正开时雪正狂,两般幽韵孰优长,且宜持酒细端详。梅比雪花输一白,雪如梅蕊少些香,东君非是不思量。”二人心照不宣,从此冰释前嫌。
桃杏嫁东风郎中
张先曾写有《一丛花》令,词中云:“怀高望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魂正引千丝乱,更南陌香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朦胧。沈思细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该词一出,广为流传。欧阳修尤为喜爱,只恨不识张先。不久,张先因事入京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得报,欣喜异常,倒屣迎出门外,呼道:“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东坡词与柳永词
东坡的一名幕僚很擅长唱歌。一天,东坡问他:“我的词比柳永的词如何?”幕僚答道:“柳郎的词,好比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的词,须是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动静即精神
有一天,王安石问众门生该如何解释“动静”二字,门生们回答得都是洋洋数百言,王安石对这些回答不满意。这时正好苏轼泊舟于秦淮河,王安石说:“等苏轼明天来了,看他如何回答。”苏轼到后,王安石果然以“动静”二字问他,苏轼应声答道:“精出于动,守神为静,动静即精神。”王安石对苏轼如此简要精当的回答不由得连连拍掌称赏。
山抹微云女婿
秦观的女婿范温,经常参加达官贵人的宴饮。曾有一户人家,侍者尤爱唱秦少游的长短句,范温落座良久,竟不管不顾。待唱词尽兴,酒酣耳热之际,突然发问:“此人是谁?”范温起身拱手道:“在下乃‘山抹微云’的女婿。”闻者绝倒。
选前夫还是选后夫
宋代的包拯因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被人们誉为“包青天”。他断过的大案、奇案数不胜数。相传,他曾经巧断过这样一起案子:
有个人叫李侃,与王家小姐订婚。眼看着婚期将至,王家嫌贫爱富,又与翟员外家的儿子定了婚约。李侃气愤不过,与王家对簿公堂。几家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包公根据李侃的诉状,大致了解了情况。断案时,他让翟家、王家、李家的三人依序跪在堂下:翟在前,王居中,李在后。列好后,他问王小姐:“你现在可自己选择夫婿,是选前夫,还是后夫?落笔为凭,不得更改!”王小姐见翟家儿子在前,便说:“愿与前夫为婚。”包拯让三人都按了手印,然后笑着对李侃说:“王小姐不嫌贫爱富,坚守信义。李侃,你可将她带回!”
甘愿守书而死
王性之读书很快,能够一目十行,常常别人才看三、四行,他已经看完一页。一个年轻人向他请教文章,他边看边翻,片刻工夫就看完了,然后搁在一边。这个年轻人怀疑王性之看不起自己,便生出了不少诽谤的话。其实文章的优劣,王性之早已心知肚明。
王性之死后,秦桧的儿子秦熺仗着他父亲的权势,写信给州官,想掠取王性之的藏书,对王性之的儿子许诺只要肯把藏书给自己,就让他当官。王性之的儿子哭着拒绝道:“我宁愿死守此书,也不愿做官。”州官用各种手段对他威逼利诱,他都毫不动摇,坚守父亲的藏书。秦熺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惟恐道士持诗误人
朱熹患了脚病,有个道士给他施行针熨治疗后,朱熹感觉有过好转,很高兴,厚谢了道士,还作诗相赠,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道人拿着诗走了。过了没几天,朱熹的脚病又发作了,比道士医治以前更厉害,急忙叫人寻找道人,却已不知道人去向。朱熹叹息着说:“我并不是要责怪他,只是想追回我给他的诗,恐怕他拿着我的诗再去贻误其他的人。”
关汉卿巧言脱险
元代是我国杂剧的黄金时期。相传关汉卿因编演《窦娥冤》,触怒当朝权贵,官府四处悬赏,欲抓其治罪。关汉卿得知消息连夜出逃,途中被几名巡夜的捕快,拦住盘查。
捕快问:“你是干什么的?”
关汉卿开口不离本行:“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捕快听此人口出狂言,十分生气,将火把近前一照,觉得有些面熟,似乎在戏台上见过,便追问道:“你是个唱戏的吧?”关汉卿又以戏语相对:“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捕快细品关汉卿的话,突然问道:“莫非你是关……”
关汉卿听罢,哈哈大笑,仍以行话应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捕快本来就是一个戏迷,尤其爱看关汉卿的戏。如今听了这话,料定此人必是关汉卿,不禁暗自思忖:拿吧,心中不忍;不拿,白花花的赏银将付诸东流,岂不可惜?关汉卿看得明白,灵机一动,戏道:“班头莫逞强,纵使得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
对这一深含讽意的联句,捕快有所醒悟,转头对衙役们说:“放他走吧,这是个书呆子!”
不为宦官做墓志铭
元诗人胡长孺品德高尚,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性格刚正不阿。赵孟頫曾拿百锭钱给他作润笔,请他为罗司徒父亲某宦官撰写一篇墓志铭。胡长孺大怒着说:“你看我是为宦官作墓志铭的人吗?”这天胡长孺家正因没有粮食,揭不开锅而犯愁,儿子便把这事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劝胡长孺收下钱,胡长孺却坚持不肯答应。
志在面无愧色
刘敏中自幼聪颖优异优异,超出凡人。刘敏中十三岁时,对其父刘景石说:“古代贤人学识渊博,但并不要求人家知道,功劳卓著,但从不自我炫耀,这一点是后人比不上的。”他的父亲听了,很觉奇异。同乡前辈杜仁杰喜爱刘敏中的文章,加以称赞。刘敏中曾向同辈这样诉说自己的志向:“从幼至老,与朋友相见时面无愧色,这是我的志向。”
赵孟頫写字必得钱
赵孟頫生平很贪财,人家求他写字,一定要付了钱他才肯写。一天,有两个白莲教道士登门向他求字,守门的通报说:“有两个居士在门外求见。”赵孟頫大怒着说:“守门居士?香山居士还是东坡居士?这么个吃素食的疯头巾,也配称居士!”管夫人听见了,从里面出来说:“相公请不要这么暴躁,有了钱,就可以买东西吃了。”赵孟頫仍然板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一会儿,两个道士来拜见,从袖子里拿出十锭银子来,说:“这是送给相公做润笔的钱,有一篇庵记,是年教授作的,求您写一写。”赵孟頫大叫着说:“快拿茶上来给二位居士喝!”赵孟頫和两个道士说笑了很久才分手。
杨维桢不入人幕下
张士诚占据苏州一带时,东南名士大都入其幕下,惟独请不到杨维桢一人,张士诚也没办法。有一天,张士诚听说杨维桢来苏州,就派人在半路上拦住请他。杨维桢不得已,只好住进了张士诚的招贤馆。当时元朝皇帝正以龙衣和御酒赏赐张士诚,张士诚就请杨维桢品尝御酒。酒还没喝到一半,杨维桢便作诗道:“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张士诚件诗后,知道杨维桢不肯屈服于他,就没有强迫他留下。
以鞋杯行酒令
一日,杨维桢与倪瓒一起在友人家饮酒。杨维桢性格狂诞,喝酒时把歌妓的鞋子脱了下来,把酒杯放在鞋中,称为鞋杯,以之行酒令,让坐客传饮。倪瓒有洁癖,见了大怒,推翻桌子而去,杨维桢也变了脸色,酒席不欢而散。从此以后,二人再也没有会过面。
桂彦良巧言救群臣
朱元璋建立政权后,准备祭天酬谢上天。
万事俱备,可是在拟定祝词的时候,大臣们心惊不已。因为在起草的时候,大臣们用的人称是“我、予”等词,而不是皇帝专用的“朕”。朱元璋见后大怒,他不大懂“我、予”的用法,认为臣子看轻他,说他不配用“朕”字。朱元璋盛怒之下,准备将起草大臣全部杀掉。
金殿上悄然无声,满朝文武心有余悸,几个起草的大臣吓得浑身发抖,面如土色。这时,文臣桂彦良出列,顺着朱元璋的话指责起草的人,在寂静的大殿中,声音显得格外响亮。只听他缓缓道:“你们所拟的祝辞,太不合时宜,太拘泥于古典。商朝的成汤在祭天的祝辞里自称‘予小子履武’,意为‘我是你的小儿子,在学走路’;又用过‘我将我飨’,意思是说‘我用酒浆与食物祭祀,请受祭者享用’。时至今日,你们这些儒生竟然还套用商汤时的陈旧词语,把‘予’、‘我’这样的词搬进祭文中,烦劳皇上谴责,真是罪有应得。”
朱元璋听了桂彦良的一番话,如梦方醒,知道是自己孤陋寡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错怪了大臣。于是打消了治罪的念头。众人死里逃生。
冠多发乱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对功臣和沾亲带故的亲族大加封赏。由于亲戚故旧多如牛毛,朱元璋不免有些担忧。
一天,军师刘伯温提议道:“陛下这几日愁容满面,心事重重……今日天气晴好,何不出去散散步,解解闷呢?”朱元璋欣然同意。
二人微服出宫,走走停停,逛至热闹的城隍庙时,不觉被吸引。君臣一前一后进了庙,无意中发现大殿东侧的白墙下围了一圈人,正指手画脚地议论墙上的一幅画。朱元璋很好奇,也走了过去,挤到前面一看,只见画中画的是一个人,长着一束束竖起的头发,多而杂,乱如蓬草;每束头发上都戴着一顶帽子。朱元璋边看边想,想了很久,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回宫后,朱元璋仍困惑不已,茶饭不思。
翌日清晨,朱元璋匆匆召来刘伯温,问:“军师,依你看,城隍庙墙上的那幅画究竟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笑着说:“万岁,这幅画的作者很有才学,也很有胆识,他是以画向万岁进谏,要防止‘冠(官)多发(法)乱’啊!”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此人倒跟寡人捉起迷藏来了。真可谓巧谏啊!朕采纳就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朱元璋果然只封功臣,不封亲朋。
下雨天,留客天
才子徐文长一次外出访友,正值黄梅季节,阴雨连绵,行走不便,就在朋友家小住,日日谈古论今,安吃稳睡。
几天过去了,徐文长并无离开之意,朋友想逐客又难以启齿,于是就在客厅显目处写了一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不一会儿,徐文长悠然踱到了客厅,一眼便瞥见了纸条,明白是“逐客令”,不禁十分恼怒,心想:真不够朋友,你以这种办法对待,我偏要反其意而行,于是朗声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张纸条可由逻辑重音与停顿的不同,产生多种歧义。主人强调“天”与“我”,徐文长强调“留”,并借助停顿,将逐客令变成了留客令,使主人哭笑不得。
解缙妙语话真假
解缙是明太祖、明成祖身边的宠臣,一直深得宠爱。
一次,皇帝对解缙说:“解爱卿,人人都说你敏捷聪慧。今日我想让左丞相说一句真话,右丞相说一句假话,你只准添加一字,将这两句话连成另一句假话,你一下如何啊?”
解缙从容道:“遵旨!”
左丞相想了想,说:“皇帝坐在龙座上。”
右丞相信口道:“老鼠捉猫。”
解缙听完,微微一笑,即应道:“皇帝坐在龙座上看老鼠捉猫。”这自然是假话,然而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串在一起,仅添一“看”字,可谓机智。皇帝点头,又说:“仍然是这两句话,你再用一个字把它连成一句真话。”
解缙略加思忖,对曰:“皇上坐在龙座上讲老鼠捉猫。”
皇上大悦,身边的臣属无不钦佩解缙。
徐渭以酒作利息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民间流传着很多他的机智故事。
一天,徐文长的邻居张关寿急着用钱,想向他借十两银子,可是徐文长手头也很拮据,只好陪他去向专放高利贷的高立重借债。
高立重说:“10两银子的本钱,明年到期,利息四两银子。既然徐先生也在这里,有徐先生作保,字据就不必出了。”
徐文长笑道:“我看,10两银子还三两酒的利息吧!”
高立重很自然地把“酒”字错听为“九”字,觉得相差无几,就欣然答应了。
一年过去了,张关寿照徐文长的指点,一手拿着10两银子,一手提着装了三两酒的酒壶,由徐文长陪同,送到高立重那里。
高立重见了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徐文长说:“去年明明说好利息是‘三两酒’,高掌柜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
高立重因为没有“三两九”的真凭实据,只好自认倒霉。
徐文长一语镇知府
一天,绍兴知府的小公子,在大街上抢了一个小孩的毽子,那个小孩委屈地哭了起来。
正好徐文长路过次地,得知原委,便从小公子的手里又把毽子给抢了过来,还给了那个小孩。谁只那小公子平时娇宠惯了,见毽子又被人抢去,就一下子坐到地上大哭大闹了起来,说徐文长欺负他。知府的家丁闻声而来,将徐文长押上公堂去见知府。
知府见小公子遭此人欺负,心中十分不快,厉声喝道:“你欺负我家少爷,就是对本知府不敬,你可知罪?”
徐文长冷笑着说:“据我看,不知罪的应该是您大人才对吧?”
知府大怒:“我有何罪?!你少跟我信口雌黄!”
徐文长严肃地说道:“贵公子可是踢了一大早的毽子,大人应该知道这毽子上除了羽毛外,还有的一样东西就是铜钱吧。铜钱上印的乃是嘉庆皇帝的年号。贵公子居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这样的罪过可不小啊,常言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呢?”
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知府听了这些话后,额头上连汗都冒出来了,他当然知道这要是传到皇上的耳中,那可不得了。于是,知府赶忙换了一副表情,满脸堆笑着对徐文长说:“好吧好吧,我们谁也不要为难谁了!”徐文长也就作罢。
走的时候,知府还客客气气地亲自把徐文长送出衙门。
莫如杀人
明神宗时,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许国,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但他能谨慎自守。
一天,许多人在一起谈天,有一位信佛的官员大谈因果轮回报应,给大家讲不要杀生的道理:杀了牛,来世变成牛;杀了猪,来世变成猪;就是踩死个蚂蚁,也有报应,要去还债的。
许国是不信这个的,看这位仁兄侃侃而谈,毫无收敛的样子,就打断他的话说:“那还不如杀人呢!”众人听许国说出这样的话,都很吃惊,忙问是何道理。许国说:“那样,来世还债,不还能变成人吗?”
文徵明不受钱财
文徵明的父亲曾任温州知府,死于任所后,他的一些同僚与下级官员凑了一千两银子交给文徵明作丧葬费。文徵明坚辞不受,他说:“我父亲在这里做官时是两袖清风,不贪敛钱财,他虽不幸去世了,但一生行得正,如果我接受这笔馈赠,就对不起我的父亲。而且我的父亲至死都保持正直,我是他的儿子,又怎能不正直地活着呢?”因此他坚决不肯收下这笔钱。
心平气和何须教
王守仁是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一次,他的一个朋友与人打官司,请王守仁来论是非。王守仁说:“你现在比较激动,等过几天你心平气和了,我再与你谈这件事。”几天后,那人又来找王守仁说:“我现在已经心平气和了,希望聆听你的赐教。”王守仁说:“既然已经心平气和了,还要我教什么?”
当更剜去左目
谢榛是山东临清人。他客游北京时,受到李攀龙的器重,李攀龙介绍他入了诗社。李攀龙出任顺德知府后,谢榛因私事来顺德找他,但李攀龙不愿为私情而违反法纪,尽管再三恳求,也没答应。谢榛一时火起,竟挥拳要打李攀龙,李攀龙忙避入内室才没被打到。谢榛回北京后,到处讲李攀龙的坏话,挑拨他与其他五个人的关系。但王士贞、吴国伦等人都认为是谢榛做得不对,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攀龙。李攀龙写信给谢榛表示与他绝交,并作了《绝眇榛文》寄给自己那五个朋友。由于谢榛右眼已瞎,于是王士贞骂道:“老瞎子想侮辱我们五个人,如果虬髯客再生,应当把他的左眼也挖去。”从此,北京的士人都讨厌谢榛,越来越没人理睬他了。
不要钱财只要砚
言德坚是孔子学生子游的七十三世孙,自小以才高颇负众望,但后来却以秀才的身份流落江湖教书糊口。在松江府张趾肇家做教书先生时,主人怜其背井离乡已二十余年,厚加馈赠,叫他得以返家探视。船经过吴凇江时夜遇盗贼,言德坚从容地对盗贼说:“财物你们尽管拿走,但箱中有一方紫茄砚,是我从小习用之物,不忍丢掉。”盗贼说:“真是个书呆子。”于是笑着把砚台丢还给他。
陈本忠醉酒闹考场
陈本忠生性天真,毫无矫饰做作。他喜好喝酒,热衷与人聚谈,处世一任本性,而不了解世俗中事。他本有很高的才学,但科举考试却总是不如意,他因为怀才不遇而心中很是牢骚不忿。一次考试,正值中秋之夜,三通鼓响之后,场中肃然无声。当时身在考场的陈本忠刚刚喝过酒,他纵身跃上为观察试场而设的高台,高声唱歌,歌声悲壮激越,全然忘却了自己身在考场。巡场御史闻声不禁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巡逻兵持械搜查。陈本忠突然惊觉自己正身在考场,忙一跃而下,溜回号房,提笔作文如故。巡逻兵忙乱了一番,终究没能抓到乱场之人。第二天,应试诸生中哗传试场内出了鬼怪,陈本忠默不作声,没有把真相告诉别人。
是镜先生也跳沟
江阴有一个叫是镜的人胸无点墨,却爱慕虚荣,喜欢夸饰自己。由于他的大肆宣扬,当时上至大学士,下至江苏学政全都被他的虚名所迷惑。是镜的家与教书的书院相隔好几里路,其间有条小路,只需跃过一条小沟,就可近数十步路。是镜平时都故作姿态,行必由正路。一日,是镜在返回的途中正赶上下雨,到小沟前环顾四周无人,便一跃过沟。恰巧有个小孩躲在桥下避雨,见状不由惊道:“是先生也跳沟呀!”是镜忙摸出铜钱塞给小孩,嘱咐他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这个小孩回家后,他的父亲问他铜钱是从哪里来的,小孩便把路上所见和盘托出。这件事传出去以后,是镜的名声因此大跌。
何不称我张三影
曾有客人问张先说:“人们都称公为‘张三中’,即‘眼中泪’,‘心中事’,‘意中人’也。”张先说:“何不称我为‘张三影’呢?”客人不解,张先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这是我平生最得意得诗句啊!”后果有绰号张三影。
陈洪绶拒为显贵作画
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生性诞僻,特别喜欢饮酒,作画所得润笔的钱往往随手花尽。陈洪绶喜欢为贫穷的人作画,以解除他们的衣食之忧。有近百人靠陈洪绶的资助为生。当有豪门显贵仗势强索其画者,纵然是给重金作报酬,陈洪绶也是不为所动。有一卑鄙的显贵之人以鉴定宋元名画为借口骗陈洪绶上船。船离岸以后,他就强迫陈洪绶为他作画。陈洪绶披头散发,而显贵者也不气恼,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于是陈洪绶准备投水自杀。显贵者不得已挥袖而去,让别人代求陈洪绶的画作。然而,陈洪绶始终一笔未画。
不写人姓名的原因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的篆刻鉴别家,他喜好读书,不耐烦与人交往。即便有人来拜望他,他与之交谈后,就希望别人离去;坐的时间稍长,便流露出不愉快的神色;别人走后,就把姓名忘个干净。他生平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朋友。有想得到他的诗作的人,至死也见不到只言片语。周亮工反而把诗送给那些不太懂诗的旨趣,并不想要他的诗的人,并强迫人家读,或为之作诗。
对于那些负有盛名、想为周亮工的诗作序的人或是自称与他同调的人,还有那些想通过为他的诗作序而提高自己名望的人,周亮工总是敬谢不敏,诗题中亦从不轻易出现他们的姓名。有人究其原因,周亮工便回答:“诗作拙劣,不敢以此累您大名受辱。”由此,不少人对他怀恨在心。
归庄写书多奇语
清初文学家归庄性格狂放,所言所行,常出人意料。他在废墟之间建了一座草堂,虽很萧然,他却乐在其中,常与妻子饮酒赋诗于其中。归庄曾在门口自题一联:“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江南的风俗是每逢新年,门前就要换上新的红纸,写上表示吉利的对联。一年的正月初一,人们忽见归庄家门前贴出一副这样的对联:“北平都督佥事,南台御史大夫。”前来拜年的客人,都很惊讶,不解其意。归庄说:“我也不过是和大家一样,想图个吉利,求求平安罢了。”归庄善写行、草书,凡求归庄墨宝的人,归庄总是写一些狂放不羁之语给他们,因此人们多把归庄的墨迹在家中珍藏,而不敢轻易向别人展示。当时的人多称归庄为“归痴”。
品流越低价越高
清代一个叫谭瑄的人在某人家教学生。这家主人喜欢音乐,歌板诗的饭菜要比教师的丰盛。谭瑄感到不公平。朱彝尊知道后,写信给他说:“君子要以类族来分辨事物。物各有族,对人来说,也要以类来分辨。君子必须自己了解自己的地位。譬如:娶妻送彩礼,只需要布匹裘衣,而买妾就需要百两银子,至于赎出官伎,就要花费上千两银子。品流越低下,价值就越高。饭菜的丰盛与否,正像拿鱼喂猫,拿肉喂狗,对于老兄您来说,这又有什么损害呢?”
“狼”“狗”之辩
高士奇是清康熙年间的一代名相,学识渊博,聪明机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幸和赏识。
高士奇在上书房做侍郎时,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是同僚,他们分别任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虽然当时高士奇的权利和地位没有这二人大,但由于康熙皇帝的宠爱与信任,他们也不敢小瞧高士奇,而是以同僚之礼相处,三人还经常开些玩笑。高士奇才思敏捷、机智过人,因此,每次三人开起玩笑来,索额图和明珠都占不到便宜。
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办事,行走间突然有一条大狗从胡同蹿出,然后跑远。明珠问了一句“是狼是狗?”索额图一听,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问江村(高士奇,号江村)。”
高士奇听出二人是在一唱一和地用谐音骂自己,以报平时自己戏弄他们之“仇”。但他不露声色地说:“那是条狗。”二人以为他没有听出话中的玄奥,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见得?”
高士奇笑着道:“狼、狗区别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其二看它吃什么,狼只吃肉,狗却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个狼、狗之辩顺势而为,毫不费力地回敬了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二人虽然挨了骂,可心里实在佩服高士奇的智慧和机敏,不禁笑着说:“好你个江村,果然机敏,佩服,佩服!”。
不上竿之鱼
康熙年间,厉鹗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内阁学士李紴为主考官,见到厉鹗的谢表大感惊异,说:“这肯定是个诗人!”于是录取厉鹗为举人。到乾隆时,厉鹗赴北京参加鸿词博学科考试,吏部侍郎汤右曾非常欣赏他所作的诗,但厉鹗却未考取。汤右曾想提携他,但厉鹗却早已带着行李悄悄地出了北京。此后,厉鹗不复去北京,亦不参加考试。后经朋友们再三劝说,才去赴考。李紴想帮他一下,但李紴又未考中。如此李紴年岁已老,却忽然萌发为官之念,便在铨选部曹之时赶往北京。朋友们都劝他说:“您不具备为吏的能力,为什么要如此不慎重地孤注一掷呢?”厉鹗回答说:“我想弄一点俸禄供养老母。”但厉鹗到了天津,兴尽而返。全祖望打趣地说:“这是一条不愿上钩的鱼儿。”
竹夫人与汤婆子
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常州天宁寺。
有人密奏说,天宁寺的住持和尚不守清规。于是乾隆皇帝就问住持和尚:“你有几位妻子?”
“两个。”住持和尚回答说。
“哪两个?”乾隆皇帝一听,非常诧异,继续追问道。
“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住持和尚慢条斯理地回答。
“竹夫人”又名竹夹膝、竹几,是用青竹编成的一种长笼;也有将整段的粗竹筒打通竹节,在筒上开许多通风孔而成的,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汤婆子”是一种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圆形壶,灌入热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皇帝听后莞尔一笑,嘉赏了住持和尚。
纪晓岚投江
有一天,乾隆帝想开开纪晓岚的玩笑,考考纪晓岚的应变才能,于是问道:“纪爱卿,忠孝二字如何解释?”纪晓岚立即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纪晓岚果断地说。
“你打算怎么死?”乾隆追问道。
“跳江。”
“好,去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真的去死,知道自有解脱之计,只是静观其变。果然,不一会儿,纪晓岚就回来了。乾隆笑道:“纪爱卿,为何又回来,怕死吗?”
纪晓岚申辩道:“臣碰到了三闾大夫屈原,他不准臣死。”
乾隆好奇地问:“哦?此话怎讲?”
纪晓岚应对道:“臣走到水边,正要往下跳,却遇见屈原,他迈出水府拦住臣说:‘当年楚怀王昏庸残暴,楚国将亡,我痛不欲生,才要投汨罗江而死。你生逢盛世,又遇明君,若无端跳水身亡,岂不是诽陷当今圣上于无道吗?’臣听闻屈大夫的开导,恍然大悟,因此不敢欺君。”
乾隆听了,龙颜大悦,由衷地佩服纪晓岚。
巧解三字免杀身
一日,纪晓岚在皇宫翰林院率众编辑《四库全书》。时值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忍,纪晓岚便脱袍光背,将发辫盘于头顶,伏案编审文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正向院内走来。身为朝廷命官,在宫中赤胸露背,让皇上瞧见成何体统!此刻穿衣见礼已来不及了,这该如何是好?纪晓岚灵机一动,忙挑帘钻入书案下,挡好案帘,暂且回避。谁料,这些光景均被乾隆看在眼里。他径直踱到纪晓岚案旁坐了下来,并示意惊慌失措的众人不要声张。
纪晓岚躲在案帘之内忍了一会儿,便觉热得喘不过气来,又听屋内确无异常动静,以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案帘,探头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一句话顿时惹怒了一直坐于案旁的乾隆皇帝:“纪昀,休得放肆,什么老头子,别的罪过可以饶恕,你凭何称朕老头子?若讲不清道理,立即处死!”
纪晓岚钻出案来从容答道:“皇上不必动怒,容臣详禀: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万民之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隐语尊称也。”乾隆听罢这番话,不禁转怒为喜,哈哈大笑道:“好个纪昀,果然能言善辩,虽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平身吧。”
纪晓岚释“东西”
相传,一次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在市集上见了一个专卖竹篮的小摊,便随口问道:“此物有何用?”
纪晓岚答:“盛东西。”
乾隆又问:“为何不叫做盛南北?”
纪晓岚答:“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木和金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竹篮盛火,必被焚烧,竹篮盛水,水会漏光,所以不能叫做盛南北。”
乾隆听了,点头称是。
纪晓岚巧辩免罪
纪晓岚在京为官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他只好回家为父亲服丧守孝。
春节快到了,有一位乡亲来请他给写一副春联,他便为他写了这么一副对联:“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谁知道有小人借此事在皇上那里告了纪晓岚一状,乾隆皇帝火冒三丈,当即派人把纪晓岚押回京城。纪晓岚到了金銮殿,乾隆皇帝一见他便拍案而起:“纪晓岚,你知罪吗?”纪晓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连连叩头,口称:“知罪!知罪!”乾隆听了这话,心里的火越发大了,斥责道:“好你个纪晓岚,朕看你是个人才,待你不薄,你竟然借在家服丧守孝之机,公然写对联煽动乡民造反!”说完要将纪晓岚处死。
纪晓岚听到对联二字,这才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起来。乾隆被笑得莫名其妙,只听纪晓岚说:“万岁爷,请息怒!我的确是写过对联,但情况是这样的:让我写对联的那一家,有兄弟三个,都是光棍儿。老大是个卖爆竹的,爆竹一响,不就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个市场经纪人,专管人们买卖粮食时过斗的,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老三是个卖烧鸡的,他杀鸡不就是‘先斩后奏’吗?这跟造反有什么关系呢?”
乾隆爷听到这些话后,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便赦免了纪晓岚的死罪。
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智斗老和尚
据说清朝时,江南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儿。一天,他去北方探亲,跟着亲戚一起到山上的庙里去烧香。庙里的老和尚见他生得清秀灵巧,与别的小孩儿不同,就想逗逗他玩儿。
老和尚问:“从哪里来?”
小孩儿回答:“从江南来。”
老和尚说:“江南草木耳!”
小孩儿对答如流:“天下草木,惟我独秀。”
老和尚发狠道:“择其秀者而伐之。”
小孩儿借题发挥道:“伐为国家做栋梁。”
老和尚本想逗他玩儿一玩儿,没想到竞让这小孩儿回敬得理屈词穷,便蛮不讲理地大声喊道:“你进三步就会死,退三步也会亡!”
小孩儿却轻松作答:“我横走三步又何妨!”
话已说到了这份儿上,老和尚实在是无言以对,只好口念阿弥陀佛了。
王士禛不媚权贵
王士禛以善于作诗而著名,但他非常洁身自重,从不轻易为人作诗。一次,昆山学者徐乾学为了给大臣明珠庆贺生日,便事先以华贵金纸一幅,请王士禛为其作诗,想以此在寿宴上献给明珠。明珠是康熙皇帝所宠幸的大臣,王士禛想:如果我曲笔作诗以献媚权贵,这那里是君子的所为,于是他坚决拒绝为徐乾学作诗。王士禛死后,他的门人便给他起了一个“文介”的谥号,人们都说王士禛的这个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蒲松龄得教于妻
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很有才学,他所著的《聊斋志异》一直以来都深受读者的欢迎,但他在仕途上却很不顺,屡试不第。一直到他五十岁的时候,还是不忘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他的妻子劝阻他说:“你不要在干这事了!如果你命中注定要显赫的话,现在早已入阁拜相了。山林中自有乐土,何必一定要认为只有一呼百应才是快乐呢!”蒲松龄听后,认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再看自己的儿孙都已是入学生员,光耀门第是大有希望的,蒲松龄每当想到这些,常常会不知不觉在言谈中流露出得意之情,而他的妻子对此总是不加理睬。有时,蒲松龄和他说说预兆,她也好像没听见似的。蒲松龄笑着问:“你如此平和端庄,难道就不想做贵夫人吗?”他的妻子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特长,只是知道知足。现在三子一孙,全都能够继承我们的事业,不会再挨饿受冻了,上天的赏赐不能说不丰厚,自己回顾一下自己有什么功德,而非要有这种奢望呢!”
蒲松龄批文章
蒲松龄曾给武人胡守备家做过一段塾师,教导他的儿子。胡家没有读书的传统,其子愚笨不堪,而胡守备望子成龙,见儿子学问总不见长,时常对塾师发火。
一次,胡守备察看儿子的学习状况,见蒲松龄在儿子文章上的评语寥寥,褒奖之语更是少到没有,十分恼火,又抱怨塾师教导无方。蒲松龄无奈,决定以婉转的方式告诉他。
胡守备的儿子有篇文章写得很差,谬误连篇,蒲松龄便挥笔批道:唯解漫天作雪飞。他的另一篇文章自己模糊,无法辨认,他就另批道:草色遥看近却无。在第三篇空洞冗长的文章后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胡守备看到后,只当文辞优美,不解其意,追问说:“先生,小犬的文章可有进步?”蒲松龄答:“高山擂鼓,声闻百里。”胡还是不解,问:“犬子的四书五经读得已经很通了吧?”蒲应声道:“人有七窍,令郎已通了六窍了。”胡守备非常高兴,以为是在夸赞他的儿子。蒲松龄趁机离去。
一次,胡家来人,胡守备拿出蒲松龄批示的文章,让众人观看,没想到人们看后竟都掩口而笑。胡守备不解,追问因由。原来,蒲松龄的批语句句另有深意:
唯解漫天作雪飞——白字(纸)连篇(翩);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片模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离题(地)太远;
高山擂鼓,声闻百里——不通!不通!(模仿打鼓的声音);
七窍已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胡守备听完后,头大如斗,一面气儿子不成材,一面又让人去喊塾师来。岂知蒲松龄早已离去,胡郁闷不已。
得到“狂”名已足慰
邢昉从小就胸怀大志,十九岁时入学为诸生,每次考试成绩都非常优异。有一次,考官在他的卷子上批道:“太狂”,看到最后一场试卷,再批道:“更狂!”于是没有录取他。邢昉对此评论说:“读书写文章,能够得到‘狂’名也已足够了,还要关心其他做什么呢?”于是他就不再去应试,而是一心地创作诗歌和古文。邢昉还到各地去漫游,和海内的各位名家相互切磋,诗歌愈来愈高妙。后来,邢昉回到故乡,在石臼湖畔筑室而居。由于他家中贫困,于是他便用石臼湖水酿成好酒,以卖酒来维持生存。
为得砚甘为仆人买酒
清著名书画家金农家中的仆人,个个都有手艺,其中一人擅长制作砚台,他制作的砚台款式格调非常高雅,因此金农每次得到好的石料,总是让他来制作砚台。然而这个仆人有一个嗜好,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如果没有几杯酒下肚的话,他就不肯下手,而假使他勉强制作,则往往效果不佳。金农并不善于饮酒,但为了让仆人尽心尽力地制作砚台,便常去为他买酒。一砚制成,金农便以八分书铭刻在砚台的背面,使之显得古气盎然,该仆人则在一旁边喝酒边欣赏。
爱诗遂成文友
清乾隆十九年,袁枚游扬州,一日过宏济寺,见有题壁诗两首,诗末署名“苕生”两个字。袁枚十分赞赏这首诗,便抄录下来,访求诗的作者。过了一年多,尚未打听到作者是谁。又过了很久,他才得知这首诗是蒋士铨所作。蒋士铨了解到此事后,非常感动,特地寄诗一首,表达了对他的感激:“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神交岂但同倾盖,知己从来胜感恩。”两人从此订交,成为文友。
朋友是老师的一半
戴震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并不是好为人师之人。姚鼐做举人时,很佩服戴震的学问,要奉戴震为自己的老师。戴震便写信给姚鼐,在陈述去掉“老师”这一称呼时说:“我不仅不足以当老师,而且学问也不如足下,所以只能断然敬谢不敏。古代所谓朋友,就是老师的一半,我们不妨相互为师以求得透彻的见解。如果发现对方有错误,就相互规劝。这样重视人,而不重视虚名,就不失朋友这一称谓了。”
推荐中考仍不免骂
清道光九年,龚自珍(号定庵)参加进士考试。他的考卷落在王植阅卷的房中。王植认为头场考试中第三篇文章写得很怪,不由笑不可抑。隔壁温平叔侍郎看了试卷说:“这是浙江的卷子,必定是龚定庵作的。此人喜欢骂人,如果不推荐他的话,他必定骂得厉害,不如推荐他吧。”王植便推荐了他,龚自珍得以中考。揭榜的那天,人们问龚自珍推荐他的房师是谁,龚自珍嗤笑着说:“实在稀奇,是无名小卒王植。”王植听说后,苦笑着对温平叔说:“依你的主意推荐了他,他考中了,但仍不免被他谩骂,你说着该怎么办?”
只谈风月不说其他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听说龚孝拱很有才能,便想笼络他为己所用。曾国藩某年入朝,途经上海时,曾设盛宴邀请龚孝拱,曾国藩在酒意渐酣之时,微微露出了自己的用意。龚孝拱大笑着说:“以我的地位,您给我官位,只不过做到监司为止了。您试想,我岂能居于您的下面。算了,不必多言了,今晚,只可谈风月,不要谈其他的事。”曾国藩听了他的话,直至散席一直都没敢再提这件事。
丢官却喜非常之论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皮锡瑞以党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罪名而被革职,当时朝廷谕旨中说:“皮锡瑞品行卑污,学术乖谬。”皮锡瑞见后,却喜形于色,持谕对他的朋友说:“这极像恤典的起头格调,寓褒于贬,我今生有何修行,竟得到如此评价。”听了他这些言论的人都不禁为之失笑。
铁桶江山
相传,某朝有位薛姓宰相,为官十分正直。与他同朝为官的金盛处处与他作对,视其为眼中钉。薛宰相有个年幼的儿子,名叫薛登,聪明过人。金盛找不到薛宰相的短处,就想方设法从薛登的身上发现破绽。
一天,薛登正与一群孩子玩耍,金盛知道了,就找到薛登,笑眯眯地对他说:“薛登,都说你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你如果敢把皇宫门前的桶砸掉一只,那才是有胆识的英雄!”小孩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竖在那里的一对木桶砸掉了一只。金盛见计得逞,心中窃喜,立即进宫呈报皇上。皇上果然龙颜大怒,当即治了薛家父子的罪。
薛家父子被带到了皇上面前,皇上盛怒未消,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掉皇门之桶?”小薛登知道闯了祸,想了想,反问道:“皇上,您说是一统(桶)天下好,还是二统(桶)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皇上果断地说。
小薛登立刻笑道说:“皇上金口玉言,一统天下好,所以我就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皇上一听,立时龙颜大阅,连声赞叹道:“好,好个聪明的孩子!”转头向薛宰相道:“爱卿还不快快请起,你教子有方啊!”
金盛一计未成,再次进言道:“薛登胡编乱造,算不得聪明,让我再试他一试。”皇帝应允。
金盛笑着对薛登说:“你敢不敢把剩下的那只桶砸掉?”小孩看着他,说:“砸就砸!”说完,直奔宫门跑去,把剩下的一只木桶也给砸了。皇上见他真的又砸了木桶,喝斥道:“你这顽童,为何再次砸桶?这次又当如何解释?”
薛登早有准备,泰然自若地问道:“陛下,你说是木统(桶)江山好,还是铁统(桶)江山好?”
皇上笑了,“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等着薛登下文。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好,既是铁桶江山好,还留这木桶做什么?请皇上赶快造一个坚硬的铁桶吧!祝吾皇江山固如铁桶,坚如磐石!”
皇上大笑,当即下旨封薛登为“神童”。文武百官见状,齐跪呼“吾皇圣明”;薛家父子谢恩而去。
只有业障紧随身
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妻子高兴地对丈夫说:“生了这孩子,我愿日日进财,家中堆座金山。”丈夫笑着说:“那这孩子乳名就叫金山吧!”等第二个孩子出生时,丈夫说:“大儿既名金山,二儿乳名就叫‘银山’吧!”这两个孩子后来长大,终日为非作歹,败名损德,父母为之忧愁不已。过了几年,又生了一个孩子,夫妇道:“又生了一个业障,他的乳名就叫业障吧!”
后来,丈夫得了重病,临死之前,叫齐三个孩子到床边,说:“我将不久于人世,你们三人中,谁愿意随我而去呢?”金山、银山两个儿子听说要死,都摇头不肯,只有三儿子业障点头说:“我情愿跟着你去!”老人听罢,长叹一声,口吟四句诗曰:只图刻薄赚金银,忽然死到惨伤心。金山银山带不去,止有业障紧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