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转性 修补性格体系的致命缺陷
客观地说,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运用性格。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努力向成功型性格靠拢,这样每一种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
只靠心想,断然不会事成
人好像一只表,以行动来定其价值。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算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心想未必事成。好点子肯花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的人却很少。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止它滑车,铁路工人只需在8个驱动轮前各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这个“大家伙”就会乖乖地原地待命。然而,一旦它开始启动,世界上就很少有东西能够阻挡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小时时,即使是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也会被它在瞬息之间撞穿。
从被几个小木块卡住到轻松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火车头何以变得如此威力无穷?因为它开动了起来。
其实,人也能够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威力,许多看似厚重的障碍也能够轻松突破,但前提是你必须让自己启动起来,否则,如果只是虚空想象,就会像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连些许小木块也无法推开。
有一位满脑子学问的教授与一位卖鱼的小贩毗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卖鱼的小贩就在一旁虔诚地听着教授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小贩非常佩服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小贩成了百万富翁、城里的新贵,而教授还在家里等着致富机会。
这位教授可能有一百种致富方法,但他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他习惯了消极等待,缺少行动精神。消极等待的习惯除了磨去我们的锐气,让我们一事无成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决不能让这种恶习控制我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有一位名叫曼迪的女孩,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做教授。
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我们不能不为曼迪感到惋惜,如果不是习惯于等待,她是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没有完,曼迪有个同班同学雪利也非常喜欢主持人的工作,不过说实话,她的条件要比曼迪差多了,她来自一个贫民家庭,她没有曼迪漂亮,没有曼迪会说话,但她却是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想到了就要去争取”,是她的口头禅。大学毕业后,她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就去上播音主持的培训课,有机会就向各电视台投简历,结果3年后,雪利成了一个颇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两个怀着相同梦想的女孩,最终却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局,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就是由于一个习惯消极等待,而另一个却习惯主动出击。等待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希望实现梦想,那就要努力去争取,只是坐在家里等待有用吗?不行动是无法成功的。
电影《刘三姐》中唱道:“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行动就能拥有一切,等待便一无所有。
远离懒惰
懒惰是导致生命失去创造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若是慵懒成性,那么无疑是在浪费生命。这样的人行动不积极、讨厌做决定、想方设法逃避本应承担的责任,而他们惯用的伎俩便是——借口;他们最常见的行为便是——拖延!而拖延更是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小时候听过一个关于懒惰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年轻人,非常懒惰,衣来才伸手,饭来才张口。有一天,他的父母有重要的事情要出远门,他因为懒惰不愿同行,这下没人照顾他了。怎么办呢?聪明的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做了一张很大的饼,在饼中间挖了一个洞,正好可以套在儿子脖子上。这样一来,儿子如果饿了,既不用自己做,也不用自己动手拿,只一低头就可以吃到了。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夫妻俩安心地上路了,谁曾想,当他们回来时,儿子竟然死了。原来,这个懒得出奇的人只把自己嘴边的那一块啃完了,就懒得再转动一下饼,结果被活活饿死了。
这是个夸张的故事,但很有内涵,它深刻讽刺了那些懒惰之人。懒惰之人,一直固执于自己的惰性,固守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以至形成惯性思维,只知安于现状,却不肯勤奋一点,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改变,结果导致自己的人生停顿不前,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很久以前,武夷山上有两块大石,它们相伴千载,看尽人世沧桑、六道轮回。
一天,一块石头对另一块说:“不如我们去尘世磨炼磨炼吧,体验一下世间的坎坷及磕碰,也不枉来此世一遭。”
后者不屑:“何必去受那份苦呢?在此凭高远眺,数不尽的美景尽收眼底,青山翠柏、香茗异草陪伴身旁,何等惬意!再说,这一路碰撞不断、磨难重重,会令我们粉身碎骨的!”
于是,前者晃动身躯,顺山溪滚滚而下,一路左磕右碰,周身伤痕累累,但它依然执着地向前奔波,终入江河,承受着流水与岁月的打磨。
后者嗤之以鼻,安立于高山之上,看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风尘美景,享风花雪月的畅意情怀。
又过千载,前者在尘世的雕琢、锤炼之下,成为稀世珍品、石艺奇葩,受万人瞻仰。后者得知,亦想效仿前者,入尘世接受洗礼,赢得世人赞叹。但每每想到高山上的安逸、享乐,想到尘世的疾苦,想到粉身碎骨的危险,它便不舍了、退却了。
再后来,世人为更好地珍藏石艺奇葩,决定为它及它同伴的建造一座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建筑材料全部用石头,以突出“石”的主题。于是,世人来到武夷山上,将那块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的大石及很多石头砸成碎块,为前者盖起了一座“别墅”。后者痛哭,它最终还是粉身碎骨了。
两块大石,因为选择不同,便有了不一样的命运。前者放弃享乐,甘受风霜洗礼、尘世雕琢,终功成名就;后者放弃雕琢,沉于安逸,成了一块废料。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放下什么、选择什么?
温室中的花朵,很少能够得到诗人的垂青;贪图安逸的“懒人”,只能一次又一次被人超越。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与胆小怕事做个彻底了断
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许多天才都因缺乏勇气而在这个世界消失。许多人由于胆怯,从未尝试着去努力;他们若努力去尝试,就很有可能成功。
一个园艺师向一个日本企业家请教:“社长先生,您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我就像一只蝗蚁,在地里爬来爬去的,一点出息没有,什么时候我才能赚大钱,能够成功呢?”
企业家对他说:“这样吧,我看你很精通园艺方面的事情,我工厂旁边有2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就种树苗吧!一棵树苗多少钱?”
“50日元。”
企业家又说:“那么以一平方米地种两棵树苗计算,扣除道路,2万平方米地大约可以种2.5万棵,树苗成本是125万日元。你算算,5年后,一棵树苗可以卖多少钱?”
“大约3000日元。”
“这样,树苗成本与肥料费都由我来支付。你就负责浇水、除草和施肥工作。5年后,我们就有上千万的利润,那时我们一人一半。”企业家认真地说。
不料园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我看还是算了吧。”
一句“算了吧”,就将摆在眼前的机会轻易放弃,有些人总是梦想着成功,可又总是白白放走了成功的契机。成功,显然是需要胆识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好运降临的时候,但他若不及时注意或者顽固地抛开机遇,那就并非机缘或命运在捉弄他,这要归咎于他自己的疏懒和荒唐,这样的人最应抱怨的其实是自己。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问题是,它来了,你又在做什么、想什么?你是不是只看到了其中的危机,然后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呢?危机,对于胆大的人来说,是避开危机后的财富机会,而对胆小的人来说,则眼睛只会看到危险,白白浪费和错过机遇。这个社会虽然很复杂,但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其实是平等的。
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的机会,包括爱的机会。可是我们经常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一样,总是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脚步,结果机会就这样偷偷地溜走了。那么现在想一想,细数一下,这些年来你都因为胆小失去了什么?此刻,在你的生命里,你想做什么事,却没有采取行动;你一直有个目标,却没有着手开始;你想承担某些风险,却没有勇气去冒险……这些,恐怕多得连你自己都数不清吧?也许一直以来你都在渴望做这些事,却一直耽搁下来,是什么因素阻止了你?是你的恐惧!恐惧不只是拉住你,还会偷走你的热情、自由和生命力。是的,你被恐惧控制了决定和行为,它在消耗你的精力、热忱和激情,你被套上了生活中最大的枷锁,活在长期的恐惧里——害怕失败、改变、犯错、冒险,以及遭到拒绝。这种心理最终会使你远离快乐,丢失梦想,丧失自由。但你如果能够远离恐惧、远离懒惰、远离无知、远离坏习惯,你就会很快远离平庸与贫穷!
对抗根深蒂固的拖延症
20世纪50年代,西北农村的农民大都住窑洞。其中有个姓刘的老汉也和大家一样住在窑洞里,他喜欢靠在窑洞门口晒太阳,有人指着他的破窑洞说:“你的窑洞该修了。”刘老汉说:“我打算明年春天再修。”第二年春天来的时候他仍然懒洋洋地靠在窑洞门口晒太阳。有人又对他说:“你窑洞顶上裂了缝,快修吧!”刘老汉又说:“等麦收了一定修。”麦子收了他又改变了主意,又想等收了秋田再动工,秋田收了,他仍没有动工修窑洞的意思。后来一场大雨,窑洞倒塌了,刘老汉被活活埋在废墟里。
这就是拖延造成的恶果,本应避免的悲剧就因为拖延而发生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实“明日”总是遥遥无期,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然后就可能拖到明天的明天的明天……一直到永远。拖延,无疑是成功的大忌,世界上最不容易成功的就是那些总把事情拖来拖去的人。
“今天晚上一定要把稿子写完!”杂志社实习编辑徐俊波一回到家便开始“信誓旦旦”。这时,离交稿日期还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其实,要撰写一篇2000多字的稿件,一个晚上的时间绝对是绰绰有余的。那我们就看看徐俊波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他首先打开word文档,然后给自己泡上一杯咖啡,他准备开始写了。但这时,他发现微博上有信息更新,于是打开微博,巨细无遗地看大家都发了些什么好玩的。当他关闭微博页面以后,时针已经指向了8点。
“该吃饭了。”徐俊波心里想着,然后打电话叫了一份外卖,一边等待,一边写着稿子。没多久,外卖送来了,徐俊波借着吃饭的空打开了邮箱。其中有几条是团购广告,嗯,这个餐厅不错,KTV也不错,适合在周末和那些哥们姐们小聚。于是吃完饭,他又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最终在征询朋友们的意见以后,购了几张优惠券。
咦,这个声音,隔壁那对小情侣是在追剧吗?还差两集就看完了,我不如把它看完再写吧。这样想着,徐俊波又打开了优酷……“来自星星的你”看完总该写稿件了吧?然而这时徐俊波又发现,家里的水果吃完了,于是下楼去买了些水果,顺便买了本体育杂志,一边吃水果,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杂志……
杂志浏览完了,徐俊波开始写了,但他又觉得缺乏灵感,于是他又开始疯狂地刷微博、逛淘宝、看“人人”,等他觉得必须要定下心来写东西时,已经是凌晨2点半了,而word文档里只有573个字符。
虽然徐俊波的文采不逊于任何人,虽然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看似非常辛苦,而且每次最后一个交稿子的也是他。现在,主编的语气里已经明显有不满情绪了,他自己也曾发誓不再拖延,但实际上总是不争气地一犯再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很可能失去这个心爱的工作。
类似的场景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你下定决心写一本书,于是决定每天晚饭后写几千字,可晚饭后,你又在网上和别人玩起了斗地主,你对自己说:“今天最后玩一次,明天绝对不再这样。”然而第二天,你又玩得不亦乐乎,再一次重复了以前的错误。于是一拖,拖了一串!到头来,每天都在熬夜,却一直未曾下笔。
拖,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它的基本诱因是“懒”。治这个毛病,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想到就做,绝不拖延。宇宙有惯性定律。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了,就总是会拖延,但一旦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
尤其重要的是,别再制造很忙碌的假象。当你因为前面拖,而后面赶的时候,请不要怨天尤人!
不要再顾虑重重
顾虑太多,永远不能迈出向前突破的艰难一步,不能给自己的未来做决定,就只能平庸一辈子。
人,不要顾虑太多,确定了要做什么就勇敢地去做,这样既避免浪费时间,又免得伤神。谨慎一点固然没错,但过度的谨慎就成了畏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的事一旦错过,就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机会。
一位中国留学生应聘一位著名教授的助教。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收入丰厚,又不影响学习,还能接触到最新科技资讯。但当他赶到报名处时,那里已挤满了人。
经过筛选,取得考试资格的各国学生有30多人,成功的希望实在渺茫。考试前几天,几位中国留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打探主考官的情况。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弄清内幕——主考官曾在朝鲜战场上当过中国人的俘虏!
中国留学生这下完全死心了,纷纷宣告退出:“把时间花在不可能的事上,再愚蠢不过了!”
这位留学生的一个好朋友劝他:“算了吧!把精力匀出来,多刷几个盘子,挣点儿学费!”但他没听,而是如期参加了考试。最后,他坐在主考官面前。
主考官考察了他许久,最后给他一个肯定的答复:“OK!就是你了!”接着又微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录取你吗?”
年轻的留学生疑惑地摇摇头。
“其实你在所有应试者中并不是最好的,但你不像你的那些同学,他们看起来很聪明,其实再愚蠢不过。你们是为我工作,只要能给我当好助手就行了,还扯几十年前的事干什么?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这就是我录取你的原因!”
后来,年轻留学生听说,教授当年是做过中国军队的俘虏,但中国兵对他很好,根本没有为难他,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许多人的脑子太复杂,总爱自作聪明,认为机遇总是属于那些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轻易否定自己,结果浪费了机遇,因此,他们往往还没有走到挑战的边缘就从心理上败下阵来。不如想得简单一些,尝试一下再说。也许,好运就在突破顾虑的那一扇门后面。
拯救被犹豫一再延迟的成功
习惯于犹豫的人,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总是犹豫。有些很有才能的人,就因为犹豫的性格,其一生也就给蹉跎了。
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事而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在一种意见和另一种意见、这个计划和那个计划之间跳来跳去、摇摆不定,各种客观因素都能影响他,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对任何事情都很难果断做决定,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样下去是不可能成功的。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就是典型的优柔寡断性格的人物,他实际的行动力和他的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些人只看见事物的一面就很容易做出决定,也很容易分辨出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但哈姆雷特遇事总是瞻前顾后、疑心重重,办事显得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他无法断定自己看到的鬼魂是否真的就是父亲的冤魂,也无法断定自己的决定是好是坏、是吉是凶,因而他一遍遍地问自己:“是活着还是死去?”
墙头草般左右不定的人,无论在其他方面有多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他总是容易被那些坚持自己的意志且永不动摇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并立刻着手去做。甚至可以这样说,连最睿智的头脑都要让位于果敢的判断力。毕竟,站在河的此岸犹豫不决的人,是永远不会登陆彼岸的。
一位朋友,智商很高,有知名学府硕士文凭,毕业以后决心下海经商。
有朋友建议他炒股,他豪气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犹豫了:“炒股有风险啊,再等等看吧。”于是很多人炒股发了财,等他进入股市时,股市却已经疲软。
又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很有兴趣,但快到上课时,他又犹豫了:“讲一堂课才百十多块钱,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又有朋友建议他办一个英语培训班,那样可以挣得多一些,他心动了,可转念一想:“招不到学生怎么办?”计划就这样又搁浅了,后来当国内某知名英语培训机构上市时,他又懊悔不及。
他的确很有才华,可总是犹豫不决,转眼很多年过去了,他什么也没做成,越发地平庸无奇。
有一天,他到乡下探亲,路过一片苹果园,满眼都是长势茁壮的苹果树。于是禁不住感叹道:“上帝赐予了这世界一块多么肥沃的土地啊!”种树人一听,对他说:“那你就来看看上帝怎样在这里耕耘的吧!”
很多人光说不做,总在犹豫;也有不少人只做不说,总在耕耘。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无法获得丰硕的果实,因为机遇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掉;勤于耕耘的人总是收获满满,因为流下的汗水会将生命浇灌得更加鲜艳。
志存高远的人何止千万?但如愿以偿者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人一直在拖延行动,也不是不想行动,只不过想等上一段时间,谁知道这样一晃就是一生。
那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拥有梦想而不开始行动,最是消磨人的意志。
有时,明明你已经做好计划,考虑过不下十遍,甚至已经做出决定,可是就差那么一点,就差那么一点行动,你却开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于是行动搁浅了,梦想中断了,久而久之,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了,尤其是当同时起步的朋友已经实现梦想的时候,那种失落感更是难以名状。
只可恨,我们一再犹豫、一再拖延,到老了才知道,犹豫浪费生命,拖延等于死亡……
真的,无论是谁,无论想干什么事,如果优柔寡断、该出手时不出手的话,就会一事无成。而整个事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我们才会走在时代的前沿,而习惯拖延的人,会被甩到后面。
在控制中大胆地冒险求胜
这些年,人们愈发喜欢冒险。比如,赛车、跳伞、攀岩、悬崖滑雪、洞穴探险等,都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尽管这些运动有可能导致终身伤残甚至失去了生命,但人们依然热衷于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冒险呢?
一些心理学家对“冒险家”们进行了研究,最初的看法是贬义的,认为他们大多是一些有心理障碍的人。但这种观点有点想当然,是一种“纸上谈兵”。后来,美国的奥柯尔维、霍姆斯、法利等心理学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纠正了上述观点。
奥柯尔维于1973年通过直接对话与表格调查的方式对293名冒险运动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冒险家”不仅没有心理障碍,而且大多心理素质极高。比如,他们在定向方面有极高的能力,有着强烈的外倾性格特征,抽象思维能力高于平均指数,思维缜密,智商较高……他们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从事冒险运动时,并不是漫不经心或轻率、鲁莽,而是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所使用的装备,并且将天气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变化、应采取的应变措施等一一考虑周到,力争在冒险运动中万无一失。
敢于冒险和善于冒险是成功者的本色,但冒险并不是孤注一掷,如果两者混为一谈,冒险就会成为鲁莽。莽撞之人敢于轻率地冒险,不是因为他勇敢,而是因为他看不到危险,结果失去了所有的东西,包括东山再起的资本和信心。成功离不了冒险,但更要注重化险为夷、稳中制胜。冒险而又能控制风险,成功的机会就增加。
翻开索罗斯征战金融界的记录,一般人都会被他出手的霸气吓倒,也可以说豪气。很多人误以为只是命运之神特别眷顾索罗斯,认为他只是赌赢了罢了,赌输了还不是穷光蛋一个。
其实索罗斯有自己的原则:冒险而不忽略风险,豪赌而不倾囊下注。他在从事冒险之前,是评估过风险,进行了研究的。他的冒险并不是不顾一切,赌资虽大但不是他的全部家当。他虽然时常豪赌,但也会先以资金小试一下市场,绝不会到处拿巨资作战。
冒险家的成功,除了极少的幸运因素之外,大多是他们谋算出了风险的系数有多大,做好了应对风险的准备,从而增加了胜算的概率。正所谓大胆行动的背后必有深谋远虑,必有细心的筹划与安排。
冒险不同于赌博,我们做事,不但要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更要对风险有超前的预见力与决断力。没有十全十美、只赢不输的事情,有的只是成功的信心和冒险的准备。
冒险需要理智。冒险不是冒进,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你的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并且惹人耻笑。当你想去冒险干一件大事时,一定要先进行科学论证,千万不要去充当冒冒失失的莽汉。
谨慎的人在做事之前,往往先深思熟虑,深入实地,去发现可能的危险与不测。做事可能因为谨慎而免于危险,幸运之神时常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加以帮助。
成功者常会做出一些让人们目瞪口呆的勇敢行动,其实,他们谋算出了风险的系数有多大,做好了应对风险的准备,从而增加了胜算的概率。正所谓:大胆行动的背后必有深谋远虑,必有细心的筹划与安排。冒险既要胆大又要心细,做到心细,胆量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磨去好高骛远的事业硬伤
如果谁好高骛远,那就在人生中犯了一个大错误。不要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经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
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是一文不值的。
张海燕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电影制片厂担任助理影片剪辑。这本来是一个人在影视界寻求发展的起点,但在10个月后,她却离开了这个岗位,辞职了。
她认为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堂堂一个大学毕业生,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却在干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干的事情,把宝贵时光耗费在贴标签、编号、跑腿、保持影片整洁等琐事上面。这怎能不使她感到委屈呢?她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更有一种对不起自己的感觉。
几年后,当张海燕看到电视上打出的演职员表名单时,竟然发现以前的同事,有的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导演,有的已经成为制作人。此时,她的心中颇有点不是滋味。
张海燕原来并未看到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意义,所以她的辞职行为,是关闭了自己在影视界闯出一番事业的大门。
许多实现了人生目标的过来人都表示,谁也不能“一步到位”,只能“步步为营”,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功。因此,人不要把眼睛只盯住眼前,而忽视了自己事业的长远规划。
不能脚踏实地者首要的失误在于不切实际,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你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不要以己度人。
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就像“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赛最后的胜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积而成的;商家的财富也是靠着不断增加的顾客逐渐积累的。所以说,每一个重大的成就,都是一系列小成就累积而成的。
培养快刀斩乱麻的强者心性
优柔寡断,只能坐失良机。迟疑不决的人,永远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因为机遇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去。
生活的艺术就是选择一个目标,作为进攻的突破口,然后全力以赴、努力实现。如果能在纷繁混乱的目标中,当机立断,尽快选择一个目标,并为实现目标不懈地奋斗,成功就触手可及了。如果犹豫难断,结果注定是失败,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就是一例。
项羽入关之前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灞上,双方相距不远,谋士范增劝说项羽速攻刘邦,而项羽却踌躇不决。恰好此时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闻言大怒,当即发誓次日便要消灭刘邦,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紧急时刻,被刘邦收买过的项伯,仅用三言两语,不但打消了项羽要“击破沛公军”的念头,而且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
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要他杀掉刘邦,可是项羽总因下不了决心而“默默不应”,使得刘邦躲过了第一劫。待后来范增招来刺客项庄,企图让他趁舞剑之机刺死刘邦时,由于项伯乘机涉足其中,暗中保护刘邦,项庄又每每不能得手;对项伯的非常之举,项羽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刘邦又躲过了第二劫。项庄舞剑失败以后,宴会上的气氛依旧十分紧张,就在刘邦欲走不能走、想留不敢留的极其矛盾之时,刘邦的骖乘樊哙闯进来将项羽大骂一通,不料项羽这次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称樊哙为壮士,对其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有可能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正是项羽的犹豫不决使他失去了除掉心腹大患的绝佳机会。
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拿到阵前当人质,希望借此来威胁刘邦投降。项羽表示如果刘邦不投降的话,就把他父亲放到锅里煮了。谁知刘邦的回答却出奇得爽快:“煮就煮吧,只是到时别忘了给我留一勺汤喝。”刘邦的果断与项羽的犹豫形成了鲜明对比,难怪刘邦能以弱制强建立汉朝。
项羽一次次的犹豫,将自己封在了一个死胡同里,最后兵败如山倒,乌江自刎虽悲壮凄美,却换不回九五至尊的威仪。
同样作为军事家,亚历山大就高明得多。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远征波斯前夕遇刺身亡,不到20岁的亚历山大临危受命,继承王位。
亚历山大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当时,北方各部落纷纷发动叛乱,希腊各城邦在雅典城内公开集会,宣布废除马其顿的盟主地位,而反对他登基的人都在虎视眈眈,等着看他的笑话。亚历山大陷入两难:出兵,没有100%的胜算,而且反对者可能会趁机作乱;不出兵,将白白失去希腊大片领土,对不起父王在天之灵。
但亚历山大很快就结束了纠结,他决定亲率大军平定北方的骚乱,行动之快是敌人所未料到的。平定北方叛乱后,对于是否出兵希腊,他也有过为难,北方初定,民心未稳,此时远征,恐再生叛乱,腹背受敌。但很快,他就决定远征希腊,不必等局势完全稳定。亚历山大的军队已迅雷之势兵临雅典城下,对方被这种气势吓破了胆,没有任何抵抗,希腊半岛上所有的城邦,都竖起了白旗。不久,在科林斯召开的第三届希腊同盟代表大会上,亚历山大被选举为终生盟主。
无论在什么时候,快刀斩乱麻都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认清形势,迅速做出决定并快速实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从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
现在,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记住,不要一直纠结着该做不该做,否则黄花菜都凉了。痛快一点,果断一点,你会在胜负未决时拿到最终制胜的关键筹码。
给刚愎自用的自己泼瓢冷水
自信对成功的支撑不言而喻,但盲目的自负却会使事情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太过自负,刚愎自用,忘乎所以,往往骄兵致败。所以,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成功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早抛弃刚愎自用的性格,用一种客观、理智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
王安公司曾被人们称为美国最成功、最有前途的企业。创建该公司的王安博士也曾位于美国5大富豪之列,王安电脑的名字是何等响亮。但曾几何时,大厦将倾。王安博士在大厦将倾之时,带着遗憾故去。其后不久,1992年8月18日,王安公司正式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细加分析,可以看出导致王安公司失败的原因有三:
其一,只满足于科技本身的进步,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王安公司在过去的10多年中,曾不断推出新产品,特别是推出了办公电脑,开创了办公自动化的新纪元。随着变化越来越快,王安公司的脚步却停了下来。市场上个人用微型电脑良好前景刚一显露,IBM公司及其他公司就紧紧盯住,迅速开发出个人用微型电脑及相配的软件,一时间,个人用微型电脑在办公室和家庭迅速普及开来。而王安公司自傲于自己产品的科技水准,仍以中型电脑为主攻方向,结果失掉了市场。
其二,不能及时根据用户的要求,调整产品的功能。现今用户为了使用方便,希望各种电脑能够互相兼容,以便在不同的机型上交互作业和交换资料。为适应顾客的这种要求,许多电脑公司纷纷使自己的产品与计算机主流公司的产品兼容。而王安公司则坚持生产不能与IBM公司产品兼容的电脑。此外,王安公司在软件、售后服务和交货及时性方面也不能适应顾客的要求,远远落后于其他公司。
其三,不能以贤举人。王安安排38岁的儿子王列出任公司总裁。其经营不善,不仅未能扭转业务下滑的局面,反而还气走了一位跟随王安20多年的销售专家。这无疑是给王安公司雪上加霜。
王安公司的悲剧,与苹果公司当年出现的黑暗时期原因是一样的,只不过苹果公司及时聘请了一位经营专家斯卡利,最终柳暗花明,迎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而王安公司本已陷入困境,但又交给了一位外行人去管理,悲剧结果也就无法避免了。王安公司的悲剧再次告诉我们,无论经营企业,还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孤芳自赏是非常有害的,它会妨碍人们的视野,使公司停滞不前。对于我们的事业来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王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谁抛弃了市场,谁跟不上潮流,谁就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处,谁就注定要被市场淘汰掉。”这是多么蕴含哲理的话啊!王安恰恰正是因为违背了市场的规律,违背了不断进取的原则,也忘记了自己曾经讲过的话,所以才有了之后公司破产的悲剧。这确实值得每一个期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深思。